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電網公司第二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暨2011年工作會議上在北京閉幕,智能電網建設不出意料地成為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期間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
2011—2015年是我國智能電網全面建設階段,在此次工作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細化了這一發(fā)展目標,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形成以華北、華中、華東為受端,以西北、東北電網為送端的三大同步電網,使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經濟運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電網。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同時也是智能電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的第一年,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將2011年2925億元的電網投資向智能建設方面傾斜,預計2011年將有約500億元用于智能化建設,同比增長150%。其中,智能電表仍是電網智能化建設的主要投資對象。與此同時,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還將完成兩批智能電網建設試點工程,加快推廣智能變電站、配電自動化、等重點項目。
作為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中實現能源轉換和控制的核心平臺之一,目前,我國智能變電站核心技術研發(fā)、關鍵設備制造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2010年1月4日,我國首座利用物聯(lián)網技術建設的智能變電站——220kV西涇智能變電站在江蘇無錫投運。此外,國家電網公司新近建成投產的智能變電站還包括110kV四川北川和220kV青島等7座智能變電站。
據介紹,智能變電站不僅是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現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接入電網的重要支撐。作為銜接智能電網發(fā)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大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技術,智能變電站在技術和功能上能更好地滿足智能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要求。智能變電站的建成投運,可大幅提升設備智能化水平和設備運行可靠性,實現無人值班和設備操作的自動化,提高資源使用和生產管理效率,運行更加經濟、節(jié)能和環(huán)保。以青島220?kV午山變電站為例,與普通變電站相比,按照設備使用壽命15年計算,可節(jié)約全壽命成本2240萬元。
來源:互聯(lián)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