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避“產業(yè)空心化”更須以人為本


時間:2015-02-25





眾所周知,中國并不是制造強國,以往中國制造業(yè)依靠的是廉價勞動力和低技術含量組裝向西方發(fā)達國家輸出中國制造。如今,中國制造業(yè)正在發(fā)生轉變。專家提醒道,在勞動力逐步向服務業(yè)轉移的過程中,中國制造業(yè)能否提高效率、保持市場占有率至關重要,否則可能會出現“產業(yè)空心化”現象。中國應該警惕外資大量撤出可能引發(fā)的“產業(yè)空心化”,必須通過加速提升產業(yè)轉型以消減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沖擊。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從長周期來看,驅動經濟增長的有三大要素——勞動力、資本和技術。過去30年,中國是低工資、高儲蓄,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投資驅動的,資本回報率高,勞動力便宜,但是在經歷了2010年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拐點之后,過去的增長方式難以持續(xù)。如果說中國經濟1.0是資本驅動,2.0則應該由技術驅動,從1.0到2.0未來應該依靠高素質勞動力加上技術創(chuàng)新。

因此,未來中國要真正獲得制造強國的地位,經濟2.0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人口素質。中國經濟下一輪的崛起靠的是人力資源優(yōu)勢,而不是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無論是實現產業(yè)升級還是提高國際競爭力,都需要提高勞動力素質。

專家指出,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對中國而言已不再是長期問題,而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短期問題。在未來20年里,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尤為重要。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最終將導致人才的流失,使社會缺乏由高新技術推動的新的增長價值。

如此看來,未來中國各地將出現一場“人才大戰(zhàn)”,基本勞動力、技術人才和消費人群的爭奪之戰(zhàn)。未來如何提高人口素質,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將是中國面臨的一大課題。總體上看,中國需要改革現行教育體系,大力發(fā)展提供技術勞動者的職業(yè)教育體系,強化面向社會與市場的人才應用體系,建立一套有中國特色的人力資源培養(yǎng)和應用體系。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