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刻葫蘆四十載 將“缺陷”融入作品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7-04





      中新網蘭州7月3日電(高康迪)場景各異的絲路人物,一根鋼針、一把刻刀,這些繁瑣復雜的圖案就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一個拳頭大小的葫蘆上。對拿了四十多年刻刀的陳紅來說,刻葫蘆是她的生活,小小的葫蘆是她創(chuàng)作的天地。

  “吉祥葫蘆牛肉面,羊皮筏子賽軍艦”,刻葫蘆、牛肉面和羊皮筏子,被坊間稱為“蘭州三寶”,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獨具特色的民間技藝。主要用刀或者針在葫蘆表面進行陰刻,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線條明晰。隨著歷代民間藝術家的不斷創(chuàng)新,蘭州刻葫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欣賞收藏的藝術品。


圖為陳紅在葫蘆上刻的絲綢之路圖之一。 高康迪 攝

  “小時候,家里到處都是父親刻的葫蘆作的畫。”陳紅是蘭州陳氏刻葫蘆的第二代傳人。她說,自己從小就看著父親刻葫蘆,她的興趣就是在耳濡目染中培養(yǎng)出來的。

  “盤葫蘆、定內容、定位置、著手刻、著色。”這些步驟,陳紅爛熟于心,每次都要講自己的狀態(tài)調整到最好才能動手,特別是人物的五官是最重要的,想要表達的人物性格、情緒都會在五官中體現(xiàn)出來,“我刻的人物,個個都是雙眼皮。”

  “顏料是蠟、油、色三者混合自己調制。”陳紅所刻畫的人物服飾色彩鮮艷,在色彩的著色上也進行了研究,為了在葫蘆上更好的滲透顏色,達到不掉色的效果。

  “刻葫蘆要將全身的勁用到手上,用手來掌握力道。“在陳紅眼中,刻葫蘆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來源于脆弱的葫蘆壁。由于葫蘆本身屬于易碎品,因此在刻的過程中必須要“小心翼翼”,有時候自己一刻就是兩三個小時,“手都麻了,才會停下來。”


陳紅正在進行新作品的創(chuàng)作?!「呖档?攝

  “自然界的東西沒有百分百的完美。”陳紅說,父親陳唯一專注于在有疙瘩、裂縫的葫蘆上刻圖案,自己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將其作為一個重點,多有體現(xiàn),在刻葫蘆之前先想如何把這些“缺陷”融合到自己的圖案中,她拿起一個直徑4厘米有裂縫的葫蘆說,“有裂縫的地方,刻上蓮花的枝。”

  出自陳紅之手的葫蘆已達上萬件,2005年,陳紅的作品《維摩詰演教圖》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2011年被評為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下一步,要將線刻和浮雕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更加精致的葫蘆作品來。”

  如今,作為蘭州市刻葫蘆非遺傳承人的陳紅,每周都會去東郊小學、一只船小學教刻葫蘆,陳紅說:“希望這些‘后備力量’將刻葫蘆發(fā)揚光大,成為蘭州的靚麗‘名片’。”(完)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