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多角度激發(fā)青年科技人才潛力——專家解讀《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ǎng)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29





  過了35歲,科研生涯還能“開掛”嗎?青年科研人員怎樣平衡科研學術活動和事務性活動,又如何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勇挑重任?


  這些困擾青年科研人員的問題,近日出臺的一份文件給出了答案。這份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ǎng)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要為青年科研人員減輕非科研負擔,鼓勵他們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決策咨詢中“挑大梁”。


  “此次出臺的《若干措施》亮點非常多,推出了很多務實的舉措?!笨萍疾靠萍既瞬沤涣鏖_發(fā)服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陳寶明說,比如,對職業(yè)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向青年科技人才傾斜,以及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參與國家科技決策和國際科技合作等。


  對此,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石長慧持相同觀點?!啊度舾纱胧房芍^干貨滿滿,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方面?!彼f,“一個是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青年科研人員的項目數量比例要保持在45%以上;另一個則是,發(fā)揮青年科技人才的決策咨詢作用,如各級學會應設立青年專業(yè)委員會,讓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更好地為我國科技發(fā)展事業(yè)建言獻策、貢獻智慧?!?/p>


  當30多歲“冒尖”成為常態(tài)


  值得關注的是,北斗導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戰(zhàn)略科技任務的許多項目團隊成員平均年齡都是30多歲。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興產業(yè)領域,優(yōu)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力。


  那么,青年科研人員30多歲“冒尖”會變成一個常態(tài)化現象嗎?


  “這本身就是一個常態(tài)化現象的反映,只不過航空航天領域更受關注,大家比較容易看到該領域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标悓毭鞲嬖V科技日報記者,其實在其他科研領域,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并不新鮮。


  一項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39歲及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力資源占總體的73.9%。這表明,青年科技人才已經成為我國科技人才隊伍的主力軍。


  “我所在的研究團隊做過一個初步測算,未來十幾年,我國都將處于以青年科技人才為主的科技人才紅利期。要更好地利用科技人才紅利,就需要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支持?!笔L慧說,基于此前的“減負行動3.0”,《若干措施》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出更多突破性措施,將對我國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除此之外,《若干措施》對于青年科研人才的界定,也比較符合科研的實際情況和科技人才的成長規(guī)律。


  作為參與制定《若干措施》的專家,陳寶明坦言,如今的青年科研人員基本上都有博士學位或博士后經歷,年齡一般都是30多歲,所以此次制定的政策覆蓋了45歲以下的人群,并對處于職業(yè)生涯不同階段的青年科技人才進行針對性的支持。


  《若干措施》還特別提到,要更好地發(fā)揮青年科技人才的決策咨詢作用,如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指南編制專家組,科技計劃項目、人才計劃、科技獎勵等評審專家組,科研機構、科技創(chuàng)新基地等績效評估專家組中,4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占比原則上不低于三分之一。


  對此,陳寶明解釋道,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已經有了一定的科研積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各自領域里逐漸嶄露頭角。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讓他們在科技決策咨詢中發(fā)揮作用可謂正當其時。


  職業(yè)早期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支持


  在此前采訪中,不少青年科研人員總為科研啟動經費發(fā)愁。直面難題,《若干措施》亮出實招,加大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對職業(yè)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穩(wěn)定支持力度,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重點用于支持3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開展自主研究,有條件的單位支持比例逐步提到不低于年度預算的50%……


  “基本科研業(yè)務費是對青年科研人員科研經費相對穩(wěn)定的支持。”陳寶明說,針對有些單位基本科研費用很少,想支持又無能為力的難題,《若干措施》亦提出“良方”——根據實際需要、使用績效、財政狀況,逐步擴大中央高校、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對青年科技人才的資助規(guī)模,完善并落實以績效評價結果為主要依據的動態(tài)分配機制,同時鼓勵各地通過基本科研業(yè)務費等多種方式加大經費投入。


  要想讓基本科研業(yè)務費更好地惠及青年科研人員,具體支持方式十分關鍵。


  “我們在調研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好的案例,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的基本科研業(yè)務費支持,只針對入職3年內且沒有承擔過科研項目的青年科研人員?!笔L慧建議,基本科研業(yè)務費用最好以普惠方式來使用,而不以競爭性方式。“這樣可以減少青年科研人員在項目立項、中期驗收以及結題評審和審計方面的負擔,為他們潛心研究營造更好的環(huán)境?!?/p>


  支持青年在重大任務中“當主角”


  直面當前青年科技人才面臨的成長平臺和發(fā)展機會不足等突出問題,《若干措施》推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強的“硬”舉措。在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方面,《若干措施》規(guī)定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應急科技攻關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擔任項目(課題)負責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等等。


  在陳寶明看來,這些數字具體是50%還是60%并非關鍵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科技計劃項目實施中,通過各種“硬”舉措讓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為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主力軍。


  不僅如此,《若干措施》還提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重點專項進一步擴大青年科學家項目比例,負責人申報年齡可放寬到40歲,并不設職稱、學歷限制;鼓勵各類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基地面向青年科技人才自主設立科研項目,由40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領銜承擔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60%……


  人才評價單位要“做主”


  合理設置機構評價標準,不把論文數量和人才稱號作為機構評價指標,避免層層分解為青年科技人才的考核評價指標,這成為《若干措施》的又一大亮點。


  “《若干措施》對人才評價的導向很明確,要求大力提升科研單位的自主評價能力。要破除‘唯論文’以及用‘帽子’數量等指標進行評價的導向,科研單位要根據自己的職責、定位、使命,來確定具體的評價指標?!标悓毭髡f。


  “一個好的評價指標,應該由科研單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笔L慧說,比如,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推行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組考核評價體系,破除了科研評價“唯論文”的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科技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選擇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等12家科研院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9家高等學?;蚋叩葘W校附屬機構,以及上海市等6地作為試點,探索形成了不同創(chuàng)新活動類型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記者 劉 垠)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