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礪奮進,70年筑夢前行,我國住房建設蹄疾步穩(wěn),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8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比1978年增長4.8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努力實現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以前住的是隔板間、地下室,現在搬進公租房,生活舒心多了!”重慶渝北區(qū)的技術工人黃書林感慨;“一室變三室,蝸居變宜居,新家住得就是敞亮!”剛入住共有產權房的上海松江居民鮑琦青格外高興……一個個家庭發(fā)生的故事,詮釋著70年來我國住房事業(yè)的歷史性巨變。
住房關系千家萬戶的安居樂業(yè)。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住房事業(yè),大力推進住房建設,人民群眾居住條件大幅改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努力實現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這是不斷深化的改革歷程。從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再到構建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住房制度改革直面發(fā)展難題,在探索中前行。建立公積金制度、出臺住房貸款政策、實施商品房預售管理,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與時俱進,完善租、售、改、補多方式,滿足了各類人群多樣化住房需求。房地產行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助推劑。
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規(guī)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受益人群覆蓋面不斷擴大,住房保障網越織越密。公租房實現城鎮(zhèn)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經濟適用房等配售型保障房,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夾心層”的住房難題;棚戶區(qū)改造這項“暖心工程”,讓上億居民“出棚進樓”;農村危房改造,讓1700多萬農民住上放心房。一組數據振奮人心:到2018年底,全國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合計開工約7000萬套,約2億群眾圓了安居夢。
這是立足長遠的頂層設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我國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guī)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70年砥礪奮進,70年筑夢前行,我國住房建設蹄疾步穩(wěn),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從“憂居”到“有居”,2018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比1978年增長4.8倍。從“有居”到“宜居”,曾經的土坯房、平房、筒子樓已成為記憶,城鄉(xiāng)居民居住在鋼筋混凝土或磚混材料結構住房的戶分別占到95.8%、71.2%,越來越多的人住進自己溫馨舒適的家,用上現代化家電,享受現代服務,真切體會到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一個快速奔跑在現代化路上的大國,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來之不易的巨大成就讓世界矚目!
走進新時代,從“有住的”到“住得好”,我們前進的步伐將更加鏗鏘?。ㄚw展慧)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