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巨變的西氣東輸 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


時間:2013-09-29





  今年是西氣東輸十周年。那么作為我國萬眾矚目的重點工程之一,十年來,西氣東輸供氣能力到底怎樣?作為清潔能源,同等熱值,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油的三分之二,煤的三分之一,西氣東輸帶來了怎樣的生態(tài)效益?沿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的情況如何?帶著一些列疑問,我們重走西氣東輸之路。

  關鍵設備國產化

  壓縮機組被稱為天然氣管道的“心臟”。西氣東輸一個巨大的貢獻就是實現關鍵設備國產化,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的自主研發(fā)能力。西二線應用的首批國產7臺套20MW級電驅壓縮機組,是國內首次開展國產化研制和應用。盡管投入的各項研發(fā)成本較高,但采購價格較同期應用在西氣東輸二線的進口壓縮機組低10%,比西氣東輸一線應用的進口電驅機組低30%。

  以前,壓縮機組全部為進口,絕大多數備品備件都需進口,為保障生產運行安全平穩(wěn),必須保有充足的備品備件,否則在緊急需要的時候從國外采購到現場少則月余,長則半年以上,并且占用庫存較大。國產化后,大多數備品備件及部分高價值備件可以依托廠家,不必再保有高庫存,資金占用降低50%以上,總金額上億元。

  在國產化研制中,除開展電驅壓縮機組國產化外,還開展了燃驅壓縮機組國產化,實現燃驅壓縮機組50%國產化。同時,開展同等級的國產高速燃氣輪機研發(fā),并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驅機組成套技術,實現燃驅機組100%國產化。在長輸天然氣管道上每隔30km設置一座閥室,作為緊急時刻和管道維修時截斷使用。此前40英寸以上壓力在10MPa以上的高壓力大口徑全焊接球閥一直依靠進口,通過國產化項目實施,已經實現國產球閥全部替代進口。

  隨著國產化項目的實施,西氣東輸三線全部球閥已經實現國產化,西段電驅壓縮機組已經應用4站12臺套,燃驅機組應用1站3臺套。在東段,壓縮機組將全部實現國內供貨。據此測算,西氣東輸三線計劃應用電驅壓縮機組61臺套,僅此一項即可節(jié)約投資3.66億元。

  生態(tài)效益不可估量

  西氣東輸的沿線再也不是光禿禿的一片。沿線種上了大片的沙棘等植被,如今已經郁郁蔥蔥。沿線每天都有工人及時巡視,一方面增加當地百姓的就業(yè),同時也能維護好沿線管道以及生態(tài)建設。當地百姓說他們是看著這些沙棘從無到有到現在的這般茂盛。據測算,西二線工程建設完成后,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比例提高兩個以上百分點。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每年700多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可以替代1.79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三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業(yè)粉塵等有害物質排放量574萬噸。西三線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加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

  不久前,環(huán)保部、發(fā)改委、能源局等聯合發(fā)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要求全面淘汰燃煤小鍋爐,北京、河北、上海、江蘇等多省市更進一步要求改煤發(fā)電為天然氣發(fā)電。面對減少8000萬噸燃煤消耗的指標,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紛紛宣布要淘汰燃煤發(fā)電,改用清潔能源天然氣。華東等省市最近也提出了類似要求。發(fā)展天然氣,不僅僅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效益,所帶來的生態(tài)效益的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供氣能力進一步增加

  隨著西氣東輸西一線工程輸氣能力的升級,加上西二線設計的年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并且可穩(wěn)定供氣30年以上和正在建設的西三線輸量為每年3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整個供氣能力將大大提高。據中石油負責人介紹,西二線管道建成后,將形成以西一線、二線為骨干的西氣東輸系統(tǒng),以陜京一、二、三線為骨干的陜京線系統(tǒng),以及忠武線、澀寧蘭系統(tǒng)、川渝管網、地下儲氣庫和沿海LNG接收站配套應急調峰,國產氣和進口氣雙氣源保障的供氣管網骨架,橫跨東西的“西氣東輸”供氣格局基本形成。在此管網骨架基礎上,通過建設支干線、聯絡線、支線及配套儲氣設施,天然氣管網將覆蓋西部、中西部、東部、環(huán)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全國性的管網初步建成。

  截至今年8月底,僅江蘇一個省西氣東輸管道實現供氣88億立方米,占江蘇天然氣總消費量的87%。近年來,天然氣在長三角一次能源中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中石油江蘇LNG項目、西二線上海支干線和川氣東送工程投產后,持續(xù)推動天然氣產業(yè)快速發(fā)展。


來源:中國廣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