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藥這行干了30多年,浙江某藥企的負責人胡坤(化名)很少像現(xiàn)在這么焦躁。他剛剛收到員工整理上來的報價單,5種原料藥被經銷商壟斷,其中馬來酸氯苯那敏(又名撲爾敏)一個月漲到58倍,從400元/kg漲到23300元/kg。“這(價格)太離譜了。”胡坤說,總經銷還給了他另一個方案,“原料藥供貨價格漲一倍,但藥品銷售每片給他們返利0.05元。” (據(jù)《錢江晚報》)
據(jù)調查,像撲爾敏這樣近些年來由于“總經銷”漲價的,并不在少數(shù)。應該說,原料藥被壟斷,價格瘋漲,這幾年屢有曝光,但基本都是影射性的,直接指向哪一種或多種原料藥被壟斷的,基本沒有。而且,此前指向的都是少數(shù)生產藥企聯(lián)合漲價等,基本不涉及第三方用“總代理”的方式壟斷。但現(xiàn)在,這種通過第三方“總代理”方式壟斷國內一種或幾種原料藥的,似乎成為一種常態(tài)。
事實證明,這種“總代理式壟斷”危害性顯然更嚴重,對一些下游的成品藥企,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寒蟬效應,“沒法談,(我們)不可能去討價還價,怕他們不給貨”,而且有苦不敢言,一旦風聲透出去,“對方(指總經銷方)一查就知道,知道了就斷供,我們(下游藥企)只能停產”,如此一來,原料藥漲價的后果,要么是藥企無利可圖停產,要么把漲價的成本最終轉移到成品藥價和患者身上。由此可見,打擊原料藥虛高,遏止“總代理式壟斷”勢在必行。
但問題是,對于這種“總代理式壟斷”,似乎從目前我國反壟斷法律的角度看,并沒有直接的禁止性規(guī)定,這也許才是目前一些原料藥出現(xiàn)“總代理式壟斷”的原因。
按照我國《反壟斷法》的規(guī)定,壟斷分為壟斷協(xié)議、濫用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和行政壟斷4大類,但這基本上指的都是同類企業(yè)(生產或銷售企業(yè))間,企業(yè)與行業(yè)協(xié)會、企業(yè)與消費者交易,或政府規(guī)定。像現(xiàn)在這樣,銷售企業(yè)通過總代理模式壟斷國內某一種或幾種原料藥,然后通過銷售壟斷模式肆意漲價的,《反壟斷法》中并沒有直接的明確規(guī)定。
且就《反壟斷法》的相關具體規(guī)定看,雖然第二十條規(guī)定經營者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的,屬于經營者集中需要管理的一種。而按照《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guī)定》,國家對經營者集中進行審批,是有著嚴格的國內經營較高數(shù)額限制的,即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業(yè)額合計超過100億元,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yè)額均超過4億元;或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yè)額合計超過20億元,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yè)額均超過4億元。達不到這兩個條件,但按照規(guī)定程序收集的事實和證據(jù)表明該經營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應當依法進行調查。但這適不適用于、能不能適用于“總代理式壟斷”,無疑還需要有關方面的進一步釋法或明示。
原料藥“總代理式壟斷”,目前看的確是破壞了我國原料藥市場的正常交易和買賣秩序,危害的是我國眾多藥品的生產和供應安全,損害的是病人等廣大消費者的直接利益。而且,從目前市場總體看,“總代理式壟斷”現(xiàn)象及危害卻并不僅僅存在于原料藥市場,恐怕在很多其他領域,尤其是相對小眾需求或供應的市場中,也都或多或少存在。換句話說,“總代理式壟斷”對我們市場的危害,可能更多更深。因此,不管是就規(guī)范目前我國原料藥市場或更大范圍市場秩序,或者是提升反壟斷法等法律的威信和執(zhí)行力,最終維護消費者利益,有關方面都必須對此予以重視,通過釋法的形式強化對“總代理式壟斷”的遏止,進而除去壟斷原料藥價的基礎。(余明輝)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