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起國民數字化生活巨浪 下個10年 微信還能帶來新變革嗎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1-20





  早上睜眼,很多人拿起手機的第一件事是看下有沒有微信的未讀消息;出入公共場所,“健康寶”成了2020年以來的“最熱小程序”;很多人出門不再帶上錢包,只靠電子支付……昨天,一年一度的微信之夜上,微信創(chuàng)始人張小龍公布了微信10周年最新數據:每天有10.9億人打開微信,3.3億人進行視頻通話,7.8億人進入朋友圈,1.2億人發(fā)朋友圈,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微信上有3.6億個公眾號,朋友圈每天有1億條視頻內容。


  然而如同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有人重度依賴,就有人想要逃離。有人開始害怕微信提示音響起,因為怕被領導“@”加班;很多曾經樂于在朋友圈分享的人,逐漸關閉了朋友圈……在這種趨勢下,下一個10年,翻起數字化生活變革巨浪的微信,還能帶來新變革嗎?


  數字變革 生活從此掀起巨浪


  2011年,在浙江橫店開店賣羽絨服的胡月娥因為演員陳浩民隨口提起了微信,就在女兒的幫助下用上了這款“新潮應用”。2018年,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孔源豐給學校實驗室做了一個儀器預約小程序,讓供不應求的儀器實現智能化管理。2020年疫情突發(fā),在湖北襄陽開小超市的張美麗轉戰(zhàn)微信群開啟了“碼上”生意……


  10年間,微信與每一個使用它的人都有一段故事,而這一個個故事匯成了國民數字化生活變革的大江大河。


  10年前,因為預感通訊軟件會是智能手機普及后的一個機會,張小龍給騰訊掌門人馬化騰發(fā)送了一封郵件,開啟了微信這一項目。最初的微信1.0版本只支持圖文發(fā)送,幾個月后上線了語音聽筒、附近的人等功能,通過社交裂變實現用戶飛漲。


  2012年,微信先后在4月、7月發(fā)布朋友圈、公眾號兩項重磅產品。時至今日,刷朋友圈仍是大量用戶每天的“打卡”操作。而公眾號則給每個個體、團體、單位的發(fā)聲傳播提供了舞臺。


  2013年,微信支付正式上線,將數字化變革帶到支付領域。


  2014年,盯著手機搶紅包成了春節(jié)“新時尚”。此后,不再帶錢包出門成為很多人的習慣。


  2016年,繼公眾號后,微信推出小程序。由此,微信漸漸構建起龐大的生態(tài)。


  過度捆綁 引發(fā)公眾逃離情緒


  在很多人的手機里,微信都被放在了最方便點擊的位置。而另一方面,一些人卻因為感到被“過度捆綁”,開始有了想逃離的反面情緒。


  “微信加的人越來越多,有很多是因工作加的陌生人,讓我無法再盡情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心情?!弊晕⑿乓呀?年的張女士有些無奈。


  劉女士也記不清自己為什么不再熱衷于刷朋友圈了?!耙郧翱傄⒁凰⑴笥褌兊淖钚聞討B(tài)。但后來微商廣告、求點贊信息太多,還有一些不熟的人發(fā),就覺得挺沒意思的了。”


  除了對朋友圈的審美疲勞,還有人開始害怕微信提示音響起?!拔⑿诺搅死习迨掷?,成了隨時隨地方便叫你加班的工具。”蔣先生苦笑道,他感覺自己的微信已經被工作占領,工作群里消息不斷,跟朋友之間的溝通少得可憐。


  還有一些用戶因無數的公眾號推送感覺被“打擾”?!懊康揭粋€餐廳,都要為了點菜、買單或享受優(yōu)惠去關注公眾號,之后每天被推送一大堆廣告?!蓖跖客虏?。


  下個10年 微信新路在哪里?


  然而即便有逃離情緒產生,微信這棵大樹的枝丫已探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下一個10年,微信還能帶來哪些新變革嗎?


  昨天,2021微信公開課PRO在廣州開講。主論壇上,微信攜近幾年上線的“后起之秀”登場:包括小程序、視頻號、微信支付分、企業(yè)微信、搜一搜等產品。


  其中,被認為是繼朋友圈、公眾號后最為成功的創(chuàng)新——微信小程序亮出最新成績單:日活躍用戶超4億,全年交易額同比增長超100%。以健康碼小程序為例,已累計服務用戶超8億,累計展示碼量超200億次。業(yè)內認為,更為輕便、易開發(fā)、成本低的小程序會成為替代App的新選擇。


  此外,近兩年上線的微信支付分正力圖構建用戶的信用體系。目前,微信支付分用戶數已突破2.4億,每日使用筆數達千萬級,每年為用戶節(jié)省超過2000億元押金。


  企業(yè)微信、小游戲、搜一搜等產品也出現在微信公開課PRO上。在疫情帶來線上辦公需求后,2020年企業(yè)微信連接和服務的微信用戶超過了4億;去年,小游戲在累計注冊用戶超過10億后依然穩(wěn)步增長,月活躍用戶首次突破了5億;微信搜一搜未來將逐步實現內容、服務、品牌的全面開放接入,在微信上再造“搜索引擎”。


  下一個10年,或許還有一些內容可期待。(記者 趙語涵)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