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人群中喊了一聲


時間:2021-06-10





誰在人群中喊了一聲


作者:劉星元


  當我身處人群之中的時候,究竟是同樣站在人群中的誰,突兀地喊了一聲?


  地點是一條路與另一條路的交會處。像一種魔術,兩條普通的道路以垂直交會的方式經(jīng)歷短暫的相遇之后,便各自向著不同的方向繼續(xù)延展,以交會點為中心,道路借用倍數(shù)的名義增加,讓簡單的規(guī)律忽然變得復雜起來,也讓每個人接下來的選擇變得玄妙和不確定起來。在這里,有的人將在人群中就此轉向,向左或者向右,匯入新的人群;也有人將會從左右兩個方向走來,匯入直行的人群,向著新的前方邁開腳步。作為一種松散的集體形式,除了單個的因子發(fā)生了換位,就整體而言,人群的數(shù)量似乎并沒有減少,也似乎并沒有增加。


  時間是暮晚時分。也可能還要更早一點。我們的頭頂之上,陰而不雨的天空被烏云塞得滿滿當當,不知道它們之中的哪一朵將會被率先擠出來,以閃電和雷鳴的憤怒,抱怨同類的排拒,發(fā)泄內心的不滿??偸沁@樣———灰蒙蒙的天空,掩蓋著我們對時間的日常把握,讓我們對自然時間的準確刻度產生了偏差,天氣濕滑,我們的心理傾向也跟著濕滑,提前對時間進行了某種我們未能察覺的加速處理。


  那時候,我正在低頭趕路,我的腳沿著柏油路,沿著指向線,沿著人群中其他人的腳步,機械地向前挪動著。叫賣聲、勁歌聲、拆遷聲、汽車喇叭聲、宣傳車里傳來的政府公告聲……各種聲音或此起彼伏,或組合交響,我們時而被這嘈雜的波浪吞沒,時而又被它吐了出來。


  就在這時候,毫無防備地,喊聲從一直都在沉默的人群中炸了出來。


  那喊聲就像是一尾魚從平靜的湖心一躍而起,在低矮的空中甩了一下尾,轉了一個身,又迅速俯沖進了水里,把自己隱藏了起來。肇事者已經(jīng)無跡可尋,可它的痕跡卻留了下來,水紋沿著圓圈,一圈圈向外退去,整個水域便都蕩漾了起來。那喊聲就像是一枚小小的蝴蝶百無聊賴地扇了扇翅膀,便生起了近乎于無的風,風在萬物的助力下不斷鋪排、延展,吸納著所過之處的給養(yǎng),最后在數(shù)千里之遙搖身一變,幻化為一場摧枯拉朽的龍卷風。那喊聲就像剛在街頭上發(fā)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兩輛正常行駛的小汽車被突然沖出的電瓶車晃了一下,電瓶車迅速駛離,兩輛同時選擇躲避電瓶車的小汽車卻來了一次親密接觸。電瓶車已經(jīng)沒有了蹤跡,兩輛小汽車卻還要完成協(xié)商、理賠、修補的后續(xù)程序,僅僅“協(xié)商”兩個字,就會將更多的車與人堵在這一截道路上,每個路過的人都會因這偶然而或多或少地改變自己命運的軌跡。


  然而,面對這些后續(xù)的影響,那名肇事人———喊聲的發(fā)出者,卻已無影無蹤。喊完之后,他把自己藏了起來,藏在人群之中繼續(xù)趕路。人群中,少數(shù)幾個匆匆趕路的人因這聲音錯愕地抬起頭,尋找著聲音的來源,然而這只是徒勞之舉。


  那個喊出聲后又把自己隱藏起來的人,他為什么要喊呢?


