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爭議增程電動車路線——理想、華為不是榜樣,要有人敢做增程界的“五菱”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1-04





增程式電動車是不是一項長期性技術?為什么增程式電動車過去不火現(xiàn)在卻突然火了?增程式電動車能給消費者帶來什么好處和不便?增程式電動車究竟適合誰?……面對近期圍繞增程式電動汽車一系列討論和爭議的問題,本期內容采訪了流通、技術、新能源以及全球咨詢領域專家,一起探討增程式電動車火熱背后消費者關心的一系列問題。

通過采訪發(fā)現(xiàn),增程式電動車的爭議不僅僅出現(xiàn)在消費市場,在專家學術領域也爭議不斷。無論支持一方還是反對一方,大家都認為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唯一評價標準是市場。從目前看,市場上銷售的增程電動汽車不能代表這項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在不同觀點中,專家指出了不同維度下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發(fā)展趨勢。在他們看來,無論增程式電動車朝哪個方向發(fā)展,最終都要在便捷性、性價比上做文章。未來,誰能成為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特斯拉、五菱”這樣的攪局者,誰就有可能在這一賽道獲得紅利,華為、理想不是增程電動車后進入者的榜樣。

正方

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副秘書長   王都:

中國增程電動車市場應出現(xiàn)“特斯拉”這樣的攪局者!


增程式電動車并不是過渡性技術,這將是一種長期存在的技術路線。從消費者角度出發(fā),增程式電動車確實省油,一項技術 如果能夠又省油又便捷,這種技術就應該長期存在。智能網聯(lián)車技術時代,燃油車很難做到,增程式全部用電,可以做成智能網聯(lián)汽車。全國乘用車信息聯(lián)席會創(chuàng)建者饒達先生就曾提出,增程式電動車大有前途。

增程有沒有可能替代燃油車,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增程式電動車和燃油車比是大電池,與純電動比是小電池,是完全符合城市道路出行的實用性技術。當然,增程式電動車產品應該考慮性價比?,F(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增程電動車本來只有數(shù)萬的硬成本價格卻賣到50萬元,一方面是消費者有人買單,另一方面也是部分造車新勢力明白規(guī)模上不去的前提下用高價抑制自身的虧損。

從長期看,車企應該在增程電動車性價比上多思考問題。大家老說成本問題,賣多少錢都是科學進步的成本,技術進步成本自然降低。增程式電動車沒有大的硬性成本,隨著市場競爭激烈,自然會把價格打下來。增程電動車成本是與產量和市場有關,增程式電動車需要出來一個攪局者,就像當年的特斯拉一樣,把增程式電動車性價比與燃油車、純電動汽車直接正面競爭,這是一個大的市場機會。

全國乘用車信息聯(lián)席會秘書長    崔東樹:

增程式電動汽車不能只是既炒概念又能賺錢的一個噱頭


最近市場上出現(xiàn)的增程電動汽車熱現(xiàn)象,背后原因是大家看到這一技術賽道突然賣好了,而且就那么兩三家企業(yè),競爭沒有那么激烈。在增程式被炒出“高端化”后,大家都希望在增程式電動車賽道上分得一杯羹。在我看來,增程式電動汽車技術“不值錢”,這項技術是被某些車企硬生生的炒成“高端化”的概念。一輛增程式電動車搭載三四十度電池,加上一套效率很低的內燃機系統(tǒng),無論搭載多少軟硬件配置都改變不了這項技術的低成本。在既能炒概念又能掙錢的大背景下,所有車企都希望加入增程電動車賽道,既能省出電池成本,又能提高單車溢價,兩全其美的事情。我認為,增程式電動車火熱是暫時的,這項技術終究是過渡性技術,迭代速度相比其他技術快得多。一旦增程電動車火熱高峰期度過,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會被后期淘汰率瞬間撲滅,這對整個市場的持續(xù)發(fā)展不利。因此,增程式電動車無論在高端還是普及到平民市場,都是一項短期滿足消費熱情的技術,不會有大的市場發(fā)展空間,充其量是一個既能炒概念又能賺錢的好噱頭。當然,我希望有車企能夠把增程式電動車虛高的價格打下來,這是對消費者最好的回報,最起碼不至于將來虧的厲害。

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全球高級合伙人、大中華區(qū)總裁 鄭赟:

車企要在這輪增程電動車熱中爭當“五菱”


