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庫存達900億元,我國圖書出版業(yè)隱憂重重


時間:2013-07-23





  [導讀]數據顯示,全國新華書店系統(tǒng)、出版社自辦發(fā)行單位年純銷售額已從2005年的403.95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693.59億元,而歷年累積庫存則從482.92億元飛漲到目前的884.05億元,庫存遠遠跑贏銷售。

  目前中國每年出版圖書超過40萬種,超越美國一倍多,毫無疑問地位居世界第一。但與此同時,庫存負荷成懸在出版業(y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數據顯示,全國新華書店系統(tǒng)、出版社自辦發(fā)行單位年純銷售額已從2005年的403.95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693.59億元,而歷年累積庫存則從482.92億元飛漲到目前的884.05億元,庫存遠遠跑贏銷售。

  這真是無比矛盾的現(xiàn)實:一邊是圖書出版總量猛增,一邊卻是國民閱讀徘徊不前,出書速度比賣書還快,產銷增速比相差16倍之多;一邊是現(xiàn)有圖書瘋狂打折無人問津,一邊是新出圖書價格愈發(fā)虛高狠宰讀者;一邊是“第一出版大國”,一邊卻又是“第一庫存大國”……種種矛盾集于一身,使我國圖書出版業(yè)賬面繁榮,實則隱憂重重、不堪重負。

  近900億元庫存圖書是如何庫存起來的?原因盤根錯節(jié)。除國民閱讀欲不振、閱讀消費長期低迷外,問題主要集中在出版方。

  一是圖書出版數量幾乎全憑感覺。一種書進入市場前,出版社不知能賣出多少,抱著賭一把的心態(tài)往高印數做,并盡一切可能地往高里虛標書價。這就像開發(fā)商只管建房不問空置率一樣,賣出去的房子已經能夠保證他們大賺特賺。

  二是出版方跟風出版、拍腦袋搞選題策劃的現(xiàn)象很嚴重。不對圖書市場作深入的調查分析,不對某部作品作深刻的理解把握,看到圖書市場哪個選題暢銷就一涌而上,搭便車、趕熱點、搶蛋糕,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導致大量圖書在完成了從印刷廠到出版社或書店的庫房再到廢品回收站的“旅行”后,只有“死路一條”。

  還有一些轉企不徹底,或轉制后繼續(xù)享受政策紅利的出版社,不講求投入產出比,不顧市場需要和讀者需要,貪大求全地大搞政績工程,大做豪華書、系列書,走的甚至還是盲目鋪貨、數量壓倒質量的粗放式出版模式,導致爛書橫行,最終歸宿也大都是在倉庫中蒙塵。

  筆者認為,出版界乃至全社會都應正視圖書庫存問題,并采取行動消化“余糧”,減少生產“死書”。一位網友說得好:圖書出版是“把紙變成錢”,而庫存無疑就是“把錢變成了紙”。變成了紙的錢是出版社的嗎?不是,往往轉嫁給了虛高的書價,無形中是讀者埋了單。

  過高的庫存,也足以摧毀一個行業(yè)。據報道,日本出版人小林一博著的《出版大崩潰》,記錄了1997~2003年間日本出版業(yè)一落千丈的崩盤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癥狀就是高庫存、高退貨:圖書退貨率平均在50%左右,高的可達90%;而倉庫里堆積如山的圖書,活活拖垮了日本出版業(yè)。消除高庫存之憂是我國出版業(yè)的當務之急,否則,會慢慢逼近產業(yè)坍塌的邊沿。

  據說按需出版已成國際出版業(yè)共識。按需出版,即變“先印刷再發(fā)行”為“先發(fā)行再印刷”,類似于訂單式銷售,可有效減少庫存風險。

  希望國內出版業(yè)盡快掀起一場按需出版的變革,以免“死書累累”、泡沫橫飛。

來源:中電新聞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