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符國群在民建北京大學委員會舉辦的“城市發(fā)展論壇”上表示,我國國企在過去30多年的改革中,經歷了“松綁、收縮、擴張”三個階段,從解決職工吃大鍋飯問題,到職工下崗、國有企業(yè)退出一些競爭領域,再到目前巨無霸企業(yè)的形成。國企總體實力得到了增強,經濟職能得到強化,并承擔了一些社會性職能,這是改革優(yōu)越的一面。然而,目前國企仍然存在政企不分、體制機制障礙等方面的弊端。
符國群分析認為,國企未來改革的主攻方向會是從功能型向服務型轉變,進一步退出競爭領域,更多地承擔社會性職能。而改革難點、焦點主要集中在競爭型國企,這些企業(yè)改革動力相對不足,既需要外部推動,也需要內部拉動。
符國群指出,近年國企經濟職能強化的深層原因主要是土地和資本集中在政府手里。經濟型政府的形成要靠國企來支配資源,執(zhí)行國家的功能。而未來要靠資本和創(chuàng)造力,雖然有新的資本獲得途徑與方式,但是財富創(chuàng)造模式的改變,國企功能更多轉向公共服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國企功能轉變,與政府功能轉變息息相關。現(xiàn)在是經濟型政府,未來必然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國企也一樣,現(xiàn)在的功能型國企,未來要轉向公共服務型或競爭型國企。”符國群說。
符國群表示,不同類型的國企應有明確的定位和相應的改革方向。按功能分類,公共服務型國企,以非盈利或有限盈利為目標,不應參與競爭,把競爭功能剝離,防止損害社會公眾利益。同時,要明確在改革中是否涉及公眾利益,如果涉及社會公眾利益,也要引入公眾參與制定價格。
至于功能型國企,如一些地方的樓堂館所,未來也要改變,向公共服務型或競爭型轉變。
而對于競爭型國企,主要以盈利為目標,作為市場真正的競爭主體,在公正、平等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其競爭活力。改革思路是剝離其“社會性職能”,完全走向市場化。
據(jù)符國群分析,競爭型國企改革難度更大的原因在于,這些企業(yè)都是賺錢的,政府財政壓力不大,不需貼錢,而且很聽話。這些企業(yè)在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即使經營不好,政府還是會給予幫助。自身沒有強大動力,就需要外部推動的同時從內部拉動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向更快、更有效的改革方向發(fā)展。
在符國群看來,過去30年的國企改革是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國企改革從增量到存量,遵循的是“最小抵制路徑”。近10多年來,國企發(fā)展壓過了改革,這是由 “土地+資本”的經濟增長模式所決定的。未來經濟和政府的雙重轉型客觀上要求國企進行功能的調整,公共型國企將在未來居于支配地位。(本報記者 林春霞)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