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繡球之鄉(xiāng)”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9-04





  舊州位于廣西靖西市城南9公里,自古以來制作繡球而聞名于世,舊州街有500多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繡球,從七、八歲的娃娃到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參與制作繡球。每逢農閑日子,滿街都是坐在門口縫制繡球的居民。鮮艷的布條、綢帶和絲線流光溢彩,古老的街區(qū)也因此亮麗起來。


  繡球是舊州的傳統工藝品,2013年,廣西壯族繡球制作技藝和壯族拋繡球習俗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繡球一般用12個球瓣組合而成,各瓣均勻對稱,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絲線繡上花卉圖案,手工精細,美觀大方。古時候,繡球作為壯族男女青年相愛傳情的信物。如今,繡球是舊州的傳統工藝品,是靖西特有的旅游紀念品,已成為饋贈親朋好友的吉祥物。


  近年來,在靖西市人民政府的主導下,舊州街成功申報“廣西繡球之鄉(xiāng)”“中國繡球之鄉(xiāng)”,成立繡球協會,協會成員已經發(fā)展到800多人。當地建立民族文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基地,舉辦農民刺繡技術培訓班、瀕危技藝堆繡培訓班、少年刺繡班等,開設工藝美術課,通過織繡藝人傳授技巧,提高手工藝人的文化素質和工藝水平,聘請“中華巧女”“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廣西工匠”為專業(yè)培訓教師。


  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靖西壯族繡球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芬表示,靖西繡球已有800多年歷史,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使靖西繡球在傳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傳承,她和團隊成員不僅在銷售渠道上下足功夫,更注重在制作源頭上做文章,專注于繡球的研發(fā)設計、制作生產和文化宣傳工作,“我們會根據青年朋友的喜好,搭配國際流行的色系,加上我們民族傳統的圖案進行融合,這些新出的繡球非常受到年輕朋友的喜愛。”(記者 謝洋 王羽璋)


  轉自:中國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