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明年鐵礦石供需緊張局面有望改善


時間:2012-12-27





  臨近年末,與國內粗鋼產能有著密切關聯的鐵礦石價格走勢,再度成為市場判斷明年鋼價的焦點因素。

  有權威機構新近發(fā)布的預測顯示:2013年國際市場至少新增7000萬噸以上的礦石供應。這也就是意味著多年來鐵礦石供需市場最為緊張的時刻已經過去。明年鐵礦石市場供需緊張局面將迎來很大改善,整體運行價格會出現理性回歸。

  “這是市場期待已久的,盡管這也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完善過程,但對穩(wěn)定市場鋼材價格波動將帶來積極作用。”西本新干線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高級研究員邱躍成告訴本報記者說,鋼材原材料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就是鐵礦石,合適的鐵礦石供需關系是穩(wěn)定鋼材價格的基礎。

  據冶金工業(yè)規(guī)劃院預測,明年中國鋼材需求將達到6.66億噸,同比增長4.1%,粗鋼產量將達到7.46億噸,同比增長4.2%;而明年鐵礦石成品礦需求量會達到11.1億噸,同比增長4%,其中進口礦石需求量仍在60%以上,將達到7.6億噸左右。

  進口礦石庫存下滑

  由于鋼材需求和季節(jié)性特征與礦石供應季節(jié)性因素共同作用,今年10月份和11月份,我國粗鋼產量維持相對較低且平穩(wěn)的情況下出現了進口礦石庫存快速下降現象。

  “市場鋼材量沒有增加,鋼材價格在下跌,鐵礦石價格卻在跳漲?!睂﹁F礦石后期市場同樣有著相對樂觀預期的行業(yè)分析師賈良群認為,由于擔心市場風險進口到貨不積極,國內大多港口礦石庫存開始出現大幅度下降,目前礦石已經出現了過渡去庫存的傾向,近期礦石到岸價格出現跳漲。

  據西本新干線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監(jiān)測數據顯示,該月中旬,河北地區(qū)鐵精粉價格明顯上漲,幅度為40元/噸。進口礦石價格同樣連續(xù)上漲,其中,63.5%印度礦粉報價在125美元/噸,62%品位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為124.5美元/噸。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礦石價格的這種變化在淡季里形成成本推動鋼材價格上漲。這是一種極不常見的現象。

  “近期礦石價格已反彈至今年7月以來新高,而鋼廠原料庫存仍處于低位,短期原料價格仍可能繼續(xù)推高?!睘榇饲褴S成表示,近期一線卷板鋼廠全面提價,而建材鋼廠漲跌互現,鋼廠價與市場價倒掛現象緩解。從短期來看,成本上漲對鋼價走強將形成較強推動。

  邱躍成繼而分析,今年11月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達6587萬噸,升至歷史次新高水平,表明鋼廠采購進口礦石熱情較為積極。不過隨著價格漲至高位,買家觀望氣氛正在加重,接下來鋼廠還會繼續(xù)維持低庫存,加快速度減少港口現貨庫存,如此一來,進口礦石價格很可能將出現走弱跡象。

  礦石話語權在提升

  多年來國際鐵礦石供給波動幅度較大,其根本還是資源“話語權”問題。

  “這幾年,我國鋼鐵企業(yè)開始紛紛加大海外并購鐵礦石資源的同時,政府也加快戰(zhàn)略調整,適應并主動推進交易金融化、指數平臺化,構建完成了指數市場和金融市場。”

  我的鋼鐵網鐵礦石高級研究員高波表示,鐵礦石的金融化和鋼材市場的金融化應該差不多,我們現在雖然做的有點穩(wěn),其目的就是留出更多時間讓大家去適應新的市場形式。

  據了解,目前國內鐵礦石行業(yè)定價模式主要有參照國外第三方機構指數的季度、月度協(xié)價,以及以大礦山為主的現貨招標和參照第三方機構指數的現貨定價。

  當然,我國政府還在積極調整資源稅以此改善國內礦石貿易商的成本空間,提高國內礦石生產積極性。據悉,工信部近期正在積極爭取減稅方案,可能將減少鐵礦石類企業(yè)綜合稅負率10~15個百分點。

  對此,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赫榮亮表示,“這意味著相對于國內礦石企業(yè)100美元以上的生產成本,每噸鐵礦石稅負負擔至少能降低10美元,這對鼓勵生產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較為明顯的變化,近年來鐵礦石貿易行業(yè)出現了結構性改善與調整。在高波看來,較之前,如今鐵礦石貿易商集中度在提高,企業(yè)經營管理在不斷為適應新變化而創(chuàng)新,融資平臺已由原先單一轉為多元型,鐵礦石貿易商之間合作增強,境外企業(yè)與國內企業(yè)優(yōu)勢開始互補,重新完善評估購銷體系。

  高波最后表示,“現在許多國內鐵礦石貿易企業(yè)開始重構與礦商之間關系,國外礦山開始接納更多的貿易企業(yè)進入其銷售體系,國外礦商之間競爭加劇,加快順應市場變化,鐵礦石供應鏈出現趨于扁平化,礦商與鋼廠間直接對話逐漸增多?!?/p>

來源:現代物流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