增程火熱說明兩點問題:一是適應消費者需求,二是技術門檻不高。我認為,車企在這輪增程熱應該選好市場定位。和過去純電動汽車相比,初期車企紛紛認為純電動只適合短途小型車市場,但在后期資本與智能化技術推動下瞬間提升到了大型高端化市場。和純電動汽車市場搖擺不定不同,增程式電動汽車雖然目前市場銷售車型仍打著高端旗號,但實質技術成本與含金量都預示著這項技術沒有門檻,拼的是市場精準度以及性價比。

我舉一個“五菱現(xiàn)象”的例子,在10萬元以內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五菱幾乎占據(jù)半壁江山。之所以五菱在細分市場火了,原因是他抓住了小型短途純電動汽車消費痛點,沒有跟隨市場變化而隨意改變策略。隨著微型電動車市場門檻也不高,但基于戰(zhàn)略定力,最終形成了五菱現(xiàn)象。

五菱現(xiàn)象是很容易復制到增程電動汽車市場的。在我看來,汽車產業(yè)的平衡點是價格與規(guī)模的正比發(fā)展,價格越低規(guī)模越大。增程式電動汽車一旦在性價比上有企業(yè)做文章,無論哪家車企都不可能繼續(xù)讓這項技術在30萬元以上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因為消費者在性價比上嘗到了甜頭,不可能再花冤枉錢,因此,我呼吁車企一定要在這次增程熱中爭當下一個“五菱”

反方

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 朱西產:

增程式電動車可以用,但不是好的汽車工程解決方案


之所以出現(xiàn)增程熱,原因是純電動汽車難以勝任消費者首輛車的出行屬性。目前,國內將增程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動兩項技術劃分到一起。傳統(tǒng)制造車企一般選擇插電式混動,原因是從技術角度出發(fā),動力部傳輸?shù)津寗颖容^荒唐。造車新勢力選擇增程式電動車的原因是沒有自主研發(fā)或穩(wěn)定的變速箱匹配供應商,因此,在發(fā)動機供應鏈成熟的背景下發(fā)揮采購優(yōu)勢規(guī)避變速箱風險。

從用戶角度看,增程式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動汽車都是以電為主的產品,按需購買即可;從汽車工程角度判斷,未來插電式混動技術路線要強于增程式電動車。對造車新勢力來說,扎堆增程電動車的核心要素是不再背負高昂的電池成本以及規(guī)避變速箱技術風險。

我判斷,到2025年乘用車純電三分之一,插混三分之一,混動三分之一,純內燃機到時候必然死掉。第七、第八階段排放都會完全限制純內燃機發(fā)展,沒有電機輔助動力都不行,即使九速變速箱也無法與電動車相比,市場會自然淘汰純內燃機。

增程式電動車雖然不會像插電式混動那樣成為主流產品,但仍然是可靠的電動汽車技術選項。尤其是冬季,增程器燃油效率至少是在40%以上,遠遠高于高寒天氣下的電池效率,而且增程器的充電


能力,可以有效解決無私人充電樁等普通消費群體的新能源用車問題。在我看來,增程電動車是車企一種沒有變速箱的權宜之計,無論是華為還是理想,之所以都選擇增程式電動車,根本原因是沒有變速箱等完整的造車能力,從銷量上看,造車新勢力掀不起多大的浪。增程式電動車可以用,但不是好的汽車工程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燃燒能源中心副主任 帥石金:

不是所有車企都能享受增程電動車的“理想紅利”

增程式電動車技術從誕生至今一直備受爭議,原因是這項技術是熱效率的第三次轉化,從技術和工程角度都認為存在二次能耗損失,尤其是技術門檻不高,導致主流車企一般不會選擇這一技術路線。真正讓增程火熱源于近年來造車新勢力尤其是部分IT企業(yè)選擇增程賽道,自從2021年以來電池成本居高不下,讓原本寄望純電動汽車零部件整合優(yōu)化的造車新勢力不堪電池成本,被迫選擇增程式電動汽車,以求成本和利潤的雙重優(yōu)化。

但增程式電動車技術畢竟是一項在工程與技術領域不會走的太遠的路線,不可能讓蜂擁進入這一賽道的企業(yè)都享受“紅利”,因此,車企應該想辦法在這一技術路線中尋找更大的機會,例如北方冬季出行場景下,增程電動車可以有效解決純電動汽車電池能耗衰減問題;例如公共出行領域,增程式電動車可以解決充電和續(xù)航等效率問題,這些都是車企的機會,而不是簡單效仿一些車企盯著私人出行這塊小蛋糕。如果只是模仿或跟隨,增程式電動車的紅利不是誰想要就能得到。



  轉自:永州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