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盛夏,與高溫天氣相比,中國造船業(yè)卻“冷若冰霜”。今年上半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船舶訂單量呈現“三連跌”,不少媒體大呼:“中國造船業(yè)保持三年的‘世界第一’,恐怕要在今年被摘牌了?!?/p>
事實上,2011年上半年韓國便一度從中國手上搶走“第一”之銜。而今年,國際航運業(yè)的低氣壓終于在中國演變?yōu)槌壟_風,將中國吹落“第一”的寶座已非不可能。盡管上半年全球新船訂單量下降過半,但韓國造船業(yè)因海工發(fā)力,再次反超中國,勇奪世界第一。而產能過剩、大而不強的結構性短板,則讓中國造船尾大不掉。
然而,不爭“第一”又何妨?對中國造船而言,丟失“金牌”固然可惜,看到差距、找到出路才更重要。正如諸多專家所言,中國造船企業(yè)要想應對世界造船形勢的風云變幻,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走技術之路,走品牌之路,走標準化之路。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突破“寒流”的中國造船企業(yè)已在轉型發(fā)展的道路上先行一步:比如,滬東中華造船廠已全面發(fā)力LNG船建造領域,實現LNG船系列化以及批量化生產的可能性;上海外高橋造船廠今年也計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不久將有石油鉆井平臺的新項目簽約。它們也為中國造船企業(yè)作出了表率:“金牌”不是終點,丟失“金牌”卻能成為努力的起點;在發(fā)展的道路上,實力永遠比“金牌”更有說服力!(程璐)
來源:中國水運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