原創(chuàng) 要聞 證券 基金 保險 銀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創(chuàng)板 汽車 新三板 科技 房地產

中國入世20年:為維護多邊世界做出重大貢獻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5-17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周年。5月14日,全球化智庫舉辦“世貿組織的改革前景與中國角色——中國入世20周年研討會”,全球化智庫主席、中國復關及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WTO前副總干事、商務部前副部長易小準等嘉賓出席會議。與會者認為,中國應堅定維護和推動WTO多邊貿易體制發(fā)展,增強其權威性和有效性。

  WTO的前身是關貿總協(xié)定,簽訂于1947年并于1948年1月1日開始臨時適用。自二戰(zhàn)結束至今,世界保持了70多年的繁榮和穩(wěn)定,全球貿易蓬勃發(fā)展功不可沒。入世20年來,中國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資吸收國,經濟總量增長了近11倍,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在相互促進中實現(xiàn)了互利共贏。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多邊貿易體制最大的貢獻者,中國加入WTO不僅改變了世界經貿格局,也增強了世界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WTO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過去20年間,世界貨物貿易總額差不多將近翻了一番,其中中國貨物出口增長了7倍多,中國貨物進口總額也增長近6倍。2000年,中國的進口總額已占到世界貨物貿易進口總額的12%。在服務貿易方面,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例從2005年的3%增加到了2020年的6%,服務貿易進口占世界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比例,從2005年的3.3%增加到了2020年的8%。

  中國與主要發(fā)達和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額也迅速增長。2001年,中國的進口只占美國出口總額的不足2%,2020年,美國對華出口的總額增加到了美國整個出口總額的9%,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中國市場對其他一些新興經濟體更為重要,例如今天中國已經吸收了巴西將近32%的出口。此外,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最不發(fā)達國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吸收了最不發(fā)達國家出口的25%。

  在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中國也對全球經濟貿易自由化和全球治理作出了貢獻。自從多哈回合談判結束以來,WTO的多數(shù)成員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基本上是原地踏步、止步不前,這些年里,對WTO做出開放貢獻的主要是中國等新加入國家。WTO數(shù)據顯示,中國的進口關稅已經降到了7.5%,貿易加權稅率已經降到了4.4%,非常接近歐美的關稅水平,遠遠低于中國加入時承諾的降到10%。在服務貿易開放方面,中國也在加入WTO的承諾基礎上,在金融、保險、法律服務、分銷等很多領域推出了重大開放舉措,受到WTO成員的廣泛歡迎。

  WTO是一個以多邊規(guī)則為基礎的國際組織,中國在遵守規(guī)則和履行承諾方面并不落后于發(fā)達國家。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加劇了逆全球化浪潮和單邊主義危機,WTO的秩序受到威脅,多邊主義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受到質疑。作為多邊主義體制的受益者和貢獻者,中國有必要盡力維護多邊主義體制,改革開放仍然是化解當前國際上面臨的很多矛盾的一個不二選擇。中國要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必須要堅持全球化;堅持全球化就要堅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就要從要素流動性的開放轉向制度性的開放。

  隨著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興起和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世界向多極化發(fā)展,現(xiàn)行的WTO秩序已經不適合世界經濟發(fā)展新形勢。但這并不是說要摒棄多邊主義體制,而是要改革多邊主義體制,以更好地發(fā)揮其對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發(fā)展的功效。易小準認為,面對WTO各成員提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議題和名目繁多的改革倡議,中國應該支持那些引導和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議題和倡議,避免多邊貿易體制被削弱和分裂。

  3月1日,WTO新任總干事伊韋阿拉在該職位空缺近半年后上任,并在不久前任命了四位副總干事,其中包括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前中國駐日內瓦、駐WTO的大使張向晨。在各界對WTO既抱有希望、又顧慮重重的情況下,伊韋阿拉此舉有助于充分發(fā)揮秘書處的作用,大力推進WTO各項工作。

  今年12月,WTO第12屆部長會議將召開,外界期待此次會議將有助重建WTO在全球貿易秩序中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鑒于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所占的巨大份額,中國需要建設性地利用好中國在WTO里面的地位和分量,推動多邊貿易體制繼續(xù)沿著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軌道發(fā)展,而不是滑向貿易保護主義。一個開放、持續(xù)發(fā)展的多邊貿易體制,有助于中國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與和平崛起的目標。(作者:王輝耀)



  轉自:北京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