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劇照
2020年年底,中央芭蕾舞團半個世紀前創(chuàng)作排演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浙江杭州大劇院上演,贏得現(xiàn)場觀眾的熱烈歡迎。2021年1月21日,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上海保利城市劇院演出。3月8日,這部芭蕾經(jīng)典將再登首都舞臺。芭蕾舞原本是一種外來的藝術形式,上世紀60年代經(jīng)過中國第一代芭蕾舞藝術家精心的創(chuàng)作打造,《紅色娘子軍》成為一部中國芭蕾經(jīng)典作品,屹立于舞臺50多年,先后演出了數(shù)千場,成為中國芭蕾舞迄今為止不可多得的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
回顧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排歷程可見,中國第一代芭蕾精英們當年以國外經(jīng)典藝術為依托,大膽融入中國革命故事,以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創(chuàng)作出一部有血有肉的中國題材的芭蕾舞劇,這一舉動在世界芭蕾舞界都是一大改革創(chuàng)新,為世界芭蕾舞壇創(chuàng)立了中國芭蕾流派。也正是有了《紅色娘子軍》,一大批中國題材的芭蕾舞劇50多年里不斷涌現(xiàn)。而《紅色娘子軍》經(jīng)過50多年的淬煉、打磨、提升,依然在觀眾心中有著無可撼動的地位?!都t色娘子軍》的演員成長了一撥又一撥,“娘子軍”走過的道路風雨兼程,但是由于這部作品從創(chuàng)作初期就有這一個信念——為中國芭蕾打造一部全新的、深受中國觀眾喜愛的芭蕾舞作品,因此,經(jīng)歷數(shù)千場演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依然常演不衰,其中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的經(jīng)歷值得好好總結和學習借鑒。
創(chuàng)作扎根人民群眾之中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從1964年9月下旬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到現(xiàn)在56年多的時間里,共演出5000多場,深受觀眾的喜愛。尤其是該劇1970年被拍成電影后,這部作品就更為家喻戶曉,甚至當時有很多基層文藝宣傳隊都以演出《紅色娘子軍》為榮。到了上世紀90年代,國內外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作品不斷涌現(xiàn),國外的優(yōu)秀芭蕾舞團紛至沓來,而對于中國觀眾而言,被稱為“一紅一白”之一的《紅色娘子軍》依然是大家最為喜歡的芭蕾舞劇,足見這部作品超強的生命力。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之所以在50多年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該劇最初的創(chuàng)作方向有很大的關系。1963年,周恩來總理看完中央芭蕾舞團的前身——北京舞蹈學院實驗芭蕾舞團演出的俄羅斯芭蕾舞《巴黎圣母院》時指出:“你們可以一邊學習排演外國的古典芭蕾舞劇,一邊創(chuàng)作一些革命題材的芭蕾劇目?!庇谑牵覈谝淮爬偃司烷_始研討用什么樣的題材能夠反映中國人民革命歷史,提出了將當時上映的、由梁信編劇和謝晉導演的《紅色娘子軍》改編成為芭蕾舞劇。說實話,這個想法在當時有多大膽是中國芭蕾人現(xiàn)在想起來都感到驕傲的,因為在《紅色娘子軍》之前,中國芭蕾雖然有一部舞劇《魚美人》,但主要還是演出西方古典芭蕾舞劇,特別是俄羅斯經(jīng)典作品。因為當時中國芭蕾誕生時間不長,主要學習的是俄羅斯流派,而俄羅斯的經(jīng)典芭蕾中大部分作品是王子與公主的故事,是浪漫的愛情,而當時十分受歡迎的電影《紅色娘子軍》所反映的內容與西方經(jīng)典芭蕾相反?!都t色娘子軍》講述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以瓊花為代表的中國婦女為反抗壓迫、追求自由解放,參加紅軍,從一名苦大仇深的農(nóng)村姑娘,逐漸轉變成一名有著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念的娘子軍戰(zhàn)士的過程。