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丙烯行業(yè)工藝將相互博弈 互為補充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10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丙烯凈進口量284萬噸,同比減少8.39%。筆者了解到,我國進口丙烯的需求逐步減緩,主要得益于我國丙烯行業(yè)新工藝不斷提升競爭力,產能日益增加。未來我國丙烯行業(yè)各具優(yōu)勢的幾種工藝將相互博弈,互為補充。
 
  傳統(tǒng)石油路線:成本優(yōu)勢不突出
 
  據吉林道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遲寶淳介紹,目前我國丙烯生產工藝依然以傳統(tǒng)石油路線為主,占總產能的50%。國內擁有石油路線丙烯生產能力的企業(yè)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地方煉廠以及民營煉化企業(yè)。
 
  遲寶淳表示,傳統(tǒng)路線分為蒸汽熱裂解和催化裂化兩種,二者唯一相同點是丙烯都是副產品。蒸汽裂解裝置基本掌握在國字頭大型企業(yè)手里,主產乙烯,副產丙烯和丁二烯。企業(yè)都會配套下游,多數供給下游PP使用。
 
  丙烯的第二大工藝是催化裂化,使用這類工藝的裝置主要集中在山東。僅山東地煉的丙烯廠家就高達50家,總產能達330萬噸,占山東產能的56%,且地煉生產丙烯多數外銷。加之山東是丙烯最大的消費市場,因此山東地區(qū)一直以來都是全國丙烯市場的“風向標”。
 
  業(yè)內人士表示,傳統(tǒng)的工藝路線,原料成本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成本優(yōu)勢不突出。高油價時期,受原油價格影響,石腦油裂解路線的價格優(yōu)勢逐漸減少,當國際原油價格超過80美元/桶時,甲醇制烯烴將獲得比石腦油裂解更低的成本,利潤空間也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而逐漸擴大。
 
  山東瑞陽化工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明表示,國內持續(xù)推進的成品油消費稅政策,以及陸續(xù)投產的大煉化項目,都使得山東地煉成品油加工的經濟性受到影響,地煉煉油利潤受損,開工率下行,甚至有部分煉廠難以運行。屆時,石腦油供給量將出現缺口,丙烷生產成本也將增加。
 
  丙烷脫氫:原料是卡脖子問題
 
  丙烷脫氫工藝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成本低。按當前石油價格來測算,丙烷脫氫制丙烯的成本比石腦油裂解工藝低500元/噸,這也是近兩年來大量資金涌入丙烷脫氫市場的主要原因。
 
  王春明表示,作為備受青睞的新興工藝,采用丙烷脫氫工藝的工廠多以進口丙烷為原料,由于丙烷價格一直維持在偏低水平,丙烷脫氫項目整體處于盈利水平,且利潤空間維持在較高水平。
 
  從近兩年國內的PDH裝置利潤測算來看,丙烷脫氫制丙烯的利潤一直處于較高位置,噸盈利在1000~2000元。若工廠配置相應的PP聚合裝置,其一體化的凈利潤將更高,至少可在此基礎上再提高400元/噸。
 
  業(yè)內專家認為,丙烷脫氫工藝的優(yōu)勢除盈利水平高之外,還具有單一原料生產單一產品、流程短,產品收率高、副產品氫氣附加值高等特點。
 
  此外,其生產成本只與丙烷價格波動密切相關,大約1.2噸丙烷生產1噸丙烯,而丙烷價格與石腦油價格、丙烯市場沒有直接的關聯,還可以幫助丙烯衍生物生產商改進原料成本結構,規(guī)避市場風險。
 
  目前,中國丙烷脫氫產能為551.5萬噸,約占全球產能的一半?,F有的國外丙烷脫氫裝置原料都采用濕性油田伴生氣為來源的高純低硫丙烷,而我國濕性油田伴生氣資源較為匱乏,且國產液化氣是石油煉制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是一種雜質含量及硫含量較高的混合氣體,國產液化氣中丙烷質量無法滿足丙烷脫氫工藝原料的要求。因此,國內建設的PDH裝置,必須進口以國外油田伴生氣為來源的非煉油廠生產的高純度液化丙烷。這就意味著,中國的丙烷脫氫制丙烯所需的原料丙烷,高度依賴中東及北美地區(qū)的貨源。
 
