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筑+展覽+演出在張園傳奇中鑒往知來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12





  天津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尤其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區(qū)鞍山道59號的張園,始建于1915年,是清代湖北提督張彪所建的豪華宅院(原名露香園),因中國近代史上兩位風云人物先后入住而聲名遠揚,一位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另一位就是末代皇帝溥儀。張園見證了推翻帝制、創(chuàng)建共和的歷史,更見證了日軍侵華的罪行以及軍民共同抗日的熱血,還見證了天津解放,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變遷。這座建筑在留下歷史記憶的同時,也一遍遍地被歷史重新定義,可謂“近代百年看天津,津門百年看張園”。

  正是因其特殊的歷史地位,這座古老的建筑總是吸引著一批批游客前來一探究竟,為了讓游客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發(fā)生在這里的故事,此次天津張園紀念館推出沉浸式演繹展《津門往事》,展覽突破了“展板+展品+解說員”的傳統(tǒng)形式,融入演藝、氛圍營造、科技及互動的手段,讓歷史鮮活起來,也讓觀眾切身感受到天津百年的風云變幻。

  沉浸式演繹展

  讓小洋樓“講故事”


  近日,由天津北方演藝集團、和平區(qū)文化和旅游局聯合出品,天津北方對外演藝交流有限公司、天津市演出公司制作的張園紀念館沉浸式演繹展《津門往事》正式運營,一經開票便受到廣泛關注,此次“十一”假期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邊看邊聽邊感受”的新奇觀摩體驗,讓游客們在參觀的同時,不僅能了解曾發(fā)生在這座建筑里的傳奇故事,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天津城市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來自上海的王女士兒時就聽家里的老人講過張園的故事,一直對這里充滿了好奇,這次“十一”假期便來到了天津,想要一睹小洋樓的風采:“我的姥姥曾在天津居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她很喜歡這里的建筑,即使搬到了上海,也依然對天津這座城市念念不忘。在我小時候,她就經常對我講起天津的小洋樓,講起她漫步在天津的街道時看到的美麗景色,所以我很想找機會來天津看一看。這次假期我便帶上家人來到了天津,參觀了姥姥口中提起的張園,觀看了《津門往事》沉浸式演繹展,這樣新奇的觀展模式讓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天津的小洋樓文化。雖然姥姥已經不在了,但是能代替她再次來到天津,看一看她喜歡的小洋樓,我很開心。”

  《津門往事》導演李浩銘表示,通過《津門往事》沉浸式演繹展,希望不僅讓觀眾、游客感受到天津城市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更希望通過沉浸式體驗的方式,讓游客融入文旅場景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張園紀念館的文化和旅游資源,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宣傳。

  據李浩銘介紹,展覽內容主要包括“帝國的黃昏、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天津解放、百項第一”五個部分。通過從主樓到副樓的移步換景,兩大空間實景還原歷史風貌,五名演員以小人物的視角,帶領觀眾重回那段風云變幻的歷史歲月。

  展覽的第一站,也是故事的開始,講解員搖身一變成為“天津西關街鬼市”的神秘攤主,通過一場古董交易,牽扯出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逃到天津居住在張園,游客及觀眾隨著講解員游走于紀念館,伴隨講解和演繹開啟一場歷史文化之旅:看清朝的衰敗覆滅;感受辛亥革命打開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和五四熱血青年高呼愛國口號,點燃心中愛國激情的永恒火焰;潛伏進敵人內部,配合中共地下組織奪取敵軍防御工事圖,幫人民解放軍29小時解放天津;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樸實無華的“婚房”中,細數近百年來,天津眾多個第一。

  雞鳴破曉,驚碎舊時王朝的殘夢;千針萬線,勾勒歷史華裳的絲縷。風云激蕩,市井百態(tài);斯事已矣,余韻永嘆??範帯⒏母?、建設,不破不立,是大環(huán)境的時代變遷,無數歷史選擇的交匯;沉浸、體驗、思考,撫今追昔,是當代人理性與感性的出口,在一場沉浸式演出中鑒往知來,所以不惑。約一小時的高密度情節(jié)編排,讓人切身感受到時局的變幻,也使得觀演全程充滿沉浸感與驚喜感。

  游覽花園別墅

  見證天津歷史百年


  天津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它的價值在于近代百年與西方文明的對接,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大部分都能在天津找到痕跡。歷經600多年的建城史和近代租界的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天津出現了一大批具有較高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和人文價值并反映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張園便是其中之一。這座古老的建筑佇立在天津的一隅之地,靜靜地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fā)展與變遷。

  張園位于舊天津日租界宮島街(今鞍山道)與明石街(今山西路)交口處東南,是原湖北提督兼陸軍第八鎮(zhèn)統(tǒng)制張彪的花園別墅,園中的西式三層建筑平遠樓始建于1915年,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1935年,日本中國駐屯軍強購張園后將平遠樓拆除,在原址重建一幢二層樓房,作為司令官官邸,因此現在看到的張園已經不是最初的模樣,而是日軍重建后的張園。

