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預測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對國際能源需求和價格走勢的趨勢預測其中的變量太多。但從大趨勢判斷,似乎又非常容易,因為國際國內的分析師群體判斷基本是一邊倒:就是上升,而且是大幅度上升。能源危機一定會威脅人類生存。
筆者卻基本不同意這樣的判斷,為什么?這個世界在變,而且變化很快、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美國新能源戰(zhàn)略的成功以及中國節(jié)能減排的潛力,當然也包括未來全球新能源產業(yè)的崛起。總之,需求肯定在增長,這個判斷不錯,而且有可能出現(xiàn)持續(xù)的、大范圍的較快增長。但能源供給的多樣化以及探明的資源儲量之增長幅度更可能超預期,供需關系出現(xiàn)了積極的跡象:供給有可能超過需求增長,這個積極因素有可能在很長時間內抑制能源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包括所謂“一路走高不回頭”的上漲預期,同時也使“能源危機”等炒作聲音的頻率降低,人類因為能源爭奪而爆發(fā)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可能性也相對降低。能源安全,就是人類安全。
一
未來八年,中國要建成小康社會,這意味著更多的人會擁有汽車,會住上帶有供暖和空調設備的住房,它對能源需求的拉動是不得了的。于是很多人表示悲觀:這個世界容許這么多中國人過上好日子嗎?樂觀的預期是,在未來五年左右,歐盟和日本的經濟增長率會很低,筆者預測為1%-1.5%左右,能源需求量維持低增長;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大約2.5%左右,但美國將逐步減少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依賴度平均增速大約在0.2%左右;雖然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增長率依然較快,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國家是能源自給國,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即使這樣,未來五年,全球能源的總需求也會以年增長約4%的速度直逼供給總量和資源儲備的極限。已經探明的儲量計算依據差距很大,但很多學者極其悲觀,尤其是對中國。其中最悲觀的預期是:中國已經探明的能源資源儲量(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只夠中國人消費30年左右,而中國對外能源依存度將在未來五年上升至65%左右。中國30多年的超高速發(fā)展,已經把子孫后代的能源儲備消耗殆盡了。
不錯,在20年間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的確已經從1993年的6%上升到57.5%(2012年底的預估數據)左右,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但要考慮到,過去20年,我國的原油消費年增長率大約在7%左右,對外依存度年均增長2%,說明我國原油的自我供給能力提升速度快于進口速度。
未來五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還將緩慢下降。我的依據是,中國的能源消費已經出現(xiàn)兩大既定趨勢:一是能源多元化以及新能源產業(yè)異軍突起的大趨勢已經開始,天然氣占比上升,其與原油、煤炭在中國的能源消費中已經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天然氣占比的上升,必將為今后頁巖氣的廣泛應用打下基礎(主要指管網的普及和管道的通用性);同時,中國的新能源資源是非常廣闊的,技術創(chuàng)新方興未艾,風能太陽能的利用僅僅是開始,核能的產能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只要成本下降,價格合理,諸多新能源產品將共同組合成中國能源供給的第四大支柱。
還要看到,中國以往粗獷式的工業(yè)發(fā)展之路、居民基本依靠傳統(tǒng)能源之路在悄悄地改變。中國以往消耗的能源不僅太多,而且浪費太大,而未來的經濟轉型,新能源的應用將逐漸提升能源利用率。雖然很多權威人士,包括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傅成玉都表示,提高能源利用率很難,它需要整個經濟體系的系統(tǒng)改變,我國加快工業(yè)化城市化會加快擴大能源需求壓,其壓力是巨大的,難以克服的。
但筆者仍然樂觀,只要傳統(tǒng)能源價格穩(wěn)步上漲,企業(yè)就有節(jié)能減排的強大動力,老百姓的消費也會逐漸地盡量采用新能源和節(jié)能產品——消費品的節(jié)能減排空間也很大,比如節(jié)油性汽車進步就很快。城市化工業(yè)化應該成為節(jié)能減排的動力,而不是只有壓力。
