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千萬畝玉米種植區(qū)春耕見聞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21





  日前,位于“黃金玉米帶”的內蒙古通遼市1785萬畝玉米陸續(xù)進入播種期。在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后旗等地,各類農機在田間穿梭,確保春種有序進行。


  4月17日,在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鎮(zhèn)的一場玉米單產提升工程整地現場觀摩會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國強博士走進田間地頭,向合作社、種糧大戶們宣講玉米密植高產技術的相關細節(jié)。


  2022年,通遼市密植高產玉米示范區(qū)面積達100萬畝?!叭ツ晡覀冊谕ㄟ|使用密植高產技術,三次刷新了東北春玉米區(qū)萬畝大面積單產紀錄,最高單產達到1087.93公斤。今年,我們的示范面積要擴大到233萬畝,同時帶動種植300萬畝?!睆垏鴱娬f。


  玉米栽培技術的提升,也對農業(yè)合作社的耕作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科爾沁區(qū)錢家店鎮(zhèn)腰包村金輝合作社,負責人趙海軍這幾天忙著檢修各類農機,手套上滿是油污?!艾F在的玉米密植栽培要求很高,我們都是用衛(wèi)星導航播種?!壁w海軍說。張國強也表示,衛(wèi)星導航播種能保證植株的行距、株距整齊劃一,構建合理群體結構,在光資源利用上形成群體效應。


  新技術召喚新模式,通遼市各旗縣區(qū)正興起一種土地“托管”模式。在科爾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鎮(zhèn)車家子嘎查,黨支部書記胡日查說,村里的車田種植合作社和農戶創(chuàng)新建立種植“托管”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合作社負責采購農資、機械播種、除草、收割,收取一定的托管費,農民只需每年澆7次到8次水,最終糧食的銷售價格以及銷售時間由農民自己決定,“真正做到了讓農民省心、放心,耕種機械化、標準化”。


  同樣,在隔壁村的王家專業(yè)種植合作社,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與農戶簽訂玉米種植全程托管服務合同。自2017年成立以來,該合作社已逐步發(fā)展為有著規(guī)范經營管理制度和專業(yè)化管理的服務團隊。王家專業(yè)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王雙林說:“土地托管了,小田變大田,合作社可以借助科技手段高標準、高質量春耕,助力穩(wěn)產高產。”


  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去年發(fā)生嚴重的內澇災害,近200萬畝耕地受災。隨著氣溫回升、冰雪消融,當地及時開展排干清淤工作。在科爾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鎮(zhèn)海斯改嘎查排干施工現場,挖掘機正緊張有序地對排干溝渠兩側進行壓實加固,耕地里的積水沿溝渠不斷排出?!拔壹矣?1畝地,大部分已經排干,還剩30畝左右待排。如果趕不上春播,計劃在6月份補種黑豆,也能獲得收成?!贝迕裢跷能娬f。


  連日來,科爾沁左翼后旗全力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趕農時備春耕?!叭旄孛娣e470萬畝,目前受內澇影響春耕的約10萬畝?!笨茽柷咦笠砗笃燹r牧局局長胡金明表示,總體上春耕能夠有序進行。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不斷深化與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等11家科研教學機構的合作,大力推廣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等多項關鍵技術,同時通過及時下達補貼資金、重點季節(jié)跟進指導、加大技術培訓等手段實現增產豐收。來自通遼市農牧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通遼玉米總產量達175.63億斤,位居內蒙古首位。2023年,通遼市繼續(xù)擴大密植高產種植技術示范區(qū)面積,因地制宜推廣土地托管模式,及時對內澇影響區(qū)域排干清淤,全力保障今年春耕科學有序進行。(記者 連振、賀書琛、蔣婧)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