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油價調整頻率創(chuàng)歷年最高 明年國際油價或居高難下


作者:劉雪 王蔚    時間:2013-12-27





  12月26日是今年以來國內最后一個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雖然本輪調價擱淺,但今年國內油價調整頻率已高達十五次,創(chuàng)出歷年最高。

  新機制平穩(wěn)運行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26日宣布,由于調價金額每噸不足50元,本次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未調金額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12月26日是今年以來國內最后一個成品油調價的時間窗口。雖然本輪調價由于未滿足調價門檻而擱淺,但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歷八次上調、七次下調,共十五次調整。年內成品油調價頻率創(chuàng)出了歷年最高。

  今年我國成品油市場最大的亮點是在3月27日正式公布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按照新機制規(guī)定,成品油調價時間周期從每22個工作日收窄至10個工作日,周期大幅縮短,調價頻率明顯加快。

  總體來看,今年國際油價整體起伏相對較小,為新機制的運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新機制運行9個月以來,國內成品油市場運行平穩(wěn),調價透明度增加,市場投機行為受到明顯抑制。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師李宏表示,新機制實施以來共經歷了十三次調價,而歷次調價均嚴格按照定價機制運行,沒有出現過延遲調價的現象。這使得市場各方對調價時間點有著明確的心理預期。

  另外,在調價幅度方面,按照以前的定價機制,當油價波動不足4%時,國內油價不調整。下一計價周期將重新計價,以前的調幅不作累加。而新機制不但將調價門檻降低至每噸50元,且規(guī)定將上一輪未調的幅度納入下次調價時兌現。這使得國際油價的變化可以真實地反映到國內調價當中來,有效降低了上下游企業(yè)、用戶的經營風險。

  同時在抑制投機方面,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胡慧春表示,新機制實施以來,調價周期大幅收窄,再加上定價機制掛鉤的油種并未公布,這使得市場投機操作風險大大提升,有效抑制了投機炒作行為。

  “成品油市場正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新華大慶國際石油資訊中心分析師李振國表示,新機制實施以來,銷售企業(yè)進貨與銷售的節(jié)奏明顯加快,投機行為大幅減少,油品價格走勢更能真實地反映供需實際。對于生產企業(yè)來說,雖然價格波動較難預測,但對需求的判斷更加容易。

  國際油價成“晴雨表”

  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后,國內成品油調價與國際油價之間的聯動更加緊密。國際油價實際上成為國內油價的“晴雨表”。

  在專家看來,美聯儲已宣布將逐步削減QE,明年的貨幣政策面走向已逐漸明確。在此背景下,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以及石油市場供需面的情況將成為影響2014年國際油價的兩大關鍵因素。

  從經濟面來看,全球經濟逐漸復蘇的跡象不斷明確,為石油市場帶來利好。

  從供需面來看,在經濟復蘇帶動下,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有望保持增長,然而石油供應的增長也保持強勁勢頭。

  國際能源署最新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將增長120萬桶,至9240萬桶,相當于增幅1.3%。但國際能源署也提高了石油輸出國組織增加原油供應的預期。

  “需求的增長能在多大程度上消化供應的增量將是影響明年國際油價的關鍵因素。”中金公司研究員郭朝輝表示,伊朗原油出口何時恢復、北美頁巖油增產幅度有多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否會逐漸緩和……這些因素的變化對2014年的國際油價有著重要的影響。

  高位震蕩或是2014年國際油價主基調

  從近4年國際油價的走勢來看,2010到2012年國際原油年均價逐年攀升,但截至目前的2013年均價比上一年有所回落。

  數據顯示,2012年紐約油價和布倫特油價的年度均價分別達到每桶102.96美元和每桶112.13美元。而2013年以來截至12月24日,紐約原油均價為每桶98.03美元,布倫特原油均價為每桶108.7美元。

  業(yè)內專家普遍認為,高位震蕩可能是2014年國際油價的主基調。

  廣東省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認為,從當前跡象來看,影響國際油價的利空、利多因素勢力相對平衡,預計2014年國際油價維持高位震蕩。

  招商期貨原油分析師王艷慧表示,如果明年伊朗石油禁運取消釋放到原油市場,可能進一步增加市場的供應量。但經濟需求面的回暖或支撐國際油價維持高位。

  易貿集團副總裁鐘健對2014年國際油價判斷相對樂觀。他認為國際期貨市場投機基金持倉量維持高位,市場做多油價的熱情依然高漲;另外,北美頁巖油開采成本比較高,國際油價需要維持高位才能激勵頁巖油的生產。

  “明年國際油價預計高位震蕩,這意味著國內成品油價格難以大幅下降。”東方油氣網分析師程瑞鋒表示,隨著國內經濟不斷復蘇,油品需求有望進一步旺盛,但在高成本的壓力之下,企業(yè)和消費者的節(jié)能意識仍需要進一步增強。(劉雪 王蔚)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