  或許是遇見了多年未見的熟人?半生故交皆作古,夢醒孑然是此身———或許是因為孤苦伶仃半生的他,遇見了此生中某個極為重要的人了吧?最好是老情人———年輕的時候,因為一些無法言說的因素,他拋棄了她,雖然同居一城,但因為愧疚,他選擇了刻意地躲避,因為刻意躲避,他切斷了與她的任何關系、任何聯(lián)系,也切斷了回顧往事的途徑。現(xiàn)在他已中年,甚至老年,年輕已然不再,生活卻還在不斷加壓,隔著那么長的歲月,那些曾經(jīng)刻意排拒的情愫,越發(fā)清晰了起來。有些夢境開始夜夜將他拉入時間的淵藪,他如溺水者,想爬上岸來自救,又癡迷于那深水中的誘惑,在誘惑里,他貼近了自己的青春。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突然間出現(xiàn)在眼前的她,幾乎是他與過往世界的唯一聯(lián)系,是一根拯救他的稻草。驀然相見,他激動地喊了一聲,無法自持地喊了一聲。然而,喊聲剛脫口,他就開始后悔了:他老了,他不想讓她看到自己現(xiàn)在的樣子;她也老了,她肯定也不想讓他看見自己現(xiàn)在的樣子。不管經(jīng)歷何種恩怨糾結,他們只配、只應、只適合活在過往,活在彼此的記憶中,多少年了,在現(xiàn)實生活之中,他們彼此都沒有為對方留下一個合適的位置。如此,他便只好選擇沉默———即便那一刻內心正涌動著滔天巨浪,最后也終將慢慢地自我平息。


  或許是遇見了踏破鐵鞋無覓處的仇人?是殺父之仇還是奪妻之恨?多少年了,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他尋找著仇人的影蹤,蛛絲和馬跡卻像時光的同謀,與許多舊事和舊物一樣,它們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低,跡象也越來越散亂。近些年,對于復仇,他甚至已經(jīng)不再抱有幻想,這個詞,只是一種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至于是不是能實現(xiàn),他沒有絲毫信心。甚至,他已經(jīng)不愿意去實現(xiàn)了———作為信念,只有掛在高處,它才能給人以力量,一旦變現(xiàn),這些年孤懸的空中樓閣就會倒塌,像一名富翁失去了所有的資產,他也將變得一無所有。當然,他也不打算與仇人以及時光和解。這么深的仇恨,這么久遠的歲月,已經(jīng)不容他把一些東西心平氣和地化解了。他想,那就這么維持下去吧,就這么存在下去吧。然而,在人群中,在多少年后,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仇人身影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喊了一聲。當喊出聲音之后,他就已經(jīng)后悔了,不是害怕打草驚蛇,而是害怕支撐他的信念就此坍塌。于是,他最后選擇了隱藏,選擇了沉默———他就當沒有看見那個人,任那個人匆匆消失于人流之中,直到看不見。他就當仇人還沒有出現(xiàn),他重整旗鼓,即將再去尋找仇人,開始新一輪的復仇之旅。


  那聲音也或許來自我自己,只是我不愿意承認而已。你知道的,我身體里一直藏著兩個我。或許,就是其中一個我沒與另一個我商量,擅自做主地喊了一聲。


  喊出聲音的或許是那個少年時的我:他是莽撞而自卑的少年,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庭中,都以主角的名義被排斥在可有可無的邊緣位置。多少年了,時光輕易溜走,陰影卻始終占據(jù)著己身,家長的嘮叨、老師的辱罵、同學的嘲諷以及文山題海的埋葬,壓得他無法喘息,他需要一個機會表達,傾吐自己對于世界對于生活的不滿,但膽怯和自卑又牢牢掐住他的喉嚨,讓他無法叫喊。這一次,是身體里莽撞的部分占了上風,隔了十多年,他于失控中喊了出來。沒想到,突兀的喊聲把我自己嚇了一跳,于是迅速閉上了嘴,我則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畢竟,我的另一部分性格反應過來后,是不會允許自己做出這么出格的行徑的。


  喊出聲音的或許是那個日漸麻木的我:他在位于魯南的這座縣城里生活了十數(shù)年,他知道,自己還將繼續(xù)在此生活下去。籍貫同在此城,身體卻已飛到大洋彼岸的作家王鼎鈞先生說,故鄉(xiāng)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他認同這個觀點,并且相信,這座縣城將會成為兒子的故鄉(xiāng),卻不是他自己的。在這座小縣城里生活,于那些沙礫般瑣碎的生活或順從或抵觸的摩擦中,他漸漸呈現(xiàn)出一種麻木的狀態(tài),渾渾噩噩,日復一日。即便如此,他仍于某些個瞬間透過生活的鏡像,預知乃至預支了自己的衰老,感知到一個人因某種缺失而催生出的矛盾與渴求。借助蹩腳的文字,他檢測到自身的衰弱、缺失、矛盾與渴求在不斷延伸,這讓他既焦慮不安,又無可奈何?;蛟S,那一聲喊,就是這個日漸麻木的我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做出的一種自我拯救的嘗試。顯然,他失敗了,失敗到連自己都不敢當面承認,自己就是那喊聲的來源。