不可否認,中國的能源消費的確粗放,的確浪費,但這也意味著,中國在提升能源效率方面有很大的空間。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對降低需求增速可能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筆者樂觀預計,五年以后,中國的能耗可以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到那時,1美元GDP的能源消耗大約可下降到0.28千克油當量,由此減少的能源消耗大約為3.65億噸油當量。按2012年國際平均油價計算,節(jié)省出來的油當量相當于2300多億美元。按2012年11月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計算,可以節(jié)省大約1.5萬億元人民幣,占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的近20%。
如果考慮到新能源消費占比會逐漸上升,未來五年會逐年降低進口增速,預計五年后,中國原油天然氣進口占國內消費的比重增速會下降到年均0.5%左右,在十年后達到基本穩(wěn)定。如果能實現(xiàn)這個預期,中國不僅不會對全球能源市場(安全)構成重大威脅,而且能夠穩(wěn)住全球能源供給與需求間不斷擴大的預期,從而穩(wěn)住價格,實現(xiàn)國際能源市場的和諧增長。
二
從全球能源市場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也不能太悲觀。首先是需求增長不會很快,而且可能進入一個難得的相對低增長期。未來五年,除日本經濟會以近乎零的速度增長,歐元區(qū)經濟在3年-5年內也將受到歐債危機的深深困擾,呈現(xiàn)零增長態(tài)勢。截至2012年底,歐元區(qū)的GDP已經連續(xù)三個季度出現(xiàn)萎縮(還沒有發(fā)布,是預測,但三季度數據已經證明衰退),由此判斷,該地區(qū)經濟已經陷入衰退,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二次出現(xiàn)衰退。數據顯示,歐元區(qū)2012年三季度的GDP初值季率下滑0.1%,雖然歐元區(qū)兩個最大經濟體德國和法國三季度都勉強增長了0.2%,但增速已經大幅度降低,這兩國很可能也會在2013年的某個時點陷入衰退。由此分析,我們可將歐元區(qū)未來五年的能源需求增速測定為年增0.2%,日本也差不多。
而美國經濟雖然相對樂觀,但拉動美國經濟前行的恰恰是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產業(yè)??梢灶A計,未來五年美國經濟大約年增長率可以達到2.5%左右,但能源總需求的年增長率卻只有1.5%左右,而且絕大多數可以依靠國內產出消化。未來五年,美國對全球能源供給所帶來的壓力大約只是年0.2%左右。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絕大多數都是能源產出國,雖然能源需求增長較快,但對全球能源供給帶來的壓力大約不會超過年0.2%。因此分析,未來五年全球能源消費增長是溫和的,不會打破目前的平衡態(tài)勢,不會對價格上漲構成極大的壓力。
當然,決定國際能源市場價格的不僅僅是現(xiàn)實消費增長率,還包括供給尤其是資源勘探是否能夠獲得長足增長,以及地緣政治是否穩(wěn)定,甚至還要考慮到國際金融市場炒作等因素。
筆者預測,未來全球能源勘探尤其是美中兩國的資源勘探量會有較大幅度增長,最近的一系列數據說明了這一點,它已經使市場的很多預言家從集體看空到逐漸地看多。比如中國近幾年的石油新增探明儲量每年大約以10%的速度在增長。2012年初國土資源部就宣布,2011年全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為13.70億噸,同比增長20.6%,遠遠超過消費量的增長率。美國的情況更加樂觀,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5年美國將實現(xiàn)能源的自給自足。而該國政治人物更樂觀,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甚至表示,到2025年即可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他的依據就是美國將開發(fā)以前被“封閉”的本土資源包括讓大量新能源技術投入實際應用。
正是由于中美兩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創(chuàng)新型“節(jié)制”舉動,改變了國際能源市場的中長期大趨勢,由緊繃變得緩和,它使得過去一個勁地炒高國際能源價格的國際炒家們損失慘重,以致迷失了方向,起碼是再也不敢極大地夸大中美兩國中長期能源需求了。恰恰由于這一點,國際地緣政治熱點地區(qū)的熱度,尤其是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度,包括炒作題材熱點等都在悄悄地降溫。
