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車企盈利喜憂參半:自主品牌翻身 合資光環(huán)褪色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9-26





  九月伊始,國內多家上市車企上半年財報陸續(xù)出爐。從幾大車企的財報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車企盈利狀況喜憂參半。不過值得“點贊”的是,上半年部分自主品牌盈利狀況從微薄升級至豐厚,“利潤奶牛”的光環(huán)不再是合資品牌的專屬。
qiche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2017年上半年,乘用車市場增速放緩,形勢并不樂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車總體銷量達到1125.3萬輛,同比增長1.61%,增幅幾乎是近兩三年來的最低水平。“冷風”吹過之際,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銷量的此消彼長令車企優(yōu)勝劣汰的趨勢愈發(fā)明顯。此時,恰恰是考驗企業(yè)真正實力的時刻。
 
  ■ 自主盈利“搶鏡”合資
 
  自主品牌盈利能力的增長從去年年底就已初現端倪。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再度證明其賺錢能力不容小覷。其中,吉利汽車的表現最為搶眼,394.24億元的營業(yè)收入甚至超過很多大型汽車集團,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118%,凈利潤達43.44億元,同比增長128%。吉利的盈利表現與不俗的銷量成績有著緊密聯系,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53.06萬輛,同比增長89%。更為重要的是,其單車價格有所提升,達7.3萬元/輛,同比增長16%。
 
  幾大汽車集團的自主板塊表現同樣不容忽視。首先是“首富”上汽集團,上半年,上汽集團賺取159.58億元總利潤,同比增長5.96%,居國內汽車集團之首。其自主板塊銷量占集團總銷量的42.1%,其中上汽乘用車同比增幅最為顯著,以23.4萬輛的銷量實現了同比113%的增長。新能源汽車與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力,為上汽集團的盈利增添了不少底氣。
 
  廣汽集團自主板塊在上半年也表現出色。2017年,廣汽集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61.83億元,同比增長55.29%,其自主板塊為集團盈利貢獻約21億元。廣汽集團總經理、廣汽乘用車董事長馮興亞曾盛贊廣汽乘用車的發(fā)展速度,并表示今年1~7月,廣汽傳祺的利潤貢獻度已經居集團各投資企業(yè)之首。
 
  剝離紅旗業(yè)務后的一汽轎車,于今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達2.7億元,同比增長132.74%。與自主品牌翻身盈利的狀況不同,今年上半年合資品牌表現乏力,據東風汽車集團半年報顯示,東風標致雪鐵龍上半年銷售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57.9億元降至261.6億元,下滑26.9%;同樣面臨利潤下滑的還有長安福特,今年上半年,長安福特凈利潤62.4億元,同比下降32%。不難看出,雖然同樣面臨略顯低迷的市場,但品牌之間的盈利差異仍然存在,自主的強勢與合資的乏力已經形成了鮮明對比,“利潤奶牛”已不再是合資品牌的專屬。
 
  ■ 獨立盈利“壓力山大”
 
  雖然部分自主品牌在賺錢方面的能力已經今非昔比,但有一些自主品牌,在焦灼的競爭環(huán)境中,仍然需要合資品牌反哺。據北汽股份發(fā)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1~6月,北汽股份凈利潤9.86億元,同比下降59%。然而,今年上半年北京奔馳盈利能力有了進一步增長,凈利潤達83.13億元,同比增長106.7%。遺憾的是,北京奔馳的“隊友”北汽自主上半年總計虧損32.65億元。可見,即使有賺錢大戶北京奔馳的強撐,也難掩北汽股份上半年的盈利困局。
 
  同樣要依靠合資品牌反哺的還有華晨中國。據財報顯示,上半年華晨中國凈利潤為23.11億元,同比增長28.23%,其中華晨寶馬對集團的利潤貢獻明顯,凈利潤較之去年同期增長39.9%至26.68億元。通過計算不難看出,如果剝離華晨寶馬的凈利潤,華晨中國的自主板塊也將呈現虧損狀態(tài)。
 
  ■ “優(yōu)等生”發(fā)揮不佳各有原因
 
  通過梳理上半年財報可以發(fā)現,近幾年在盈利方面表現優(yōu)異的長安汽車與長城汽車,在1~6月出現略微疲軟的狀況。財報顯示,上半年長安汽車實現營業(yè)收入335.55億元,同比下降6.27%;凈利潤達46.21億元,同比下降15.85%。通過分析可知,今年長安汽車的整體銷量呈現下滑趨勢,無論是旗下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銷量均不及去年,導致營收與利潤雙雙下滑。對此,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回應表示,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銷量不及預期,但基本上還在預測范圍內,主要是因為目前長安已經進入調整期,產品發(fā)力將集中在下半年。
 
  另外一位自主優(yōu)等生長城汽車,也面臨著凈利潤下滑的煩惱。雖然長城汽車的銷量仍然在增長,但利潤的下滑已經成為現實。據財報顯示,1~6月,長城汽車凈利潤為24.20億元,同比下降50.87%。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長城汽車銷量增長、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由于WEY品牌產品的相繼推出,長城汽車在營銷、廣告等方面的投入都開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盈利收入。
 
  ■ 補貼依賴仍延續(xù)
 
  除了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發(fā)揮失誤等原因,今年上半年,一批以銷售新能源汽車為主的自主品牌盈利表現不佳。政府補貼曾是其“裝點”盈利成績單的重要武器,然而隨著政府補貼退坡,這些自主品牌真實的盈利能力開始暴露。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凈利潤為17.23億元,同比下滑了23.75%。據了解,雖然比亞迪仍然是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銷量霸主,但1~6月,其銷量較之于去年同期下滑27%。
 
  同樣受到銷量下滑、補貼退坡雙重影響的還有江淮汽車。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車凈利潤為3.45億元,同比下降40.31%。據悉,報告期內,江淮汽車旗下SUV車型銷量下滑52.63%,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3.28%。由此可見,補貼的退坡和SUV產品的后勁不足,為江淮汽車的盈利帶來巨大壓力。此外,曾經在去年年底因“騙補風波”而被取消資質的力帆股份,其新能源汽車銷售受到巨大影響,上半年力帆股份銷量下滑59.21%,凈利潤為1.21億元,同比下降32.02%。(本報記者 韓忠楠)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