  也或許,只是一個無聊的人,他無聊到只是想單純地喊上一聲。


  其實我知道,每個與我相向而行或擦肩而過的人,都有可能是這喊聲的發(fā)出者。在這樣一座藩籬遍布、人情淡薄的城市,我們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軌跡或他人的指令小心地活,麻木地活,努力地活,但人畢竟不是機器,至少,不全是機器,這其中的一小部分人的一生中,總會有那么一兩次抬頭看天的機會、低頭思考的機會、遲疑的機會、抵觸的機會———一旦被他們識破了“我們?yōu)槭裁匆钪?,總會有一些與平時截然不同的聲音被創(chuàng)造出來。盡管,這聲音或許是毫無效用的:于己無益,也不能影響他人。


  因為這喊聲,我暫時停頓了幾秒鐘。我側頭問與我并行的陌生人,問她是否聽到了那喊聲。問完之后才打量她:是個時尚女子,二十七八歲的樣子,穿著顏色亮麗的衣衫,衣衫上氤氳著香水氣味,渲染得這個悶熱的傍晚更為悶熱。女子頓了一下,繼而以搖頭示我,并配以警惕的表情。哦,是我唐突了,唐突到她一定以為這是一種蹩腳的搭訕方式。她繼續(xù)向前走,我卻因暫時的停頓被旁邊的人趕超了過去,被后面低頭走路的人撞到了后背———作為對不守規(guī)則者的懲戒,我得到了背后人的兩句罵聲。


  盡管如此,我還是被那最初的突兀喊聲攪動得心情激蕩,由此延伸出的想象和思考變得愈加荒誕起來。


  最荒誕的那個想法是,我甚至覺得,這一聲喊,并非來自現(xiàn)場,而是來自歷史,來自遠方,來自內心不滅的燈盞以及對燈盞的向往。我是說,那喊聲,也有可能來自屈原、來自鮑照、來自杜甫,來自狄金森、來自曼德爾施塔姆、來自博爾赫斯……他們,或者他們中的某一位,只是在向著人群中的我一個人喊,不關乎其他人。他或者他們,只是于這死氣沉沉的嘈雜中,用一聲破空之音,隱晦地道出了自己如何受困于文字,并于文字的燃燒中涅盤的密語。遺憾的是,這些天才,他們高估了我———我行動遲鈍,思想陳腐,文筆枯澀,夢想于我已經(jīng)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假如真是這樣,我想我的選擇將是裝聾作啞,因為我羞于面對現(xiàn)在的自己。


  這喊聲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的混合體。從喊聲的高度上分析,這一聲喊好像壓抑已久,它是一種不屈服的吶喊,是燎原前的星星之火,既有燃燒別人的企圖,也有焚盡自己的意向;從喊聲的音色上判斷,這一聲喊又好像是一個氣鼓鼓的皮球泄氣時尖厲的聲響,它正以破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恐懼和絕望。


  一聲喊叫在人群中響起———于整個生活而言,只是一段無關痛癢的插曲,即便那些被驚動的人,也沒有誰會將此視為哪怕是一天、一時,甚至一瞬的主題。至于那些沒有被驚動的人,他們的生活更加簡單,他們將繼續(xù)向著既定的方向走去。而我,或許只是上帝走神時暫時漏看的一粒雜質,趁著他尚未回過神來,我會迅速將頭腦中那些不合時宜的想法清零,緊走幾步,趕上前面的人群,重新與他們融為一體。


  世界空曠無邊,這一聲突兀的喊叫,最終消融于周而復始的生活,它與我們以及我們的生命,似乎本就沒有任何關系。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十三五”期間我國高技術制造業(yè)增長迅猛 “十三五”期間我國高技術制造業(yè)增長迅猛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