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智能手機出貨量大跌,一線品牌庫存超百萬臺


時間:2012-12-24





  今年7月,梁建國籌資約1000萬元到深圳做智能手機,但推出的五款手機只獲得幾百臺訂貨。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今年10月成國內本土品牌市場銷量的分水嶺,從供不應求到庫存積壓,有的一線品牌庫存或達百萬臺。

  現(xiàn)象:物流公司稱手機出貨量急劇下滑30%

  據(jù)業(yè)內消息透露,目前普通的國產手機廠商的庫存都在10萬臺左右,而本土二線品牌庫存則在50萬~80萬臺之間,一線本土品牌則可能超過百萬級別。而庫存壓力同樣從物流公司得到認證。

  一位深圳物流公司的老板對本報記者表示,其實物流行業(yè)從9月份就開始出現(xiàn)分化,9月份前,該公司每月的發(fā)貨量達到1000噸,但9月份之后,總體出貨量急劇下降了30%。該老板透露,昨日他們公司一天只發(fā)了35噸貨,而此前一天發(fā)貨量最高時候超過了100噸。

  本報記者在一家本土手機公司看到,其倉庫堆滿了還沒發(fā)出去的手機成品,該公司的負責人透露,10月份前幾乎沒有庫存,手機一出來,馬上就被拉走了,但現(xiàn)在由于庫存大,公司倉庫已經(jīng)裝不下,只好出錢放到物流公司的轉運場。

  而為了解決庫存壓力,一家本土手機公司把所有的行政人員全部派到全國各地進行“地毯式”銷售,辦公室?guī)缀鯖]有行政人員。

  調查:從供不應求到庫存積壓

  據(jù)悉,目前一塊主板和屏幕的價格合計150元,開模費20萬元,一般一款手機最少都要制造3000臺,工廠才會接單,加上推廣費等等,一款智能手機的起步價都要上百萬元。深圳樂購手機公司營銷分析師李陽對本報記者透露,以前做功能手機,一款手機從立項到最后面市需40萬元,而現(xiàn)在做智能手機,“起步價”已經(jīng)上漲到了200萬元,即使供應鏈控制得很好,也要100萬元。

  戰(zhàn)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表示,梁建國的案例是本土手機品牌從誕生到倒下的一個縮影,因為做智能手機的投資比做功能手機大很多,因此很多本土廠商無法快速推出新機,但市場供應關系變化巨大,一步遲,則步步遲,導致類似梁建國這樣的案例不斷發(fā)生。

  楊群表示,今年10月份成了國產智能手機的一個重要分水嶺。10月前,只要有智能手機面市,就會被渠道商一搶而光,但10月后,整個市場突然發(fā)生了巨變,智能手機出現(xiàn)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單核手機被雙核手機取代,而且價格一再走低。

  分析:重走功能機“老路” “紅?!崩锲磧r格

  有手機廠商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以前每年過春節(jié)前就要打好招呼要員工過完節(jié)回來,甚至為了留住他們還得多給他們發(fā)一些獎金,但今年過完春節(jié)即使招不到人也不擔心了,因為庫存夠消化一段時間了。

  對于目前國內本土手機廠商出現(xiàn)的庫存壓力,楊群表示,除了少數(shù)幾個知名品牌,目前國產品牌智能手機少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質化非常嚴重,與當年的功能機時代差不多:都是從方案公司買方案,找供應鏈提供主板、屏幕以及電池等,幾乎所有的品牌最后拼的就是價格。

  而在洋品牌的積壓之下,眾多本土品牌“一窩蜂”,上馬各種款式智能手機卻遭遇了庫存壓力,楊群表示,本土品牌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仍沒有擺脫“紅?!睉?zhàn)略。

  案例:老板欲“淘金” 一千萬打水漂

  今年5、6月,正是本土品牌從功能機向智能手機轉型的時間點,聽朋友說南方手機生意好做的消息后,原本在湖北做五金生意的梁建國籌資約1000萬元準備到深圳“淘金”。

  由于有現(xiàn)成的方案手機公司,有供應鏈的關系以及代工廠,7月,梁建國在一個月內組建的手機公司成立,一個新的手機品牌誕生了。兩個月后,梁建國的三款單核智能手機就生產出來了,而且整個市場形勢非常好,“看到這種情況,我當時信心十足,心想這真是個賺錢的好買賣,比在家里做五金來錢快多了?!绷航▏@樣對本報記者說。但朋友建議應該和雙核智能手機一起推,因為雙核當時才剛剛開始。而由于無自有生產工廠、無技術優(yōu)勢和資金優(yōu)勢,加上對整個市場變化的把握不夠,原本計劃11月推出的雙核手機直到12月才匆匆上市。

  上周,推出三款單核智能手機和兩款雙核手機的梁建國信心滿滿地開招商大會,因為他覺得自己有單核做低價,有雙核做高端,可以“上下通吃”。然而,幾十家渠道商不是將產品“一搶而光”,卻是對產品不斷壓價,因為市場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眾多國產雙核智能手機,而且四核國產智能手機也成為一個新的開始?!耙粋€招商大會我都花了十幾萬,渠道商最后都只是訂了一些手機作為樣機,五款手機訂貨總共不超過500臺,一千萬打了水漂。”梁建國無奈地對本報記者表示。 (文/記者段郴群)

來源:廣州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