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地鐵挨個查手機”證實系謠言:信息時代辟謠就要快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17-07-31





  近日,網上出現(xiàn)一則“深圳地鐵民警一個一個檢查乘客手機內音頻、視頻、圖片”的消息,引發(fā)社會關注。對此,“深圳公安發(fā)布”30日回應稱,該市公安機關未在地鐵內開展此項工作,該消息經證實為謠言。
 

  看到這則辟謠通告,想必很多人都會松上一口氣。在城市中,每天通過地鐵出行的人成千上萬,手機則是現(xiàn)代生活的必備品,里面儲存著海量的私人信息。如果個人手機內的音頻、視頻、圖片都成了必查項目,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個人隱私的公開化。倘若是真的,會有多少人權衡再三后,放棄地鐵出行,或者干脆不帶手機?
 

  根據《憲法》第40條規(guī)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只有“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方可“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再具體到《刑事訴訟法》《警察法》《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公安機關執(zhí)法細則》等法規(guī)中,檢查或搜查有著非常嚴格的程序,由此可見,警方是不可能不問青紅皂白挨個在地鐵上查乘客手機的。
 

  認真分析,這根本就是一個立不住的謠言,但卻在網上流傳甚廣,很多人信以為真。究其原因,客觀上,現(xiàn)正值暑假,市民群眾出行增多,地鐵安全管理壓力隨之增大,警方進一步加強地鐵巡邏值守也是事實。是以,特定的謠言出現(xiàn)后,很容易與眼前的現(xiàn)實形成某種聯(lián)想,進而強化公眾的非理性認同。
 

  除此之外,審視這一謠言傳播的過程,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根據網絡心理學的規(guī)律,謠言發(fā)酵的時間越長,版本越多,盲目聽信者也越多。據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關于“可樂罐上有老鼠尿”這個謠言,被試者聽得越多,越認為其出自權威的《消費者報告》,而非八卦雜志《國家詢問者》。翻看網絡,早在6月中旬,有關地鐵查手機的謠言即已拋頭露面,但是有關方面遲至7月底才正式出面辟謠,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管理部門在面對網絡輿情時還需要提高反應速度。
 

  此外,作為職能部門,通過權威的媒體平臺發(fā)布官方信息,固然能給公眾一個明確的辟謠信號,但對于接觸過該謠言的公眾,這樣的處理“消毒”,恐怕還失之于簡單。盡管目前對該謠言還在調查之中,就職能部門而言,還有很多情況并不掌握,但如果能針對網上之前涉謠的照片、文字,以及公眾關注的方面,詳細地釋疑解惑,恐怕起到的實際效果會比寥寥數(shù)語的辟謠更好一些。
 

  謠言來自黑暗,消失于光明。作為職能部門,應在依法調查處理造謠者的同時,根據信息公開法規(guī),將有關情況盡可能詳細地公諸于眾。如此,才能真正打消公眾的疑慮,才能對謠言釜底抽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機票買得起退不起?15家涉事企業(yè)被約談竟無人到場 機票買得起退不起?15家涉事企業(yè)被約談竟無人到場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