目前看,美國已經不太懼怕中東地區(qū)爆發(fā)局部戰(zhàn)爭了,美國的金融巨鱷們希望一些熱點地區(qū)天天鬧事,從而借題炒作國際能源價格的主觀動力也在消退??陀^地分析,主要能源產區(qū)爆發(fā)小規(guī)模戰(zhàn)爭的可能性也在降低,其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力也在減弱。比如2012年11月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加沙的哈馬斯激戰(zhàn),很快就消停了,期間國際油價幾乎不動——沒有人借此炒作。
對中國來說,當然不希望在國際能源主產區(qū)出現(xiàn)持續(xù)性的動蕩,但中國這幾年對中東地區(qū)主要產油國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地、悄悄地上升,包括對和平力量提供支持,增加援助,抑制一些不穩(wěn)定因素。同時,中國能源進口渠道在不斷地多元化,比如從非洲和西亞地區(qū)的進口,包括從俄羅斯進口比例都在不斷地增長。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開始注重海軍力量對國際重要能源通道保護能力的培育,未來五年,中國將初步形成在中東北非等熱點地區(qū)爆發(fā)局部戰(zhàn)爭后的“海上通道”保衛(wèi)能力。這不僅對中國是積極因素,對維護全球能源市場的安全穩(wěn)定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戰(zhàn)略因素。
還有一個積極因素容易被國際分析師們忽略,它是:未來很多年,中美兩國在國際能源大戰(zhàn)略上可能不會形成根本性的利益沖突,由于美國能源戰(zhàn)略已經轉變?yōu)橐粤⒆銍鴥葹橹?,它不需要很多的海外資源,因此暫時不會通過抑制中國需求,阻斷中國能源輸入管道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增長,起碼是這種沖動在下降;而中國也將立足于加大國內的節(jié)能減排力度,逐步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這兩個積極因素很可能在未來不久改變國際能源供給甚至國際地緣政治版圖,說白了,中國依托未來能源市場供求相對寬松所提供的發(fā)展空間不會被美國以及歐洲、日本等西方大國千方百計地擠壓,相反還能借勢擴大——在未來五年適度地增加一點點國際依存度,達到60%左右。
可以預見的是,當國際一些熱點地區(qū)真的出事(發(fā)生局部戰(zhàn)爭),國際原油通道受阻,中國將出兵海外維和,屆時,美國不會限制,歐洲日本也不會干預,甚至樂見其成。這一點,對國際能源尤其是石油市場的題材炒作將是最大的抑制因素。
三
當然,中國并不希望能源價格太低,因為從中長期戰(zhàn)略考慮,中國最終還要走主要依賴新能源的新路,而新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恰恰需要傳統(tǒng)能源價格能夠維持在相對高位——否則開發(fā)新能源就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
筆者預測,未來五年,國際原油天然氣市場的供給能力將維持穩(wěn)定增長,其中原油總供給將超過日均4800萬桶,而消費量,也會維持在4600萬桶-4900萬桶之間;天然氣供給與消費間也能大體維持平衡。由于供給與需求間的中期平衡趨勢五年內難以改變,制約未來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只是成本提高以及美元匯率變化。筆者測算,未來五年,能源無論是勘探成本還是開采成本肯定都會提高,幅度為年增長2%左右;美元匯率兌歐元、日元、澳元、加元等主要非美貨幣將維持穩(wěn)中有升態(tài)勢,幅度不會很大,而人民幣匯率兌美元還會升值1%左右??傊瑓R率因素,可適度抵消成本上升帶來的漲價壓力。
綜合以上所有因素預測,未來五年,原油價格(美國市場為準)將在80美元-150美元區(qū)間波動,底部會緩慢提高,價格中樞在90美元至120美元之間,平均年增長率約在2%左右。天然氣也如是。
與此相反,國際煤炭市場由于探明儲量與需求增長之間存在較大缺口,供需間還會保持相對緊張態(tài)勢,雖然中國在節(jié)能減排上會下大力氣,但資源有限,替代能源又供給不足,因此上漲勢頭難遏。筆者同意中國物流協(xié)會預測:未來五年,全球煤炭市場價格將維持上漲趨勢,年增長率大約在6%左右,但不會超過8%。更長遠來看,隨著中國鋼鐵工業(yè)產能萎縮,對煤炭的需求量會逐漸下降,價格也就趨于平穩(wěn),煤炭市場供需關系的大趨勢也不是很悲觀。
總之,筆者相信,全球能源供給不會枯竭,消費增速可控,新能源產業(yè)更是方興未艾。人類一定有辦法為生存和發(fā)展開發(fā)出更多的能源產品,這個世界不會因為能源爭奪而走向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在國際能源安全方面,中國是積極因素,和諧中國是可期的,和諧世界也是可期的。
來源:《財經》 作者:何志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