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漢語字詞講好文化故事


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   時間:2023-03-20





  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漢語和漢字的維系。我們研究漢語漢字、溯源探流,正是能夠印證這一論斷的正確性。


  2022年10月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領導小組印發(fā)了《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guī)劃》,對全國古籍工作重點方向、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項目作出規(guī)劃部署,提出建設“漢字文化闡釋工程”:“對漢字歷史和文化內涵進行多層次、系統(tǒng)性闡釋,科學解讀漢字文化,解釋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為中華文明傳承發(fā)展和古籍保護傳承夯實文化根基?!?/p>


  在此背景下,我們希望在現(xiàn)有語言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發(fā)掘漢字密碼、傳承文化基因的現(xiàn)代漢語溯源研究”,建設全新的現(xiàn)代漢語語源數(shù)據(jù)庫,編纂一套系統(tǒng)揭示漢語詞義演變規(guī)律的溯源大典,完整呈現(xiàn)漢語的來龍去脈,揭秘古人的思維方式,講好漢語故事。我們相信,這樣的工作能夠充分發(fā)揮漢字漢語在傳承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的重要功能。本次講座就是圍繞現(xiàn)代漢語溯源展開的。


  追溯字詞源頭的必要性


  一種文明成熟的標志之一是其語言的研究,語言研究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體現(xiàn)在詞典的編纂質量上,而詞典編纂的水平往往在于釋義。漢語詞典的釋義,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現(xiàn)代漢語的前世今生,我們其實還不甚了解。


  大家都知道,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漢字已經(jīng)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漢語的歷史則更長,漢字是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字。但是在座的諸位,知道自己所說的語詞背后隱藏著哪些意蘊和道理,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嗎?


  在現(xiàn)代常用詞的理解方面仍舊是存在欠缺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主張”“申請”“奮斗”“習慣”“利息”“凌晨”等詞語都是怎么組合的?它們的意義來源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說得清楚,目前的各類詞典也均無科學的解釋。


  成語也未必理解到位?!吧角逅恪辈荒軐懽鳌吧角嗨恪?,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但是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往往解釋得還不夠清楚——從漢語四字格成語來說,它有個規(guī)律是往往兩兩平衡、錯綜成文?!懊记迥啃恪保鋵嵕褪恰懊寄壳逍恪?;“冰清玉潔”就是“冰玉清潔”;“南征北戰(zhàn)”就是“南北征戰(zhàn)”;而“山清水秀”就是“山水清秀”,所以若寫作“青秀”就前后搭配不上,就不屬于兩兩平衡的并列結構,也就不成詞了。


  使用數(shù)字也有講究。比如杭州有飯店的招牌寫著店名“7彩陽光大酒店”,這個數(shù)字的寫法是錯誤的。正確寫法是“七彩陽光大酒店”?!捌卟赎柟狻笔枪潭ńY構,數(shù)字只能大寫,即寫作“七”。因為如果寫作“7彩陽光”,就意味著可有“8彩”“9彩”。就像“三心二意”“十全十美”絕不能寫作“3心2意”和“10全10美”一樣,固定成語或俗語的數(shù)字也是固定的,只能寫漢語的數(shù)字;而“教室里有3個同學”,也許還會有“4個同學”,是變量,可以寫阿拉伯數(shù)字。這是數(shù)字在語言表達中的一個規(guī)律。目前此類數(shù)字用法失誤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平時缺乏對漢語規(guī)律性的探討和揭示。


  以上舉例反映了漢語的現(xiàn)狀。漢語教育和使用的碎片化和不規(guī)范,漢語表達與書寫的隨意,都反映出漢語普及和傳承所面臨的問題。母語是我們每個人賴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了解漢語詞義的來龍去脈,對于增進個人修養(yǎng)、增進文化認同是極為重要的。


  探尋古人的思維方式


  漢字獨特的構造方式、漢語詞義的演變軌跡,承載著我國古代先民認識大自然、認識事物的烙印。漢字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承載了古代先民獨特而嚴謹?shù)乃季S方式和基因密碼;概括出漢語字詞關系和演變中呈現(xiàn)出的傳統(tǒng)文化基因,是我們這一代語言研究者的使命。


