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地方新一輪“投資泡沫”


作者:馬光遠    時間:2012-07-30





  中國經濟增速連續(xù)6個季度下滑,并在今年二季度出現3年來首次破“八”,使得全局性的穩(wěn)增長再次被提升為宏觀政策的首要目標。特別是在內需提振短期無望,出口基于歐債危機的蔓延難對經濟增長有貢獻的情況下,中央再次提出穩(wěn)增長首要是穩(wěn)投資的思路,而這種政策思路一方面造成了房地產再次逆勢回暖,另一方面,抑制了很久的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再次井噴,一些地方再次提出了宏大而嚇人的投資計劃,最典型的案例是長沙和貴州。

  長沙市政府最近拿出了一個包括195個項目,總投資額高達8292億元的2012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長沙市政府特別強調,通過重大投資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從長沙市上半年的統(tǒng)計數據看,該市上半年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2896.54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00.52億元,同比增長21.9%,投資占GDP比重達到了65.6%。同時,我們看到,長沙市去年全年的地方財政總收入只有668.11億元,這意味著,8000多億的投資項目需要該市10多年的財政收入。與長沙相比,貴州省在最近編制的《貴州省生態(tài)文化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的投資計劃則更為龐大,該計劃稱,今年5月至今已收集項目2382個,篩選出投資總額達32479億元的項目,初步提出規(guī)劃10個國家級重大項目、50個省級重大項目和200個省級重點項目,而貴州省2011年的財政收入只有1330億元。

  盡管長沙和貴州的投資規(guī)模,和今年3月湖北省提出的12萬億投資規(guī)模無法相提并論,但由于長沙和貴州提出的時機,恰恰在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困難,各地又出現投資沖動的關鍵時期,其象征意義更為明顯。在穩(wěn)增長的大背景下,諸如長沙、貴州一樣的投資沖動,恐怕并非個案,而是很多地方“集體行動的邏輯”。早在中央提出將穩(wěn)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前,一些地方已經希望中央再次出臺“4萬億2.0”的刺激計劃,通過新一輪的投資狂潮,拉動經濟增長。

  不可否認,從上半年的數據看,中國經濟存在著極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實體經濟的不振,很多行業(yè)產能的過剩,中小企業(yè)面臨比2008年更為嚴峻的困難,特別是發(fā)展方式的轉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面臨的挑戰(zhàn),都是前所未有的。考慮到中國經濟的現實以及對投資的過度依賴,不能說強調投資不對,但關鍵是投資已經嚴重過度,導致經濟發(fā)展已經極度失衡的情況下,通過投資的拉動,除了可以暫時換得短期的好看數據之外,對于解決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yè)長期發(fā)展的問題不僅沒有任何幫助,而且由于投資的再次擠壓,也擠壓了解決這些困難的政策空間。如果投資可以解決時下的問題,就沒有必要通過減稅和結構調整這種痛苦的選擇,也沒有必要解決中小企業(yè)的困難,這種路徑依賴,過去30年的發(fā)展已經證明,再無需證明。過去4年中國經濟的表現說明,僅僅為了短期的穩(wěn)定再次放開貨幣水龍頭,啟動政府投資,加大項目審批的速度,長期看不僅無法穩(wěn)定增長,反而會積累更多的風險,從而使得中國經濟陷入一個產能過剩的惡性循環(huán)。實事求是而言,今年中國經濟之所以快速下滑,除了歐債危機的影響之外,更大的原因就在于前兩年的刺激政策延緩了結構調整的努力,因為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行業(yè)再次非理性膨脹,從而造成了更多的產能。

  從地方政府歷來的發(fā)展思維看,只要中央不遏制,地方從來不缺乏投資沖動。當然,這和地方多年來追求經濟增速以及經濟規(guī)模排名的惡性不無關系。在單純追求速度和規(guī)模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就會不顧自己的實力,強行上馬一些“看得見”的項目,換取任期內的政績,從而將龐大的地方債務和財務黑洞留給下一任。過去幾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地方配套投資高達18萬億,短短兩年時間就使得地方債務飆升至10萬億,而很多地方上馬的項目,即使現在來看,也基本還債無望,很可能引發(fā)不容樂觀的銀行壞賬。在今年穩(wěn)增長的情況下,如果再次聽任地方隨意涂鴉,大膽投資,在地方政府自身的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借助于銀行信貸。債務黑洞越積越大,這對于銀行而言,無疑是一個災難性的選擇。

  筆者一直強調,中國經濟從去年以來連續(xù)6個季度的下滑絕非短期現象,更非歐債等外部因素導致的結果,而是中國經濟發(fā)展30多年來真正的轉折點到來,依靠投資、出口、低附加值的制造業(yè)、房地產等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小企業(yè)的生存問題,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政府權力過大的問題,壟斷的問題,產業(yè)升級的問題等,都不可能靠再一次的政府投資來拉動,更不可能靠貨幣政策的再一次放水來解決。4年前大規(guī)模的刺激計劃已經證明,不進行深層改革和結構調整的任何穩(wěn)增長措施只能見效于一時,在政策的藥效消耗殆盡之后,沒有抓住時機進行調整的整體經濟將再次陷入低迷,并且由于貽誤調整的時機而讓問題更加嚴重。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比經濟下滑更危險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穩(wěn)增長”的煙幕彈下,再次拿出龐大的投資計劃,將政績留給自己,將債務留給銀行和后人。這種多年來累計的風險,不下決心解決,則很可能成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可怕的定時炸彈,很可能會毀了中國經濟的未來。(馬光遠)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