  據統(tǒng)計,2013年以來中國進口丙烷數量逐年提升。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7年我國進口丙烷數量分別為245萬噸、475萬噸、855萬噸、1160萬噸、1337萬噸,漲幅驚人,而2018年進口數量為1345.845萬噸,其中一半用于丙烷脫氫制丙烯。
 
  遲寶淳表示,丙烷既可用于丙烯的原料或煉油工業(yè)中的溶劑以外,作為發(fā)動機燃料,它還可與丁烷和少量乙烷的混合物液化后用作民用燃料即液化石油氣,這幾方面的需求同樣巨大,也加劇了市場的競爭。
 
  為此,業(yè)內人士紛紛表示,丙烷脫氫工藝最大的風險就是原料對外依存度太高。一旦進口受阻,眾多裝置將面臨“無米下鍋”的局面,這將是國內生產企業(yè)亟待解決的一個新問題。
 
  煤制烯烴:環(huán)保是繞不過的坎兒
 
  作為以石油為原料制取烯烴路線的重要補充,煤(經甲醇)制烯烴工藝迅速壯大。近年來,國內上馬了不少煤制烯烴裝置。以煤為原材料的產能主要集中在產煤地區(qū),包括新疆、內蒙古與山西、陜西等地。
 
  據金聯創(chuàng)分析師張曉艷介紹,自2010年10月神華寧煤第一套MTP項目投產以來,我國煤(經甲醇)制烯烴產業(yè)迅猛發(fā)展。目前,該行業(yè)總產能已穩(wěn)步突破1250萬噸,總量達1262萬噸。
 
  金聯創(chuàng)統(tǒng)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中采用DMTO技術較多,約13家企業(yè),陜西、內蒙古及山東均有涉及;采用UOP/MTO技術的有3家;采用魯奇MTP技術的有2家;采用SMTO、SHMTO技術的分別有2家和1家。
 
  此外,后期投產的內蒙古久泰、吉林康乃爾MTO項目均采用了UOP技術。
 
  業(yè)內專家認為,DMTO成本最高,開工靈活,整體經濟性影響開工率。甲醇制烯烴實際上是煤制烯烴技術的核心部分,與煤制烯烴的主要區(qū)別是外購甲醇制烯烴部分產能。
 
  外購甲醇制烯烴主要集中在山東與華東地區(qū),二者合計產能約350萬噸。西北地區(qū)除中煤蒙大以及神華榆林外,均配套有甲醇產能。外購甲醇路線開工主要受甲醇價格及整體經濟性的影響,開停車靈活,可為烯烴行業(yè)調節(jié)產能,與進口烯烴共同構成了我國丙烯貿易市場。
 
  煤制路線開工率較高,且規(guī)劃產能較多,但節(jié)能減排壓力巨大。煤炭作為一種粗放型資源,深加工過程中排放的“三廢”會造成大量環(huán)境污染,要解決污染問題就得花大成本投入,而且國家環(huán)保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除了廢水廢物,還有廢氣排放的制約。雖然煤企與時俱進,普遍提出“零排放”概念,但環(huán)保設備的同期投入使得煤制烯烴項目的投資更大。我國已于2011年開始禁止100萬噸/年以下煤制甲醇新上項目,這也從投資規(guī)模上規(guī)范了西北地區(qū)煤制烯烴與煤制甲醇路線的產能發(fā)展。煤制甲醇的產能增長有所放緩,且周期性亦有所拉長。
 
  專家認為,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煤制烯烴未來前景可期,但要先過環(huán)保關,在提高經濟性上下功夫,行業(yè)必將大有可為。(趙淑玲)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鄉(xiāng)村振興·跟著總書記 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鄉(xiāng)村振興·跟著總書記 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