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利空擾動 鎳價承壓下行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21





  近期,鎳價明顯下跌,其直接原因,一是5月份美國新增非農就業(yè)人口27.2萬人,遠超市場預期,強勁的就業(yè)增長數據削弱了市場對美聯儲提前降息的預期,進而引發(fā)美元指數上升施壓鎳價。二是印尼公布的最新RKAB審批配額數據顯示,已批準的配額達到2.4億噸/年,審批進度遠超市場預期,隨著鎳礦緊缺預期大幅降溫,鎳價下行動力顯現。


  從宏觀面來看,美國5月份新增非農就業(yè)人口數據超預期,同期失業(yè)率錄得4%,創(chuàng)近30個月以來新高。這種數據背離的現象,可能源于統(tǒng)計口徑差異,美國新增非農就業(yè)數據基于企業(yè)統(tǒng)計,涵蓋了包括非法移民在內的就業(yè),而失業(yè)率則基于美國家庭統(tǒng)計,不包括非法移民。因此,新增非農就業(yè)數據能更真實地反映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現狀,兩組數據體現出非法移民對本土就業(yè)的潛在擠出效應,美國勞動力市場依然強勁。


  今年以來,美國通脹反彈,勞動力市場的強勁表現加劇了市場對通脹持續(xù)上行的擔憂,美聯儲決策或將因此趨于謹慎。然而,美國5月份ISM制造業(yè)PMI走弱,預示著在高利率環(huán)境下,美國經濟基本面存在邊際轉弱的風險。因此,年內美聯儲降息預期依然存在,但勞動力市場的強勁表現使得市場對美聯儲提前降息的預期有所減弱。


  今年上半年,市場對鎳市的看多情緒主要基于印尼鎳礦配額審批進度緩慢,鎳礦供應偏緊對價格形成強支撐。近期,印尼鎳礦配額審批最新進展顯示,目前已批準的配額高達2.4億噸/年,通過了470份申請。與5月中下旬公布的3年期總計2.176億噸配額和共通過92份申請相比,印尼政府審批通過的配額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增長230%,通過的申請數增長410%,審批速度遠超市場預期。此外,考慮到2023年印尼鎳礦產量為1.935億噸,目前印尼政府審批通過的配額2.4億噸/年基本能夠滿足印尼市場的開采需求,這意味著多頭持續(xù)看多鎳價的基礎或不復存在。


  目前,印尼鎳礦供應依然偏緊。印尼鎳礦計價基礎為HPM價格,每月報價1次,HPM價格的確定基于前兩個月LME鎳價的均值,并綜合考慮鎳礦的品位、含水量等因素進行調整。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印尼1.7%品位鎳礦HPM價格為40.62美元/噸、1.8%品位鎳礦HPM價格為45.4美元/噸、1.9%品位鎳礦HPM價格為50.44美元/噸、2.0%品位鎳礦HPM價格為55.75美元/噸。在實際交易中,印尼貿易商還會在HPM的基礎上增加10美元~14美元/噸的升水,反映出貿易商對鎳礦流通緊張的預期。


  此外,作為全球最大鎳儲量國,印尼今年以來進口了大量鎳礦。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印尼進口鎳礦28.07萬噸,創(chuàng)歷史新高,盡管印尼是鎳礦生產大國,但其本國冶煉廠仍然面臨鎳礦供應不足的問題。市場預期,5—6月份,印尼的鎳礦進口量將繼續(xù)保持在較高水平。


  為何印尼RKAB審批進度大超預期,但現貨市場鎳礦供應依然偏緊?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雖然印尼政府已經審批通過了大量配額,但這些配額尚未下發(fā)至礦山端,導致行政審批與礦山開采之間存在時間差。


  印尼鎳礦配額審批進度超預期或產生兩個方面影響:一是市場對鎳礦供應緊張的擔憂大幅緩解。此前,市場基于鎳礦供應偏緊而堅定看多的邏輯不再成立,上半年供應問題產生的溢價或將因供應緩解而逐漸回吐。二是印尼鎳價下跌會帶動LME鎳價下行,由于印尼鎳礦HPM價格是在LME鎳價的基礎上產生的,隨著LME鎳價下行,HPM價格也將回落,成本端將形成螺旋式下降。


  從需求側的角度來看,我國新能源市場近期表現疲軟。相關機構數據顯示,5月份,三元前驅體產量63923噸,環(huán)比下降13%,預計6月份排產59963噸,環(huán)比下降6%。正極企業(yè)訂單回落使得對上游前驅體的提貨有所減少。同時,海外需求也無亮點,新能源行業(yè)表現弱勢,拖累鎳價。此外,在宏觀需求偏弱的背景下,不銹鋼現貨交易持續(xù)低迷,累庫壓力顯現,同樣利空鎳市場。


  中間品及硫酸鎳價格近期有轉弱趨勢,或對電積鎳成本形成拖累,進而驅動鎳價中樞下移。


  綜上所述,此前鎳價的波動主要受宏觀因素及印尼鎳礦配額審批影響。隨著市場對印尼鎳礦供應的擔憂大幅緩解,供應問題產生的溢價或將因此回吐,疊加需求端及成本端的利空,預計未來鎳價整體將偏弱運行。但鎳價的下跌過程并不會十分順暢,宏觀方面的不確定性或使包括鎳在內的有色金屬板塊繼續(xù)呈現出高波動的特征。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