  我們的研究應當不同于傳統(tǒng)的詞語溯源,而要具有鮮明的理論意義和文化傳承特色。章太炎《語言源起說》也說:“語言者,不馮(就是“憑”)虛起。呼馬而馬,呼牛而牛,此必非恣意妄稱也,諸言語皆有根?!薄爸T言語皆有根”,就是說詞語都有來源。


  特色之一:詞義闡釋


  漢語漢字能夠反映古人的思維方式以及認識世界、表達意愿的途徑和方式。這里我們舉個“集”字,分析它的造字理據(jù),來看一看古人是怎樣認識世界、表達情感的。


  “集”字本義是一群鳥停在樹上?!墩f文》:“雧,群鳥在木上也。集,雧或省?!币蝗壶B停在樹上,是古人常見的場景,用三只鳥(隹)代表眾多的鳥,后來省略為一只鳥,“木”就是大樹。為什么要畫這個眾鳥匯聚圖?古人造字的動力,一定是要表現(xiàn)其抽象隱含的特征義。眾鳥停在樹上,想表現(xiàn)的含義是聚會、會合。故清代段玉裁說:“引伸為凡聚之偁?!北容^《爾雅·釋言》:“集,會也?!薄稜栄拧匪?,段注的分析,都是其特征義,而其特征義的來源則由許慎揭示出來?,F(xiàn)代漢語還有“集合”“聚集”“集會”等雙音詞。


  《詩經(jīng)·唐風·鴇羽》:“肅肅鴇翼,集于苞棘?!边@里的“集”用的是本義。同時逐步擴大到人或其他事物的匯聚?!对娊?jīng)·小雅·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維霰?!边@是雪或霰的匯集?!蹲髠鳌は骞迥辍罚骸啊对姟吩唬骸艿劳ν?,我心扃扃。講事不令,集人來定?!边@是人的聚會?!夺屆め屟哉Z》:“文者,會集眾彩以成錦繡,會集眾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边@是絲帛的匯集、文字的匯集(轉為名詞,也有“文集”“集子”等)?!痘茨献印け窘?jīng)》:“(精)集于心,則其慮通。”這是抽象的精神或思慮的匯集。還有“集腋成裘”“集資”等,這些“集”都已經(jīng)與群鳥在樹上停留沒有關系了。


  因為匯聚眾多力量能夠完成大事,所以“集”也表示“完成”“成就”的意思?!蹲髠鳌こ晒辍罚骸按塑囈蝗说钪?,可以集事?!倍蓬A注:“集,成也?!薄逗鬂h書·耿弇傳》:“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歸幽州,益發(fā)精兵,以集大計。”都是這個意思。


  與“集”造字類型一樣的有“喿”字,也就是現(xiàn)代的“噪”?!墩f文》:“喿,鳥群鳴也。從品在木上?!倍斡癫米ⅲ骸按伺c雧同意,俗作噪。”段玉裁說的很重要:“喿”與“雧”兩個字,古人的造字思路是相同的,用三只鳥(隹)或三個口形容鳥多或鳥鳴呱噪聲多,故稱“同意”。含義相同才稱“同義”。這是二者的區(qū)別。段玉裁在《說文解字》中常常提出的“同意”,就是解釋古人某字與某字造字的思路和方法相同,這是個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的課題。


  從實例入手,可以真正講好漢語的故事。


  特色之二:重視偏旁


  在對漢字進行溯源的過程中,與現(xiàn)有詞典的偏旁部首分類有很大不同的是,我們要依據(jù)古人最初的思考途徑對漢字偏旁進行再探索。


  形聲字是用意義偏旁加上聲符表示讀音而構成新字。在大量的形聲字中,最能夠體現(xiàn)古人思維方式的就是同源字。所謂同源字,就是以一幅畫(獨體字)作為聲符,把相關的類屬作為義符偏旁,構成一系列具有同類抽象特征的合體字,即來源關系相同的字。這種形聲字,其聲符既表讀音,也是這個字的本質特性,義符其實就是一個類別偏旁,限定了這個詞的類屬。


  比如“間”起初表示的是一幅月光透過門縫的畫面,表達縫隙義,縫隙在兩物之間,與月光在兩扇門之間是一致的。而山間的水流,就是“間”加上水旁?!墩f文》:“澗,山夾水也?!眲⑽酢夺屆め屗氛f得最生動:“山夾水曰澗。澗,間也,言在兩山之間也?!痹偃纭墩f文》:“簡,牒也。從竹間聲?!薄昂啞本褪且黄脕頃鴮懙闹衿?,兩片之間有縫隙。類屬是顯而易見的,但其特征是隱秘難尋的:“澗”表示山間的水,“簡”表示一片片相隔的竹板,它們的特征是:有縫隙。


