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新技術精準定位大閘蟹原產地識破“洗澡蟹”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13





  不法商販用“洗澡蟹”冒充知名湖區(qū)產品賣高價,損害消費者利益,侵害農產品品牌。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方教授團隊副研究員于慧敏、博士生殷皓銘等人基于“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蟹”的地理特點,運用“激光剝蝕”等技術分析蟹殼中的鍶同位素,可精準測定大閘蟹的原產地,新技術有望應用于魚、蝦、蟹、茶葉、紅酒等多種農副產品的原產地保護。


  考古界經常使用化學元素碳的同位素“碳14”來測定古生物和文物的年代,黃方教授課題組研究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堿土金屬元素鍶的同位素組成,來追蹤判斷大閘蟹的真實地理起源。


  “鍶在自然界中有4種穩(wěn)定的同位素,其中‘鍶87’和‘鍶86’在不同地質環(huán)境中的相對含量不同,而這種同位素特征又會通過水和食物傳遞到生物體內。”于慧敏說,團隊采集了陽澄湖、太湖、固城湖和江蘇興化等地湖區(qū)的大閘蟹,分析結果顯示,來自同一湖區(qū)大閘蟹的鍶同位素成分相同,而不同湖區(qū)的大閘蟹則顯著不同。蟹殼中的鍶同位素特征來自生長期,短期的“換水洗澡”無法改變。


  據了解,之前可以使用傳統(tǒng)的“溶液提純法”來分析蟹殼中的鍶同位素,耗時長、成本高。近期,黃方教授團隊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藺潔副研究員合作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激光剝蝕多接收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檢測方案,將檢測時間從原來的4天以上縮短為1天,檢測成本降至五分之一以下,使“大閘蟹原產地檢測”的實際應用成為可能。


  日前,國際專業(yè)學術期刊《原子光譜學》(Atomic Spectroscopy)發(fā)表了這項研究成果。據介紹,新技術可用于魚、蝦、蟹、茶葉、紅酒等多種農副產品的檢測,有望為更多“名特優(yōu)”產品的原產地保護提供幫助。(記者徐海濤、陳諾)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