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嘉祥縣“四個聚焦”全力抓好法治文化建設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8-10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苯陙?,濟寧嘉祥縣“四個聚焦”全力抓好法治文化建設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一批有縣域特色的法治公園、法治廣場、法治宣傳一條街、法治長廊相繼建成,一批有廣泛影響的法治文藝作品相繼誕生,一批有學法用法體驗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相繼呈現,一個有雄厚實力的法治文藝創(chuàng)作群體不斷壯大,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營造了全民學法的濃厚氛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微信圖片_20210810170919.jpg

一是加強部門協(xié)調聯(lián)動,聚焦法治文化建設合力。嘉祥縣高度重視法治文化建設,將其列為法治宣傳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縣委宣傳部、縣司法局、各鎮(zhèn)街牽頭協(xié)調,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積極探索企業(yè)運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百姓受惠的法治文化建設新模式,加強與文化單位等專業(yè)團體之間的內外聯(lián)動,形成法治文化建設合力。二是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聚焦法治文化建設內涵。按照“誰執(zhí)法誰普法”要求,結合各單位的辦公環(huán)境,采取宣傳欄、政務公開欄、電子屏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把法治文化融入到普法文化建設之中,讓廣大干部職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盡享法治文化的熏陶。注重把法治文化與民俗文化結合,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注入法治元素,運用小品、快板、說唱、相聲、三句半等形式,把法律知識通俗化,把法律規(guī)范直觀化。注重把法治文化與社區(qū)群眾文化相結合,在社區(qū)廣泛建立法治圖書室的基礎上,在有條件的社區(qū),打造以墻體漫畫報、法治宣傳櫥窗相結合的法治文化陣地,使居民能夠出門見法治、抬頭看法治、茶余飯后議法治,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有效促進家庭和美、鄰里和睦、社區(qū)和諧。注重把法治文化與校園德育文化相結合,充分發(fā)揮法治副校長、校園青少年維權崗的作用,把法治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安全防護教育緊密結合,讓法治教育進課堂、法律知識進頭腦、遵紀守法進行為,使廣大中小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教育和熏陶。三是提高知法學法自覺性,聚焦法治文化建設陣地。近年來,我們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法治嘉祥建設重點工作目標,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基本實現“城區(qū)有法治公園、鎮(zhèn)街有法治廣場(長廊)、村和社區(qū)有法治櫥窗”的法治陣地建設全覆蓋目標。先后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場、廉政文化一條街、民法典主題公園、臥龍山街道黃崗村法治文化基地、大張樓鎮(zhèn)彭營村普法苑等示范性法治文化陣地,通過法治廣場建設,潛移默化增強廣大公民崇法、尊法的法治意識,提高廣大群眾知法、學法的自覺性。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充分利用村委會固定宣傳欄、宣傳櫥窗,通過法治漫畫、民俗諺語、法律條文摘編等形式將法治文化展示與法治宣傳教育、法律便民服務進行融合,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到常用的法律知識,讓法治文化陣地向村、社區(qū)滲透,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增添法治元素,為農民群眾提供法治宣傳教育平臺,達到耳濡目染、潤物無聲的法治熏陶效果。截至目前,共有2個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4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237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四是營造濃厚普法氛圍,聚焦法治文化宣傳教育?!捌呶濉逼陂g,全縣普法講師團、“法在身邊”志愿者服務隊、交通文明勸導隊等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達到935人,涵蓋了法律專業(yè)大學生、在職法官、檢察官等經驗豐富的法律工作者,也有活躍在基層的文藝工作者、農村社區(qū)干部、“兩代表一委員”等,通過法治講座、法治課堂、普法互動、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為廣大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普及法律知識、傳播法治理念。以“12·4”國家憲法日為主軸,利用“3·15”消費者權益日、“4·15”國家安全教育日、“6·5”世界環(huán)境日、“6·26”國際禁毒日、“11·9”全國消防日等重要節(jié)點,大力開展普法主題宣傳,在全縣形成“月月有活動、周周有任務、天天在宣傳”的普法學法濃厚氛圍。 

責任編輯:李欣然


  轉自:嘉祥縣司法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