  再比如,“眉毛”的“眉”是一幅畫,先畫上眼睛,再在上面加一撇,這眼目上的一撇就是眉毛?!墩f文·眉部》:“眉,目上毛也。從目,象眉之形?!泵济奶卣魇蔷佑谶吘?,故水邊就是“湄”?!墩f文》:“湄,水草交為湄?!眲⑽酢夺屆め屗返慕庹f最形象:“水草交曰湄。湄,眉也,臨水如眉臨目也?!薄懊肌奔由稀澳尽本褪恰伴埂?,可以表示門楣,房門上的橫梁。《爾雅·釋宮》:“楣謂之梁。”《釋名·釋宮室》:“楣,眉也,近前若面之有眉也?!边@個說解也看出了古人的思考方式。


  當然,由“眉”產(chǎn)生的字,不獨有邊緣和上邊的特征,因為眼目是人漂亮與否的關鍵,先人就利用女性的眉毛造出“媚”,形容美好可愛?!墩f文》:“媚,說也?!薄罢f”就是現(xiàn)今喜悅的“悅”?!对娊?jīng)·大雅》毛傳曰:“媚,愛也?!毙翖壖苍姟肚迤綐贰ご寰印罚骸懊╅艿托?,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毙翖壖裁枥L的是一幅溫馨和諧的農(nóng)家樂畫面,“媚好”既形容吳儂軟語的悅耳,也再現(xiàn)了白發(fā)翁媼的瞋愛神態(tài),很傳神。


  從“間”到“澗”“簡”,從“眉”到“楣”“湄”,這些我們稱為“同源詞”,其實也是“同源字”。這是根據(jù)事物抽象特征創(chuàng)造的新字,是一種高超的造字法。這個特征是共性的,是這些事物之間最大的公約數(shù)。因此我們在分析這些字時,就不能把古人布局好的一系列具有同類抽象特征的事物打亂,按照淺顯的表面類屬進行歸類。“氵”旁是“澗”類字最基本的歸類,也是“湄”字最表面的歸類,但“澗”要表達的是兩山之間的水流,“湄”要傳達的是水邊,即水草的交接處。如果分別置于“間”部或“眉”部,這種分類能夠呈現(xiàn)出先民善于抓住事物本質特征的認知風格。


  再如“宣傳”的“宣”,“宣”的本義是“大房子”(許慎說“天子宣室也”),“大”是其主要特征,用“宣”代表,加上類屬偏旁,造出許多相關事物的字:“煊”表示火勢盛大,或熱氣盛;“暄”從“日”表示陽氣盛。二者都有溫暖的意思(正像“暖”也作“煖”一樣)?!靶笔锹曇舸蠖s亂。晉陶潛《飲酒》詩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彼杂小靶鷩W”“喧鬧”“鑼鼓喧天”等詞語?!颁帧北硎舅?,后指用墨淋染,為中國畫技法的一種。宋代郭熙《林泉高致·畫訣》:“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边@與“潑墨”的意思大約相近?,F(xiàn)在依然有“渲染”一詞?!艾u”是古代祭天用的大璧(一種玉器)?!伴浮笔悄局频男缸?,作用是撐開鞋,使鞋內部空間變大。凡此都能證明古人造字的意圖:用“宣”表示這些事物具有“大”的特征,并不僅僅表示讀音?!靶v”“宣傳”“宣告”等都有大聲使信息廣為流布的意思。這樣不僅解釋了與“宣”組合的一系列雙音詞,也解釋了一組從“宣”的同源詞。這些字列于“宣”部,方能呈現(xiàn)出古人創(chuàng)造詞語的真實面貌,揭示其獨特的具象與抽象融為一體的思維方式。


  特色之三:原始造字義抽象出的特征貫穿詞語義項


  現(xiàn)在我們查閱詞典,一個字頭下可以有十個、二十個義項,是怎么聯(lián)系的,詞典只用數(shù)字標注,沒有揭示其間的聯(lián)系。事實上,思維聯(lián)想是一個詞有眾多義位的原因,是漢語詞義豐富的決定性因素。