但是就是這個題材最貼近中國普通的觀眾,因而使得這部作品50多年來都受到觀眾的喜愛。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創(chuàng)作方式是深入生活的,在確立了改編《紅色娘子軍》為芭蕾舞劇后,主創(chuàng)人員沒有拘泥于原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深入海南島走訪老紅軍戰(zhàn)士。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編導之一蔣祖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介紹:“體驗生活為后來的舞劇結構和動作設計起了很好的作用。第一站是椰林寨,我看到一棵椰樹,樹干先是向上長了幾十厘米,又向水平方向長了一段,最后向上頑強地立起來。我想大概是椰樹小時候被強風吹倒所致,椰樹那種拼命向上生長的韌勁不正是瓊花精神的寫照嗎?”這個細節(jié)帶來的靈感后來被蔣祖慧用到了瓊花“逃跑”的獨舞中。當然,《紅色娘子軍》的創(chuàng)作打破了古典芭蕾在排練室里編排的慣例,主創(chuàng)人員深入海南島參觀紀念館,采訪老戰(zhàn)士,大家把采訪心得融入到舞劇的編排中。于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不僅加入了很多民族舞和中國古典舞的元素,更加入了軍事動作,芭蕾舞臺上第一次有人拿著槍射擊,拿著手榴彈投擲。“五寸鋼刀舞”“黎族舞”等民族特色濃郁的舞蹈也被搬上了芭蕾舞臺。更為重要的是,當年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主創(chuàng)將上世紀20年代中國被壓迫、被剝削的女性對自由和幸福的渴望與追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從最初的創(chuàng)作到現(xiàn)在歷經(jīng)多次修改,從最初上演時的版本中還帶有更多電影的框架,到后來修改得劇情更流暢、主題更突出,很多修改都是在演出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聽取專家和觀眾意見后進行的。然而,無論怎樣修改,該劇的主題立意沒有變,一以貫之演出了半個世紀,成為觀眾心中的經(jīng)典。
演“兵”怎樣像“兵”
說到《紅色娘子軍》50多年的變遷,不能不說到主要演員的變遷,特別是扮演瓊花的六代演員。1964年中國芭蕾才剛剛起步,能夠完成對芭蕾藝術的重大革新,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第一代瓊花的扮演者白淑湘,也是中國第一位“白天鵝”。在《紅色娘子軍》之前,白淑湘主演的《天鵝湖》已經(jīng)為當年芭蕾愛好者所熟知。而《紅色娘子軍》與《天鵝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劇目,一個柔弱纖細的天鵝,一個苦大仇深、勇于反抗的農(nóng)村婦女,白淑湘扮演瓊花可謂是一次極大的挑戰(zhàn)。而白淑湘通過對角色的揣摩、通過參加軍訓,把自己鍛煉成剛毅堅強的中國女性。
《紅色娘子軍》的編導之一李承祥認為:“白淑湘對這個角色的確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應該說,白淑湘?zhèn)€人的個性和瓊花這個人物是比較接近的,她有一種天生的刻苦、抗爭的精神?!毖既A因為在芭蕾電影中扮演瓊花而廣為人知,其表現(xiàn)出瓊花硬朗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深受觀眾喜愛。而馮英是1992年中央芭蕾舞團復排《紅色娘子軍》時出演瓊花的。在復排前出演過瓊花的演員應該說是對中國芭蕾起步時期有著貢獻的藝術家,包括白淑湘、鐘潤良、趙汝蘅、郁蕾娣、薛菁華等,她們在不同程度上對瓊花的塑造起到了奠基作用。到了馮英和張丹丹出演瓊花時,中國芭蕾在國際上有了一些影響,她們的舞蹈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時候瓊花的扮演者在原有規(guī)定動作上加入了自己的技巧,讓角色更加光彩奪目。而李寧、孟寧寧、張劍、金瑤、魯娜、侯爽等后來幾代瓊花的扮演者不僅踩著巨人的肩膀完成了對瓊花的解讀,更是用現(xiàn)代人的視角看待瓊花,表演的瓊花更加人性化。