  張彪,山西榆次人,被山西巡撫張之洞所看重,一直隨侍左右,后被提拔為湖北提督兼陸軍第八鎮(zhèn)統(tǒng)制。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張彪棄職前往日本。1912年張彪回國,寓居天津初期暫時住在日租界壽街(今興安路)的朋友處,后投資紗廠,并成為晉華紡織有限公司的發(fā)起人之一。當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紗廠股票大漲,張彪分得很多紅利,遂在鞍山道置地20余畝,修筑張園。

  善經營的張彪還曾將此園租給外地商人,開辟為天津著名的游藝場──露香園。早年天津有三大著名的游藝場──大羅天、陶園、露香園,陶園在現新華中學一帶,露香園對面不遠處就是“大羅天”游藝場,如今張園展廳內還擺放著破損的“大羅天”石碑。

  “大羅天是一座花園式的綜合游藝場,20世紀20年代達到鼎盛。當時,在天津上層社會曾流傳‘進了大羅天,死了也心甘’的說法,京劇名家梅蘭芳、程硯秋、楊小樓等均曾來此演出。”李浩銘講解道,1925年,大羅天內又開設了古玩市場,生意非常興隆,直到1944年,古玩市場才告結束,“據說溥儀居住在張園時期,還曾將從皇宮中帶出的奇珍異寶在此變賣,現在這些寶物也早已不知去向了?!?br/>
  1915年,張彪親自設計,建造三層洋樓──平遠樓。這幢樓為磚木結構,四周有長廊圍繞,入樓口有十幾級臺階,樓內裝飾中西合璧,園內有太湖石假山、荷花池、亭臺,并設置有石桌、石凳、石花缽,擺放了中式古典大金魚缸等。樓前花園中有水池,與溪流、小橋、噴泉連成水景,水池邊的八角龍亭造型典雅,有北方皇室之厚重,八角龍亭的楣子和美人靠則盡顯江南亭之風格。

  在平遠樓的后面,張彪還為八個兒子各建一幢住所,取名“宏濟里”。1927年9月13日,張彪在宏濟里家中病逝。

  天津張園紀念館成功入選

  首批“沉浸城市故事會”國家級試點名單


  張園能受到如此關注,不僅因為張園是一座百年建筑,還因為這里曾住過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和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1924年12月孫中山應邀北上,12月4日和夫人宋慶齡從南方坐船繞道日本輾轉到達天津,入住張園,直到31日才趕赴北京。孫中山還曾在張園接見了汪精衛(wèi)、張作霖、馬千里、黎元洪等風云人物,使得張園一度也成為政治的焦點。

  孫中山曾三次訪問天津,第三次便居住在張園,當時他的肝病已十分嚴重,但仍堅持北上共商國是,不久后在北京去世。在張園,孫中山留下了人生中個人照的最后一張照片。照片中,孫中山穿著中式服裝,手里拿著禮帽,站在汽車前面,面容平靜。

  1925年,溥儀被迫離開北京,抵達天津,也住進了張園。此次溥儀的入住,張彪可謂是用盡了心思,他將平遠樓加蓋了一層,增加了客廳、書房和游藝室,還購置了當時最時髦的臺球桌。

  張彪更是親自前往英商惠羅公司訂購了三張進口銅床、席夢思床墊以及全套床上用品,又購置大批材料并召集近親女眷趕制近百件床品,一日之間就花費大洋3700塊。巧合的是,溥儀親自挑選的寢室,位于三樓東側內間,與孫中山曾經居住的是同一間。

  在張園的二樓有一個特殊的展廳,還原了當年孫中山居住在張園時的臥室原貌。展廳分為接待室和臥室兩部分,接待室內放有一張會議桌和八把座椅,靠近窗邊的位置放有一個書柜和一張書桌。再往里便是孫中山的臥室,臥室的正中間是一張銅床,床上鋪有上好的床品,在床頭的正上方掛有一幅匾額,上面寫著“天下為公”四個大字,落款是孫文。

  張彪去世后,溥儀便離開了張園,遷至靜園。后日軍看中張園,想強行收買作為軍部使用,日本駐軍部派川島芳子前來“說合”,張彪后人終以18萬元將張園賣出,張園自此便成為日本高級軍官、特務住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軍曾進駐張園。1947年,張園被用于國民黨軍警備司令部。1949年1月后,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此辦公。2005年,張園被天津市政府頒布為天津市重點保護級別歷史風貌建筑。

  風雨滄桑歷百年,腳踏實地在路上。以文化為經,歷史為緯,在時代描繪的地圖上不斷尋找“新大陸”,在這座百年故居中不斷創(chuàng)新,獲得了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文化成果。

  沉浸式演繹展《津門往事》的策展及出品人郭鴻斌欣喜地表示,“為了打造數字化、現象級、沉浸式的公共文化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促進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全國公共文化發(fā)展中心開展了‘沉浸城市故事會’國家級試點工作,天津張園紀念館成功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fā)展中心首批‘沉浸城市故事會’國家級試點名單。天津張園是我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文旅單位?!?br/>
  據悉,張園紀念館沉浸式演繹展《津門往事》已于2023年9月19日正式運營,2023年9月29日至10月6日,演繹展《津門往事》每天3場共計演出24場,參觀及觀演人數達4368人次,比“五一”期間2531人次增長了72.58%。今天,張園紀念館作為天津又一文化旅游網紅打卡地,還在續(xù)寫這座建筑新的傳奇……


  轉自:天津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