  從漢字中可以看出,古人用飛鳥各種狀態(tài)造的字特別多。比如從“鳥”的“鵬”“鷹”,從“隹”的“雕”“雉”“雙(雙)”“只”(隻),從“羽”的“翔”“翹”“翼”“翚”,都跟飛鳥有關。還有的字,不那么直接,我們下面討論個常見字。


  怎樣表示用力向上的狀態(tài)?睡虎地秦簡中的“奮”字,可以理解為古人從身邊的飛鳥入手,描繪了一幅大鳥展翅飛過田野的圖畫?!墩f文·奞部》:“奮(即‘奮’的繁體),翬也。從奞在田上?!对姟吩唬骸荒軍^飛?!惫痧ァ墩f文解字義證》揭示得很好:“鳥之奮迅,即毛起而身大,故字從奞在田上。”這是用“奮迅”解釋“奮”,實際就是振翅起飛的樣子。《詩經(jīng)》“不能奮飛”,正是用的“奮”的本義。毛傳解釋“奮飛”為“奮翼”,段玉裁注:“田猶野也。毛云奮翼,即許云張毛羽自奮奞也?!薄墩f文》對“奞”的解釋是:“鳥張毛羽自奮奞也?!倍斡癫媒忉尅皧Q”字:“從大、隹。大其隹也。張毛羽,故從大?!痹瓉怼皧Q”也是一個部首,本身就是鳥展翅的樣子,再加上在田野上飛過,迅猛騰飛的含義就更為凸顯了。所以許慎把“奮”列在“奞”部,而實際都應當列于飛鳥部。


  在古人那里,“奮”不獨用于飛禽,也形容走獸。《爾雅·釋鳥》:“雉,絕有力,奮?!睍x郭璞注:“諸物有氣力多者,無不健自奮迅,故皆以名云?!本褪钦f,各種走獸用力的狀態(tài)都是可以用“奮”來形容的。段玉裁歸納:“雉、雞、羊絕有力皆曰奮?!笨梢婏w禽走獸都可以用“奮”形容用力的狀態(tài)?!逗鬂h書·方術傳下·薊子訓》:“(子訓)徐出以杖扣之,驢應聲奮起,行步如初?!薄皧^起”就是抬蹄奔跑?,F(xiàn)代流行語“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奮”也是其例。


  人的行為動作也可以用“奮”。如“奮臂一呼”就是振臂高呼?!逗鬂h書·耿秉傳》:“秉奮身而起曰:‘請行前?!爆F(xiàn)代漢語還有“奮不顧身”,就是“挺身而出”。還可以抽象為表示人心靈情感的震動?!妒酚洝じ咦姹炯o》:“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愿與沛公西入關?!彼抉R貞索隱引韋昭曰:“奮,憤激也?!爆F(xiàn)代漢語還有“振奮精神”等說法。


  簡言之,鳥展翅起飛是其本義,古人施用于其他事物,表達的是“奮”的特征義:用力向上。故《廣韻·問韻》:“奮,揚也?!薄稄V雅·釋言》:“奮,振也?!痹S慎解釋的是其造字義,《廣韻》《廣雅》所言,正是其特征義,也是古人造字的用意。理解了這些,我們再看“奮勇前進”“奮不顧身”“奮然前行”“奮發(fā)圖強”“奮斗不息”“自告奮勇”“艱苦奮斗”這些四字格詞語時,是不是就更有用力向上、昂然前行的感覺了?


  所以我們認為,漢字大多數(shù)呈現(xiàn)出來的圖畫實際屬于傳達意義的載體,而絕不是意義的本身。這是我們理解漢字意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追溯字詞源頭的基本方法


  詞是承載語義的基本單位,詞匯的溯源是漢語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F(xiàn)代漢語溯源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要分期實施、逐步推進,甚至可能需要幾代學者的努力。目前能做的先做起來,暫時不能做的先準備,最終在學術的接力中作出我們這一代人應有的貢獻。


  我們目前的工作應當聚焦于現(xiàn)代漢語高頻詞的溯源與演變研究。我們的研究方法是:依據(jù)先人的造字思維模式,推導古人認識事物的思維特點和規(guī)律。


