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和11月5日,江蘇銀行、徽商銀行先后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xié)會公示信息顯示,近5個月來,包括這兩家銀行在內,已先后有10家銀行拿到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除了銀行,保險資管也不甘落后,不少亦在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某大型保險資管相關人士11月10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目前也已在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一方面申請牌照門檻不高,只要在基金業(yè)協(xié)會備案即可;另一方面,私募基金投資自由度相對大一些,保險資管將來也會用到私募牌照。
而在諸多資產管理人士看來,銀行保險機構獲取私募基金牌照,意味著其向綜合化經營更進一步,而對私募基金行業(yè)來說,銀行等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的“加盟”,是其更快更規(guī)范發(fā)展的有效助力。
銀行伸手私募牌照
公示信息表明,在江蘇銀行和徽商銀行之前,光大銀行601818.SH、平安銀行000001.SZ、浙商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寧波銀行002142.SZ、包商銀行、南昌銀行、民生銀行600016.SH八家銀行已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其中,最早的是光大銀行,完成備案登記的時間是今年6月11日,剩余9家銀行完成備案的時間均在8月以后。
需要說明的是,除徽商銀行和浙商銀行外,包括江蘇銀行在內的其他8家銀行都是以投資銀行部或資產管理等總行一級部門為獲批主體。此外,申請備案的均以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和城商行為主,國有大行尚未在列。
“獲得非法人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將使我行除銀行理財產品外,獲得第二個表外產品發(fā)行牌照。未來我行自主管理的項目可以不再發(fā)行銀行理財產品,轉而發(fā)行有限合伙基金或在基金業(yè)協(xié)會備案的契約型私募基金,豐富了我行投行與資產管理的產品線,補足了商業(yè)銀行無法進行直接股權投資的短板?!边@是江蘇銀行南通分行公眾號給總行賀詞中的一段話。
同時“賀詞”還表示,獲得私募管理人資質后,江蘇銀行可以直接發(fā)行包括但不限于產業(yè)投資基金、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等多種產品,形成新的資產管理平臺與利潤增長點。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其他申請私募牌照的銀行等資產管理機構“伸手”私募的動機也基本相同。
民生證券發(fā)布研報認為,該現象意味著是銀行混業(yè)經營又一新篇章的開啟,銀行股權投資變?yōu)楝F實。此前,銀行只能作為私募基金的代銷方,而獲得管理人資質后,銀行可作為發(fā)行方直接開展證券、股權、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管理業(yè)務。
民生證券指出,在資產質量承壓及凈息差縮窄兩面夾擊之下,大資管才是商業(yè)銀行的轉型方向。而獲批私募牌照后,銀行可向合格投資者發(fā)行私募基金,利于提高非息收入占比,向輕資本轉型,未來股權投資有望成為銀行混業(yè)經營的一大重點。
介入模式探究
不過,截至目前,上述10家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的銀行,還沒有管理的私募基金產品出現。銀行拿到牌照后如何發(fā)力,或可從其備案時提交的基金主要類別上窺見一絲端倪。
基金業(yè)協(xié)會公示信息顯示,光大銀行、浙商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包商銀行、江蘇銀行、民生銀行申報的基金主要類別是“證券投資基金”;寧波銀行申報的是股權投資基金;其他三家都是其他投資基金。
“2015年以來,權益類投資在大類資產配置中的占比越來越高,盡管經歷了前幾個月劇烈調整,但隨著股市逐漸企穩(wěn),權益類投資又逐漸進入投資者和資產管理機構的視野。”上海私募人士陳經緯說。
恒大財富市場部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信托項目減少得厲害,允許契約型基金發(fā)展也讓銀行看到了方向。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0383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0123只,認繳規(guī)模4.51萬億元,實繳規(guī)模3.64萬億元,私募基金從業(yè)人員31.74萬人,管理規(guī)模100億元以上的私募達75家,私募已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事實上,不僅是銀行,截至目前還有30多家信托公司已備案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自去年10月23日萬向信托成為首家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托公司之后,信托公司中已有近半拿到了私募牌照,中融信托等最近也在申請當中。
星石投資總裁楊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銀行、信托等資產管理機構爭相申請私募牌照,主要是為解決通道問題,以前都是通過信托、基金子公司、券商等通道做投資,溝通、收益等方面都受影響,拿牌照后則可以自己做。但她認為,銀行通常會采取尋求投顧的做法。
上海鴻逸投資總經理張云逸則認為,銀行應該會通過MOMmanagerofmanagers介入,即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銀行負責挑選優(yōu)秀的受委托基金經理和跟蹤監(jiān)督這些受委托基金經理的表現,并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更換,這對優(yōu)秀的私募基金來說,是一個發(fā)展機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