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要聞 證券 基金 保險 銀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創(chuàng)板 汽車 新三板 科技 房地產

vivo首款自研影像芯片下月首發(fā):差異化競爭,產能沒問題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8-28





  vivo首款自研影像芯片來了,命名為V1,下個月首發(fā)。

  8月27日,vivo執(zhí)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在深圳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SoC芯片差異化較小,但在核心賽道上有強烈的定制化芯片需求,基于對未來技術和消費者需求的洞察,確定了自研芯片V1主要應用在影像賽道。

  為什么是影像芯片?

  手機企業(yè)在規(guī)模做大后向底層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力。第一陣營的巨頭們三星、蘋果、華為已經進入芯片領域;而vivo、小米、OPPO時機成熟后也紛紛跟進。

  至于vivo為何選擇做影像芯片?

  胡柏山表示,做芯片首先是服務公司的長賽道,只有在核心賽道上有強烈的定制化芯片需求,且市場上的芯片無法滿足vivo的產品規(guī)劃以及技術規(guī)劃時,才會考慮與合作伙伴共同固化IP。

  他表示,目前SoC芯片有高通、三星等巨頭,差異化比較小,vivo選擇能做出差異化的產品——影像芯片?!叭绻献骰锇槟茏龊玫?,就交給他們去做,但影像(芯片)這樣合作伙伴無法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就自己來做?!焙厣奖硎?,正因為vivo對于移動影像的認知、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才會將首款自研芯片明確為影像芯片。

  胡柏山透露,vivo現在自建芯片研發(fā)團隊人員超200名,主要投入是影像算法、IP轉換、IC框架設計?!靶酒肪€設計交給合作伙伴,也是由合作伙伴跟芯片代工廠去流片溝通?!?/p>

  目前,整個半導體產能相對緊張,對芯片新手vivo來講是否能夠有足夠的產能保證。對此,胡柏山表示,這次是通過合作伙伴跟代工廠溝通,合作伙伴還有其他的產品品類,也是大批量供貨的,目前產能不存在問題。

  胡柏山表示,影像芯片迭代周期是兩年,vivo V1芯片也是兩年前開始布局,投入研發(fā)人員包括合作伙伴在內超300人,并將由9月份發(fā)布的旗艦新品X70系列首發(fā)搭載。

  胡柏山在溝通會上進一步透露,即將發(fā)布的vivo X70系列,在人像、夜景、防抖和視頻等方面有極大提升。

  由于V1還未正式發(fā)布,因此有關這款芯片的參數和性能指標均未對外公布。不過,作為一款獨立的影像芯片,可以嫁接在其他任何一款SoC平臺上使用,用來提升影像的表現力。

  手機芯片為了性能和續(xù)航,從多芯片變成了SoC集成化芯片,但近年采用統一的SoC芯片,各手機企業(yè)推出的產品差異化不足,這又導致有實力的手機企業(yè)開始開發(fā)某些特定功能的定制化芯片,打造更有特色的差異化產品。

  胡柏山也表示,每家手機企業(yè)用戶群不同,對拍照的風格和要求也不一樣,專業(yè)影像芯片能夠更好滿足這些特殊的需求;而且功能被固化在芯片底層比用軟件優(yōu)化效果好,減少電池能耗。

  確定四大賽道

  如今的手機市場競爭變得更為激烈,市場增長不在,各家都在存量市場中搏殺,這將考驗手機企業(yè)全面競爭力,要求企業(yè)不能犯錯誤。

  第三方統計機構IDC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vivo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一,市場占有率為23.8%,增長了23.6%。

  為了尋求長期競爭力,vivo列出了四大核心賽道,分別是設計、影像、系統、性能,做長期投入和布局。

  “長賽道有兩個特點,一是消費者持續(xù)關注,有持續(xù)的高要求。第二,在這個賽道上面,vivo可以持續(xù)迭代,可以有可為的空間?!焙厣奖硎?。

  胡柏山表示,今年初,vivo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對36個月以上產品技術方向做出預判,他自己兼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因為前置時間很長,不確定因素比較大,這就有很多選擇,就是要能夠第一時間洞悉清楚36個月以后可能有什么樣的新技術、新趨勢。以什么樣的方式判斷?我們投人,還有并購,或者跟合作伙伴一起推進?!焙厣奖硎荆壳斑@樣的研究體系可支撐vivo產品一代代往前邁進。

  胡柏山透露,影像投入研發(fā)已經長達五年以上,也有領先的研發(fā)成果,比如微云臺防抖技術、前置雙微縫柔光燈等。去年12月,vivo宣布與蔡司達成全球戰(zhàn)略合作,一方面是針對短期的產品研發(fā),蔡司做技術指導和認證;其二是面向未來的中長期影像技術探索。(記者:周玲)



  轉自:澎湃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