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yè)未來發(fā)展重看“兩會”新政策


時間:2013-03-07





引言:2013年是“十二五”承前啟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換屆之年,市場對于政府改革的預期強烈,而“兩會”無疑是投資者們預估今年的經濟走勢和政策動向的重要途徑。就鋼鐵行業(yè)而言,鋼貿商們更多關注的是,“兩會”中中央政府會不會出臺相關利好鋼市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又會對未來的鋼市產生怎樣的影響?下面就讓我們緊跟主要經濟議題為您撥云見日。

【視點】

“兩會”主要經濟議題及其政策影響簡析

2013年作為新一屆政府的換屆之年,市場對于政府改革的預期強烈,而“兩會”無疑是投資者們預估今年的經濟走勢和政策動向的重要途徑。從會議議程上來看,本次“兩會”經濟議題可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部制的機構改革

本屆國務院機構組成,除辦公廳外,共有27個部門,特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16個、辦事機構4個、部委管理的國家局16個、直屬事業(yè)單位14個,另外還有100多個議事協調機構,數量之多超過了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但前不久的大部制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后,諸如發(fā)改委、財政部、央行、鐵道部等的部委很可能面臨撤并或整合,外界對此猜測甚多。

此次的大部制改革目的當然是為了更加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避免行政機構職能交叉、重疊導致“九龍治水”或者“互踢皮球”的尷尬,更好地轉變政府職能為經濟建設服務。不過由于其中涉及的權力整合和既得利益分配等深層次問題,在短期內很難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從目前來看大部制很可能先進行部門拼湊,更深刻地體制變動尚需時間,中長期的積極影響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而且實行大部制管理后,權力和財力勢必更加集中,怎樣防止權力過度集中產生的腐敗又會成為一個新的棘手問題。

因此,雖然這項議案更多涉及體制改革,但短期內其對于市場的影響還不易體現,眾多實體業(yè)主甚至面臨更大的行政壓力,對于經濟的直接提振作用是極為有限的。

二、樓市調控

房子一直是近年來困擾著政府和百姓的“老大難”問題,這套“消磨了70后,壓抑了80后,嚇怕90后”的房子當然會成為“兩會”期間一個極為重要的議題。高位的房價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一個核心話題,我們的快樂和憂愁都來自這樣的“蝸牛殼”,調控樓市是當務之急。近日政府也再度出臺《關于繼續(xù)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對二手房交易征收個稅等打擊投機性需求,我們甚至可以預計,兩會后的調控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大。

不過經歷多年的高壓調控和保障房建設,到頭還是那么多人沒有房子,買不起房,這已顯示出單純一兩個政策很難徹底改變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實體經營環(huán)境、百姓就業(yè)狀況、個人收入水平、資本市場健全程度等都與這一行業(yè)息息相關。也就是說當前以限購和增加交易稅費為主導的樓市調控,只是增加了交易成本,并未能改變投資投機型需求過旺格局以從嚴征繳二套房交易個稅為例,在投機性交易主導下仍可通過轉嫁稅負促進交易,甚至會在短期內對新房銷售也產生一定帶動作用,目前由于市場對于調控的解讀引發(fā)一定的恐慌,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后得到修正,屆時房地產商依然有死扛的資本。而二手房交易成本的增加,一旦被市場預期為房價持續(xù)走高的信號,房價反彈會讓此前的努力付之東流。

因此,要有效提高樓市調控成效,不僅僅需要針對該行業(yè)的政策指導,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立體化地干預,這其中包括結構性減稅刺激實體復蘇,改變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大力推進收入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手段。目前政府已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但短期內樓市調控的效果受政策面影響極大,長期房價下滑的趨勢還沒有真正確立。

三、民間借貸和資本市場改革與引導

2013年被譽為金融改革的突破之年,民間資本這個過去一直被人詬病的“野孩子”正在看到更多的希望和曙光,民間資本的合法化問題必然會成為一個焦點。去年浙江溫州開始的金改試點,一年過去后已收到一定成效,但遍布中國各地的集體或少部分人集資然后再統一外貸款的這種模式的能否被定性合法尚不明朗。從目前來看,高層對于金融改革仍較為擔憂,短期內民間借貸的陽光化和合法化獲得首肯的難度極大。

而且,從民間資本市場的目前發(fā)展來看,這雖然可以形成對金融市場一種有利的補充,但其自身的發(fā)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體制難題和經營模式還不成熟,的確不太適合大范圍推廣,但僅靠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本自身來消化巨大的風險狀況急需改變,政府和原有金融系統更大規(guī)模參與,國家宏觀層面頂層設計和體制配套都是民間資本市場成熟的關鍵。

兩會后的金融改革步伐值得期待,民間借貸的規(guī)范化進程有望繼續(xù)加快,民間資本作為金融改革的突破環(huán)節(jié)或將有著里程碑似的重大意義。

四、物價水平的宏觀控制

2012年中國全年CPI同比增長2.6%,較前兩年有明顯回落,總體上完成了保持物價水平的目標,那么2013年的物價會否再度飛漲當然會引起各方的關注。這里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企業(yè)員工工資增幅與CPI的漲幅對比,在政府和有關統計部門的數據表里一直是處于相對平穩(wěn)的,但是到市場和超市逛一圈下來,老百姓們只能感嘆錢越來越不值錢。這一看似奇怪的現象其實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一直處于一種分化態(tài)勢中,這一分化在物價上表現為: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一直處于上升軌道中,而工業(yè)產品的價格卻長期下滑。

政府在新一年肯定會出臺更多更有力的措施去平穩(wěn)物價,抑制通脹,但是政策能否有效的避免“一刀切”,讓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真正保持穩(wěn)定,老百姓才會認可物價水平保持平穩(wěn)的論調。其中讓貨幣政策真正回歸中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不要一面宣稱抑制通脹,一邊默許基礎貨幣超發(fā)持續(xù),進而物價陷入左右手互搏的囚徒困境才是政策的關鍵。

五、收入分配體制改革

春節(jié)前夕,國務院批轉了《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其中覆蓋了有關收入分配的多個領域,提出了不少積極的舉措,并“力爭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更快一些”,讓廣大老百姓喜上眉梢。其實,此文件在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等重要問題上,并沒有提出更多具體的改革措施,這充分反映出了收入體制改革的復雜性和困難程度。

從政府的規(guī)劃來看,目前提出的個人收入2020年翻番和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增長等目標主要著力于將蛋糕做大,還未真正涉及如何分勻的問題。因此,如果經濟不能保持快速增長,我們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地推進將舉步維艱。在目前較為萎靡的經濟形勢下,此項改革的具體方案實行難度偏大,短期內對老百姓的有利影響有限。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需要在通盤規(guī)劃協調下先形成框架性的頂層規(guī)劃,抓住重點、循序漸進,這不是一個單獨方面的收入分配制度,而是方方面面的制度改革,這也意味著短期內我們看到的實際效果可能并不明顯。

來源:中國鋼鐵現貨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