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雙反”考驗中國輪胎業(yè)


作者:趙三明    時間:2014-07-11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車輪委員會的相關負責人認為,我們出口相關產品到國外不是賣資源,應體現出自己產品的價值,因此相關企業(yè)要抱團和自律,最終還要靠過硬的產品質量。

  今年6月初,美鋼鐵工人聯合會(USW)向美商務部提交申請,要求對我國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并采取相應的“雙反”措施。美商務部將在20天內決定是否立案。根據申請書上的信息,2013年美國自中國進口涉案產品金額為20.78億美元,2014年一季度美國自中國進口涉案產品金額為5.1億美元。

  美方申請人指控中國中央和地方相關政府部門對上述產品提供了優(yōu)惠貸款、出口融資和出口信貸等八大類共36項補貼項目。美申請人主張以泰國為替代國,指控我國上述輸美輪胎加權平均傾銷幅度為60.15%、補貼幅度為25.73%。

  一位業(yè)內人士分析,由于中美海關稅則號不同,USW申請書中列舉的2013年美國自中國的相關產品進口額,即涉案金額為20.77億美元;而中國海關統(tǒng)計我國出口美國涉案產品交貨值為33.37億美元。因此,如果立案,這將是我國輪胎行業(yè)遭受的貿易救濟措施中金額最大的一次,而且案件的持續(xù)時間將比當年的特保案更長。

  當年的特保案歷歷在目

  針對“雙反”調查,我國商務部早就對此有明確的表態(tài):美國對于中國的“雙反”調查是對中國企業(yè)的一種歧視性措施,美國商務部在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繼續(xù)對中國輪胎出口實施“雙反”調查是沒有道理的。

  早在2009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針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實施了連續(xù)三年分別加征55%、45%和35%的從價特別關稅,此案簡稱為特保案。當時美方提出的主要理由是:中國輸美輪胎擾亂了美國市場,造成美國輪胎廠工人失業(yè),中國輪胎正傷害到美國的輪胎產業(yè)。對此,美國一工會在請愿書中指出,從中國進口的消費用輪胎從2004年到2008年數量增加了215%,金額則增長295%,造成美國5100名工人失業(yè)。如果這種狀況持續(xù),還會有3000名美國工人失去工作。期間,大陸馬牌關閉了兩家輪胎工廠,普利司通和固特異也各關閉了一家輪胎工廠。

  中方提出抗辯的主要觀點是:中國輸美輪胎與美國國產輪胎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中國輪胎出口美國不是造成美工人失業(yè)的直接原因,中國輸美輪胎銷量未出現連續(xù)快速增長。中方申辯的理由主要包括:中國的出口輪胎主要在美國的低端零售市場銷售,彼此并不構成直接競爭;美國輪胎行業(yè)的蕭條由來已久,這是因為其產業(yè)正處于結構調整時期,如果強行削減從中國進口,只會迫使美國經銷商從其他國家選擇類似產品,這不僅無助于保住美國輪胎業(yè)的就業(yè)崗位,還會損害美國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利益。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終裁定認為,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采取的過渡性特保措施并未違反該組織規(guī)則。對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在2004至2008年間中國進口輪胎數量“迅速增加”導致輪胎行業(yè)受到沖擊,WTO仲裁委員會認為這一說法成立。仲裁委員會還提出,對于證明三年特保措施過度的舉證責任應在中方,但中方并未提出足夠證據;美方并無義務解釋為何特保措施需要持續(xù)三年,也無義務從定量角度說明進口增加所造成的傷害以及區(qū)分此種傷害是否由其他因素所致。

  盡管判定上是中方敗訴,但WTO仲裁委員會也承認,在美國相關公司關閉位于美國的生產基地而轉向在中國進行生產的問題上,委員會內部在因果關系上存在爭議。少數委員認為這是輪胎企業(yè)的商業(yè)策略,此現象在進口增加前已經出現,從而導致了從中國進口輪胎的增加;但多數認為進口增加帶來的壓力是轉移生產基地的原因。

  出口貿易應體現出自身的價值

  其實,反傾銷也好,反補貼也罷,總體上體現出的都是兩個或多個相關國家之間的一場貿易戰(zhàn)。2009年在美國對中國輪胎進行的特保案生效后,中國商務部立即啟動了針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

  中國橡膠網的一位相關專家在接受中國工業(y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關的案件一旦立案,那么在后續(xù)的貿易摩擦中將沒有贏家,只有輸家。因為長期以來中美在輪胎橡膠領域相互依存,不少美國輪胎生產、貿易企業(yè)從中國輪胎制造業(yè)中獲利,終端市場上消費者對中國輪胎產品也有一定的認可度,一旦發(fā)生貿易摩擦,必將牽涉到各相關方的利益。

  就以當年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案為例。2010年,美國輪胎市場的市場份額中,美國占54%,中國15%,泰國、韓國、印尼、墨西哥和中國臺灣等5個國家和地區(qū)共占19%,日本等其他國家占12%。2012年特保案期間,美國占比為56%,中國下降到8%,泰國等5個國家和地區(qū)提升到20%~22%,日本等其他國家上升到14%~16%。而特保案之后的2014年,美國輪胎市場份額中美國占比下降到45%,泰國等5個國家和地區(qū)占比19%,中國提高到12%,但日本等其他國家則上升到24%。因此,特保案雖然阻止了中國輪胎進入美國市場,但美國并沒有從中受益,反而是USW自己制造了麻煩,又培養(yǎng)出更多的競爭對手。

  權威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產量為3.69億條,其中美國在華企業(yè)產量就達2081萬條。在中國對美輪胎出口企業(yè)中,合資和外商獨資企業(yè)出口量占比達39.68%。據了解,中國生產涉案產品的有68家企業(yè),其中內資企業(yè)31家,外資企業(yè)37家。一旦案起,受影響最大的將是31家內資企業(yè),因為外資企業(yè)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出口到美國。據統(tǒng)計,僅內資企業(yè)從事生產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的員工就有約8萬人,按每一個輪胎員工帶動12個橡膠制品產業(yè)及相關行業(yè)人員就業(yè)的比例計算,此次雙反案件將影響中國輪胎橡膠制品產業(yè)及相關行業(yè)產業(yè)工人近百萬人。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車輪委員會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通過近幾年中國車輪產業(yè)分別應對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印度的幾個針對中國反傾銷調查的案例來看,不同市場的案件互有輸贏。與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案不同的是,在歐洲輸掉鋁合金車輪官司之后,歐盟內原有的一些廠家產量和規(guī)模都上來了,中國車輪相關企業(yè)已很難再進入到歐洲市場。而通過車輪委員會幫助,提供海關數據對比、別國產品數量對比、平均價格對比等數據的分析,在贏下來的市場中,中國相關企業(yè)維護了自身的利益。這位負責人認為,我們出口相關產品到國外不是賣資源,應體現出自己產品的價值,因此相關企業(yè)要抱團和自律,最終還要靠過硬的產品質量。

  據了解,中國橡膠工業(yè)協(xié)會和多家相關輪胎廠商已經表示,將在協(xié)會的組織下抱團應訴,據理力爭,維護在美國的市場利益。據悉,目前中國橡膠協(xié)工業(yè)協(xié)會正在組織輪胎企業(yè)準備產業(yè)無損害抗辯。同時,一旦美國雙反立案,將要求中國政府采取反制措施,切實維護中國輪胎行業(yè)的正當權益。(記者 趙三明)

來源:中國工業(yè)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