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抑制鐵礦石價格不合理上漲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04





  近段時間以來,鐵礦石價格連續(xù)快速上漲,11月15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一度沖高至995元/噸,接近1000元/噸的整數大關,創(chuàng)下自2021年7月份以來的新高位。礦價過快上漲,原因何在?應對措施為何?且聽筆者一一分析。


  近期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哪些?


  宏觀層面,國內政策增量刺激,國際宏觀壓力減輕。


  鐵礦石價格受宏觀方面驅動較強。10月下旬,伴隨著1萬億元國債的發(fā)行,寬松的財政政策點燃市場樂觀預期。11月份美聯儲再度暫停加息,國慶節(jié)假期后油價持續(xù)走低疊加美國經濟數據邊際走弱,驅動美債長端收益率大幅回落,風險資產迎來反彈窗口期。同時,中美關系有所緩和,風險資產偏好明顯上升,國內外宏觀環(huán)境驅動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上行。


  產業(yè)層面,原材料與鋼材價格共振上行。


  近期受宏觀樂觀預期提振,鋼材價格走強,鋼材利潤有所恢復,短流程鋼廠開工率大幅回升,受部分地區(qū)鋼廠年底前例行檢修影響,長流程鋼廠開工率有所下滑。受煤礦事故影響,“雙焦”價格走勢更為強勢。


  就鐵礦石自身而言,其供需基本面相對偏強,為鐵礦石價格上漲提供了一定的炒作空間。由于前期鐵礦石盤面價格上漲過快、漲幅過大,監(jiān)管壓力升級,盤面價格出現階段性回落。


  資金層面,近月合約收貼水。


  11月—12月份,鐵礦石期貨2401合約進入期現價格回歸周期,現貨和期貨價格趨于收斂。10月23日—11月23日,鐵礦石期現貨價格共振上行,但期貨漲幅更大,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上漲19.55美元/噸至134.80美元/噸,漲幅達16.96%;日照港卡拉加斯粉價格上漲100元/噸至1088元/噸,漲幅達10.12%;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2401合約)價格最高上漲153.5元/噸至988.5元/噸,漲幅達18.38%。同時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資金的移倉換月也助推鐵礦石期貨2401合約價格大幅上漲。


  為抑制礦價不合理上漲,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國家層面,需階段性適當引導鋼廠自主有序減產,積極鼓勵多渠道進口鐵礦石資源,持續(xù)加大國內鐵元素供給力度。


  首先,國家應引導全國鋼廠高質量發(fā)展,有序控制粗鋼產量,堅持長期以來中國鋼鐵行業(yè)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的定位,對鋼鐵產品出口進行管控,限制一般低端普碳粗鋼、低附加值鋼材產品的出口,鼓勵和支持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以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可以降低各種關稅及非關稅壁壘,消除貿易歧視帶來的消極影響。鑒于當前鋼鐵行業(yè)的低利潤現狀及行業(yè)自律能力較低的情況,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制訂階段性政策,適當引導鋼廠在國內需求淡季或低利潤階段主動減產以降低鐵礦石需求。


  其次,積極鼓勵鐵礦石貿易商通過多渠道進口海外非主流鐵礦石,建議政策端向南非、印度、秘魯、伊朗、加拿大、烏克蘭、俄羅斯及澳大利亞和巴西地區(qū)小礦山等非主流礦山國家或礦區(qū)適當傾斜。


  再次,擴大國內鐵元素供給,加大對遼寧、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國內鐵礦石主產區(qū)礦企的扶持力度,協(xié)調環(huán)保、安監(jiān)等部門,推動停產整頓的礦山積極復產,加大開采力度。在“基石計劃”實施后,已有10多個國內重點鐵礦項目開工建設,將新增鐵精礦產能約5000萬噸,但我國礦產資源保障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國內資源勘探力度不夠、新建鐵礦項目審批仍有較大困難、廢鋼回收相關政策亟待完善等。


  行業(yè)層面,需加強行業(yè)自律。為維護鋼鐵行業(yè)的長期平穩(wěn)運行,鋼鐵行業(yè)自身應提升自律能力,堅決貫徹落實粗鋼調控政策,維護行業(yè)整體發(fā)展秩序,自覺調整生產節(jié)奏。


  鋼協(xié)及交易所層面,需加快儲運建設,適時發(fā)聲引導市場預期,增加可交割品種。


  一方面,鋼協(xié)承擔著維護資源供應鏈穩(wěn)定的職責,需繼續(xù)尋求各方支持,進一步加快儲運建設,以提升國家對鐵礦石供需關系的平衡能力;另一方面,伴隨鋼廠生產虧損幅度加大及虧損時間拉長,鋼協(xié)應當適時發(fā)聲,引導市場關注鐵礦石供需關系的變化,并及時做出正確預判。


  最后,建議期貨交易所適時擴大鐵礦石交割品種范圍,更好滿足市場平抑價格的需求,削弱鐵礦石的金融屬性。(程鵬)


  轉自:中國冶金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