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可燃冰勘探取樣年內啟動


時間:2013-06-07





我國對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的勘探,或在今年取得新進展。5月30日,從中國南海油氣勘探開發(fā)論壇傳出消息,繼2007年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取樣后,今年我國將在南海再次對海底可燃冰進行勘探取樣。

  業(yè)內人士指出,我國目前在可燃冰的勘探開采等重大技術上仍有待突破,而出于對風險和成本的顧慮,國內相關企業(yè)對大規(guī)模投入可燃冰商業(yè)研發(fā)較為遲疑。未來我國要實現(xiàn)可燃冰的商業(yè)利用,仍是長路漫漫。

  今年3月,日本石油天然氣與金屬公司聯(lián)合日本產業(yè)技術綜合研究所,在日本愛知縣附近海域鉆探海底可燃冰,首次成功分離海底可燃冰并采集氣體。日本宣布將于2018年實現(xiàn)可燃冰的商業(yè)化生產。

  此外,美國、加拿大已在阿拉斯加北坡、麥肯錫三角洲等地域成功完成可燃冰商業(yè)開采試驗。

  相較于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我國在可燃冰的勘探、開采、商業(yè)利用的有關重要技術上仍較落后。在勘探技術上,我國目前仍然是通過基礎地質、地球化學、地震等間接的方法得到數據,并進行比對研究,實地勘探取得的樣本仍然過少。

  在開采技術上,中科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所教授吳能友表示,我國目前還停留在開采方法、技術、工藝、方案的實驗模擬和數字模擬階段。

  在商業(yè)利用上,目前我國仍然欠缺可燃冰的儲存、運輸、終端接收等商業(yè)應用方面的研究。

  業(yè)內人士指出,按照目前我國可燃冰的研究開發(fā)速度,我國要實現(xiàn)對可燃冰的商業(yè)開發(fā),最早要到2030年。

  背景鏈接

  全球98%的可燃冰積聚在洋底沉淀物中,另外2%在極地大陸之下。

  1999年,我國就在西沙海域勘探得到了可燃冰的似海底反射波BSR。2007年5月,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鉆探取樣,8個鉆探點中有3個采集到樣品,證實了我國海域存在可燃冰。根據取樣結果,初步估計南海神狐海域擁有的可燃冰相當于744億噸油當量。

  2009年,我國首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下水。201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主導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與試采工程”專項啟動。專項投入資金100億元人民幣。

來源: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