在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大量的群舞也是與西方古典芭蕾完全不同的,特別是包括許多娘子軍隊列、打靶、投彈以及戰(zhàn)場殺敵的場景。這些場景要求演出《紅色娘子軍》的演員們要演“兵”像“兵”,要過軍訓關,這也是此前芭蕾舞演出完全沒有的要求。當年第一代娘子軍們參加軍訓體驗生活,很多動作就是在軍訓中和軍訓后創(chuàng)作完成的。后來,所有演出《紅色娘子軍》的芭蕾演員在演出前都會過軍訓關。演“兵”就得像“兵”,女兵形象呈現(xiàn)在芭蕾舞臺上,這在世界芭蕾舞界是獨一無二的。
魂不變、根未移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作為中國芭蕾的經(jīng)典之作,之所以能夠常演不衰,是因為其創(chuàng)作之初就深深扎根在群眾之中,深受中國普通百姓的喜愛,同時,也讓西方觀眾感到震驚。該劇不但顛覆了人們對傳統(tǒng)芭蕾的印象,同時,也以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的歷史,展現(xiàn)了中國女性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進入21世紀,該劇還曾經(jīng)到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在時隔50多年的今天,再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創(chuàng)作,當下和未來的藝術家都能從該劇的創(chuàng)作中得到啟迪。
創(chuàng)作就要全身心地投入,這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歷代創(chuàng)作和演出人員最深的體會,當年如果沒有李承祥、王希賢和蔣祖慧等主創(chuàng)人員深入生活,大膽將中國的民族舞蹈元素融入芭蕾中,大膽地將中國歷史上女性生活元素融入芭蕾中,全身心地深入海南挖掘、采擷娘子軍生活的細節(jié),就不會有《紅色娘子軍》50多年演出依然受到觀眾喜愛的盛況。如果沒有從最初創(chuàng)作開始就要求演員們過軍訓關,也就沒有到現(xiàn)在演出風格不變的超穩(wěn)定性,這些都說明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創(chuàng)排半個世紀以來魂不變、根未移。
在上世紀70年代,有一張薛菁華扮演的瓊花出逃后獨舞動作的劇照受追捧。很多普通百姓都知道,那個動作叫“倒踢紫金冠”,這原是京劇中的一個動作,在把《紅色娘子軍》搬上銀幕時,李承祥和薛菁華把這個動作移植到芭蕾舞中,而后又拍了劇照在大江南北廣為流傳。然而,作為一個舞蹈動作的術語被百姓廣為知曉,這還得歸功于那時候出版的關于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文字加劇照的劇本,將劇中每一個動作都做了標注,使得那些基層宣傳隊都可以依照這個進行排練。于是,“倒踢紫金冠”成了瓊花的標志動作。一個芭蕾動作在全國人民心中影響之深,說明人民群眾對這部作品熱愛的程度,這是超越時代、超越歷史環(huán)境的存在?,F(xiàn)在,如果提起芭蕾動作,一般人知曉的芭蕾術語,除了《天鵝湖》中黑天鵝的“揮鞭轉”,就是《紅色娘子軍》中的“倒踢紫金冠”了。
一部作品能夠流傳開來少不了獨特的標志性元素,對于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而言,除了“倒踢紫金冠”,一些標志性的音樂旋律和舞蹈亮相也是獨一無二的,比如《娘子軍連歌》《萬泉河水》等,再比如“常青指路”的亮相和“常青就義”場景。這些經(jīng)典旋律和經(jīng)典場景都是《紅色娘子軍》所獨有的。
全身心投入、扎根基層、潛心創(chuàng)作、勇于創(chuàng)新,這些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一筆豐厚的財富,值得今天和未來的創(chuàng)作者學習和借鑒。(倫兵)
2021年1月21日《中國文化報》第5版刊發(fā)特別報道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向前進,向前進”》
轉自:文旅中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