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汽車銷量突破2000萬輛已成定局,并在12月這最后一個“集體恐慌月”大爆發(fā),跑步沖向2100萬輛。
年底購車潮的興起與不久前天津“偷襲式”限購不無關系。12月21日,石家莊首度實施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引發(fā)市民購車潮。石家莊經銷商更是趁熱打鐵,某經銷商打出了廣告語:“今天不買,明天就不讓買啦!天津236萬輛都限購了,石家莊260萬輛了,限購還會遠嗎?說不定一個月,說不定兩個星期……”
有網友笑稱,這個經銷商不怕被“轉發(fā)500次”嗎?也有人總結出一句話:在汽車圈,越被否定的謠言越接近真相。天津限購就是在專家們表示“近期無限車可能”后半夜雞叫,讓市民們措手不及。
于是,不光是那些正在商討如何限車的城市,只要是汽車保有量與天津相差不遠,或者曾遭受過霧霾襲擊的城市,不管政府有沒有意向,消費者都開始恐慌。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從12月起車市開始井噴。河北各地市突然實行的尾號限行,讓消費者恐懼感倍增,導致多家車商銷量翻番;去年與天津汽車保有量只差一萬輛的蘇州,更是剛剛被霧霾侵蝕,引發(fā)大批市民瘋狂搶車。深圳、杭州、成都、重慶、青島、武漢等不幸被列入“堵城”名單的城市,也出現(xiàn)了熱火朝天的購買景象。遠遠望去,汽車市場形勢一片大好。
北京在實行汽車限購政策之前,汽車保有量已達到480萬輛,從廣州開始,汽車限購標準直接對半砍。只要越過200萬輛紅線,限購的大手就有可能拍下來。從天津限購引發(fā)的負面情緒來看,公眾對汽車政策的不透明是十分失望的,這種不信任情緒,加速了車市的銷量增長,也引發(fā)了透支消費的風潮。
業(yè)內擔憂的是,這種由不信任情緒引發(fā)的恐慌性購車,用幾年時間將汽車產業(yè)推向塔尖,再突然墜落至塔底,是否會引發(fā)汽車行業(yè)的大動蕩?;蛟S,2015年中國汽車銷量真的能像跨國車企們普遍預測的那樣,突破2500萬輛,但如果企業(yè)為滿足恐慌性購車需求,將產能無休止擴張,風險將是巨大的。當中國汽車銷量最終恢復穩(wěn)定的時候,當跨國車企無更多利潤可賺而轉戰(zhàn)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時候,中國本土車企或許已經在這場戰(zhàn)役中潰不成軍。留下的過剩產能將造成巨大的浪費,最后成為社會的負擔。
如今,再去為“汽車是否為PM2.5最大元兇”這一偽命題去爭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拿“東京、紐約汽車保有量超過800萬輛仍不堵車”的論據(jù),與環(huán)境污染嚴重、道路建設不科學導致交通瀕臨癱瘓的國內城市去理論,也不可能得到滿意的結果。對于不少城市來說,汽車限購已經成為“公益項目”,特別是在目前城市化發(fā)展嚴重不均衡,公共服務基礎建設缺位的條件下,一些城市只能通過限車來緩解交通和環(huán)保的壓力。城市管理者缺少長遠規(guī)劃,只關心當前GDP發(fā)展和政績,在房地產作為各地經濟支柱,高污染化工廠能實現(xiàn)高產值的背景下,被斥為環(huán)境污染和交通擁堵“罪魁禍首”的汽車只能被犧牲掉。
城市發(fā)展一出現(xiàn)問題,就將排放要求相對嚴格的汽車“先打一百大板”,是一些政府在權衡利益得失后的所謂“明智選擇”。一些城市是依靠房地產和低水平高污染工業(yè)來支撐的,汽車企業(yè)的貢獻雖大,但汽車并非只能用于本地消費,只要能保證企業(yè)銷售額,依然能獲得穩(wěn)定的稅收,而拍賣車牌更可增加政府收入,要比關閉一個高污染工廠容易得多。
有人說,限購是地方政府的“懶政”,但事實上,這恰恰是一些地方政府“睿智”的表現(xiàn)。市場最為開放,能代表技術先進性、環(huán)保實力和工業(yè)水平的汽車業(yè),不應得到這樣的待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