  方法之一,單音詞與雙音詞的分析相互依存。以“鳥部”類(包括“羽、隹、鳥、飛”等偏旁)的“奮(斗)”“(學)習”“雙(親)”三個詞為例,(1)“奮斗”是高頻詞,“奮(奮)”構成的“奮力”“奮勇”“振奮”“奮不顧身”等都在此條目下。(2)“習慣”是高頻詞,“習(習)”本義是小鳥反復飛,“實習”“學習”“習焉不察”等都有動作反復的含義。(3)“雙”是高頻詞。為什么稱“雙親”“雙人舞”“一雙兒女”?因為“雙(雙)”是一只手握兩只鳥,作為量詞時主要表示具有兩個獨立生命體而又互相依存的事物。前兩組是講雙音詞的組合原理,后一組是探討量詞的產(chǎn)生過程,都從源頭上闡釋了詞語的得義緣由。


  方法之二,單個詞與同源詞的分析相互依存。從“高”的“喬”(喬)就是高大的喬木。段玉裁注說得很明白:“木有如是者,他物亦有如是者”,即凡有“高而曲”特征的都可以用“喬”為偏旁。木之高的“橋”,山之高的“嶠”,馬之高的“驕”,高腳器皿“鐈”,人舉足的“蹻”,車抬高的“轎”,都具有“高”的特征,屬于同源詞??梢姽湃送蒲莩槔[、概括聯(lián)想的本事是非常驚人的,因此我們的分析也要互相結合。


  方法之三,比較詞語內部義項間的演變路徑,揭示其時代性。比如《漢語大詞典》“睡”的釋義:1.睡覺。2.打盹;瞌睡。3.躺;躺下。


  以上釋義排列順序對不對?釋義是否周全?要解答上述問題,我們需要先從“睡”的造字義講起?!墩f文》:“睡,坐寐也?!倍斡癫米⒔猓骸爸獮樽抡?,以其字從垂也?!蹲髠鳌吩唬骸倜??!稇?zhàn)國策》:‘讀書欲睡。’從目垂。宋本無聲字,此以會意包形聲也。目垂者,目瞼垂而下。坐則爾。”段玉裁說“睡”是坐著閉眼的樣子,因為“目瞼垂而下,坐則爾”,只有坐著閉眼,才是眼瞼下垂。“睡”表示眼瞼下垂貌,這是坐著打盹的狀態(tài)。


  早期的“睡”就是坐著閉眼,也就是打盹?!妒酚洝ど叹袀鳌罚骸靶⒐纫娚眺?,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毙⒐右娚眺?,一定是坐著的,商鞅匯報時間很久,孝公就常常打瞌睡,聽不見了。《戰(zhàn)國策·秦策一》:“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碧K秦坐著讀書,困了想閉眼打瞌睡,就用錐子刺大腿以振作精神,避免瞌睡,這就是著名的“(頭懸梁)錐刺股”典故的來源。用“睡”的本義?!八弊执蝾x的特點有三:一是坐著,二是不脫衣服,三是臨時性的,短時間的閉眼。


  大約魏晉以來,因為坐著臨時性的“打瞌睡”時間長了,就有了睡眠義。晉葛洪《抱樸子·勖學》:“息畋獵博弈之游戲,矯晝寢坐睡之懈怠?!薄皶儗嬜本褪前滋焖笥X或坐著打瞌睡。這時候的“睡”在時間上就模糊了。到了唐宋時期,例子中“睡”表示躺下睡覺的意思就非常明確了。唐白居易的《夏日閑放》:“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不過,這一時期對躺下但是不睡著的行為也稱為“睡”。白居易的《晚庭逐涼》:“送客出門后,移床下砌初。趁涼行繞竹,引睡臥看書。”能夠“臥看書”,就是只躺下而沒有睡著。所以,“睡”的三個意義排列應當是:打瞌睡—睡覺—躺下?,F(xiàn)代漢語中“睡”只保留了后兩個意思。


  總之,漢語溯源,我們主張從造字義入手,揭示其特征義,結合訓詁材料和文獻例證,從語素相互選擇和古今溝通的角度,探討詞語產(chǎn)生的構詞理據(jù)和意義變化等,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字詞產(chǎn)生的源頭,在紛繁復雜的詞義系統(tǒng)里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探明真相。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