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撕!京東封殺申通一事驚動整個快遞圈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9-15





近日,京東封殺申通一事驚動整個快遞圈。


  事件始于幾天前,京東在賣家論壇中掛出《關于合作快遞服務調整的通知》,要求京東商家停用包括申通在內的幾家快遞公司的服務。京東方面給出的理由是雙方合同已經過期,且未就續(xù)約達成一致。


  就此,申通方面回應稱,京東此舉是“濫用平臺霸權”,并表示京東的“霸權文化”是“只有自己,沒有共生”。


  實際上,雖然“跳”出來的是申通,背后隱藏的卻是一個巨大的關聯(lián)方——阿里系物流。隨著今年上半年阿里參股韻達快遞,“四通一達”事實上已經都與阿里“沾親帶故”了。加上蘇寧收購天天快遞,拼多多與極兔物流合作,今天的物流賽道上早已群星閃耀。


  應該說,電商與物流的捆綁從二者誕生之日起便初現(xiàn)端倪。作為電商業(yè)務發(fā)展的“大動脈”,在物流上落后一步或許就意味著在未來某一天被人“扼住喉嚨”。從電商角度來講,價格優(yōu)勢仍然是各大平臺的主要競爭手段之一,尤其是對于那些價格已經無限趨近于成本的品類而言,物流是搶奪流量的最重要籌碼。


  知曉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京東為何會封殺申通了。過去幾年間,京東之所以能成功“突圍”,很大程度上依靠的便是自建物流。因此,關于快遞方面的合作,京東向來是錙銖必較的。京東與阿里系快遞公司劃清界限,確實有擴張自家快遞品牌,完善自身生態(tài)體系的意圖。


  客觀地說,這種“自我保護”并不是京東一家的壞毛病。阿里對待京東又何嘗不是如此?此次京東封殺申通事件,源于京東認為阿里未響應京東物流入駐天貓等平臺的提議在先。按照京東的說法,阿里拒絕京東物流接入,京東也停用阿里系物流,這是“公平競爭”。


  統(tǒng)計顯示,截至目前,阿里共投資了20多家物流公司,京東也投資了10家左右。雖然雙方的重點不同,一個是聯(lián)合眾多物流企業(yè)共同打造菜鳥網絡,一個是以自建物流為主,輔之以配套企業(yè),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就是雙方的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加上物流本質上與電商平臺的捆綁關系,雙方不得不在購物、支付、快遞、新零售等多個垂直領域展開全面廝殺。


  從企業(yè)自身發(fā)展角度看,很難講誰對誰錯,一切都是利益的爭奪。不過,再多“不得已的苦衷”也掩蓋不了封殺的本質,那就是濫用市場優(yōu)勢地位,對商家、消費者實施約束,謀求獨占市場。站在后者的角度看,如此不留余地的“二選一”帶來的只能是消費者選擇減少與物流成本上升。正所謂“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普通商家與消費者除了被迫“站隊”外,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


  事實上,對于不少國人來說,“二選一”的故事一點也不陌生。早年的“3Q大戰(zhàn)”也好,后來的移動支付對決也罷,或是近期美團限制使用支付寶……10年過去了,這些“重復的故事”表明,消費者的話語權并沒有得到更大提升,選擇權也沒有得到更多保障。


  時至今日,與其繼續(xù)討論大咖之間誰又“霸權”了誰,如此反擊究竟是“正當防衛(wèi)”還是“防衛(wèi)過當”,其實并沒有太多意義。不如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一眾電商與物流巨頭“合伙”逼迫消費者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算不算“霸權”了消費者?說好的開放呢?


  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物流企業(yè),歸根到底都應當以暢通產業(yè)鏈、提振大消費、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為目標。在同樣的賽道上,大家應當比拼的是誰能跑得更快、轉彎更靈活、調整更迅速、后勁更充足,傾軋對手或許能取得階段性勝利,但對于整個行業(yè)發(fā)展來說并無益處。健康的產業(yè)呼喚開放的生態(tài),健康的企業(yè)需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無論什么時候,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才能成為最終贏家。這才是封殺事件背后真正值得反思的。(韓敘)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xiāng)村振興服務二隊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xiāng)村振興服務二隊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