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召開“辦實事 惠民生”主題系列首場發(fā)布會


市教體局緊盯難題下猛藥 構建良好教育生態(tài)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1-19





11月19日,德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辦實事 惠民生”主題系列新聞發(fā)布會第一場。德州市教體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莫明峰,市教體局四級調研員張少先出席并介紹市教體系統(tǒng)聚焦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實施民生工程的有關情況。


1_副本.jpg


解決群眾“好上學”“上好學”期盼


近兩年,德州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79所,整治城鎮(zhèn)居住區(qū)配套幼兒園154所,新增學位10.86萬個,“上公辦園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在增加公辦幼兒園數(shù)量的同時,注重民辦園的普惠化,通過政府補貼的形式,661所民辦幼兒園在保育質量不降的情況下,降低入園收費標準。


針對部分農村學校,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氨∪醐h(huán)節(jié)改造”、“能力提升”等重點項目,加快對薄弱學校的建設步伐。修建學校,大力招聘教師補充到農村學校,開展鄉(xiāng)村教師專項培訓活動和城鄉(xiāng)教師雙向交流,提升鄉(xiāng)村教師素質。


德州市在全省較早提出新建居住小區(qū)配套中小學、幼兒園的意見,并嚴格落實,教育資源不斷擴充,中小學和幼兒園服務半徑過大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去年,全市中小學56人以上的大班額全部化解。


針對中心城區(qū)義務教育不均衡問題。市級層面上,“一個盤子”來謀劃,建立三區(qū)校長、教師交流機制,通過跨區(qū)交流、跟崗學習、掛職、輪崗授課等,帶動薄弱學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從去年開始,實行三區(qū)“聯(lián)教”“聯(lián)研”“聯(lián)學”“聯(lián)考”,取得了良好成效,區(qū)域、校際差距在進一步縮小。


堅持“敞開大門”辦教育,在中心城區(qū)特別是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多渠道引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山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集團、北京八中等名校都在經開區(qū)設立分校,德州學院采取“一托六”模式托管開發(fā)區(qū)6所小學。改革辦學模式,德城區(qū)五、九、十中集團化辦學,得到了社會群眾的認可。


解決家長的煩心事、憂心事


為更好地回應群眾的呼聲,去年開始,市教體局實施義務教育招生入學“一網通辦”,開展“線上報名”。實行“陽光分班”“隨機分班”,家長通過電腦隨機抽簽進行分班,杜絕“關系班、重點班”,保證教育公平。


針對“雙減”工作,校內通過課堂改革、辦學改革、教師隊伍培訓來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減少孩子們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同時,對校外的培訓機構進行清理整治。實施“5+2”的課后服務體系,所有有課后服務需求的學校都開展“可選擇”“有內容”的課后服務工作。同時以作業(yè)、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為內容,加強對不規(guī)范辦學行為的督導檢查,進行問卷調查,有針對性的糾偏。


解決家長對孩子健康成長掛心事


德州市教體局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以開放、服務的姿態(tài)打開校門,讓家長們了解課堂、了解孩子。每個學校都建立家委會,多數(shù)學校都建立家長學校。根據學習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需求,開展家長會、全員家訪等活動。特別是,實施了中小學“德家工程”,組建網上“家長學?!?,家長們參與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針對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節(jié)、“健康進校園”科普系列公益講座等一系列活動,為學生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解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鍵事


今年,全市累計招聘教師3000余人,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yōu)化,本科以上學歷教師的比例提升到70.9%,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的比例達到3.7%。大力開展市縣校三級名師培養(yǎng)工程,培育了300名市級名師。建立了30個名師領航工作室,由特級教師、齊魯名師名校長擔任主持人,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優(yōu)秀年輕教師開展名師帶徒。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推動教師終身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素質。近年來,共培養(yǎng)出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44名省特級教師、29名齊魯名師名校長。


解決好方便師生和群眾身邊事


今年,德州市教體局著力解決學生取暖、近視和食堂等問題和短板。經開區(qū)實施“青少年學生護眼工程”,為全區(qū)中小學教室更換了護眼燈;購置設施設備,中小學取暖、制冷實現(xiàn)全覆蓋。齊河縣建設高標準的中央廚房作為配餐企業(yè),并為學生購置午休墊,解決孩子們的午餐和午休問題。積極推進學校體育設施規(guī)范、有序地向公眾開放,全市共計開放學校163所,更好的滿足群眾和青少年健身需求。(張玉)





新聞熱線:0534-8017166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