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2月13日中石化和新奧能源聯(lián)合發(fā)布針對中國燃氣全面收購要約起,一場涉及資金約160億港元的商戰(zhàn)隨即拉開序幕。
近日,這個收購要約卻被中國燃氣定性為“屬于機會主義性質”并且“未能反映公司基本價值”,其主要大股東和公司重要員工頻頻出手反擊。中國燃氣2月3日對外宣布稱,公司高層收到由近4000名員工簽署的反對收購要約的函件。
對此,中石化和新奧能源對外聲明宣稱,將繼續(xù)尋找機會會晤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會,討論兩公司針對中國燃氣聯(lián)合提出的收購提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有諸多端倪顯露此次“百億元收購戰(zhàn)”背后或存第三只手,該方在中石化和新奧能源推出超160億港元收購要約后為外界所忽視。日前,中國燃氣財務總監(jiān)梁永昌表示,公司曾在2011年11月14日對外宣稱有意投資中國燃氣較大股權的投資者并非中石化和新奧能源。
多方阻擊收購要約
2月3日晚,中國燃氣對外公告稱,公司獲員工發(fā)出的表示反對收購要約的函件,由近4000名員工簽署。
據(jù)悉,中國燃氣員工在函件中表達了收購要約對公司業(yè)務及中國天然氣行業(yè)的競爭和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的憂慮。
梁永昌對表示,公司已經按照規(guī)定對外披露相應信息,至于員工提交的函件應該不會對外公布。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燃氣截至2011年中旬擁有約2萬名員工,其中深圳員工數(shù)量約為300人。梁永昌表示,此次簽名人員包括下級分公司的員工。
對此,記者獲得新奧能源回函稱,將繼續(xù)尋找機會會晤中國燃氣董事會,期待有機會向中國燃氣董事會當面深度闡述和交流新奧能源能夠給中國燃氣帶來的價值和發(fā)展空間,以及由此給員工個人發(fā)展提供的機會。新奧能源相關公告顯示,除要約公告中已經提到董事會和高管層面的相應建議和安排,并無意就中國燃氣員工的聘用現(xiàn)狀做實質性調整。
事實上,在中國燃氣員工有所行動之前,公司重要股東便通過在二級市場頻頻出手增持公司股票來回應中石化和新奧能源的聯(lián)合收購。
資料顯示,2月3日,韓國SK公司和富地石油依然在購入公司股票。截至當日,其持股比例分別為10.42%和12.38%。而在2011年4月份前,兩者持有中國燃氣股份比例均在5%左右。據(jù)估算,SK公司和富地石油此輪增持耗資均超7億港元。
市場人士對此多有猜測,但尚未獲得兩家公司正面回應。
潛在投資者或成關鍵
中國燃氣去年11月中旬曾停牌對外發(fā)布的一份公告或透露天機。該公告宣稱,一名獨立潛在投資者接洽公司,表示有意投資公司較大股權。
中國燃氣財務總監(jiān)梁永昌說,“當時我們沒有披露他的身份,現(xiàn)在也不可以說。”不過梁永昌承認,該投資者并非中石化和新奧能源。
早在中石化和新奧能源對中國燃氣發(fā)出要約收購之前,就有關于收購中國燃氣的傳言,其中包括中信資本和中石油。2011年4月有外媒稱,中石油正通過美林研究并購中國燃氣的可能性,方式包括通過旗下昆侖能源和自行收購。
2011年11月有香港媒體報道稱,與中國燃氣接洽的投資者實為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資本,其擬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入主中國燃氣。
在中國燃氣“收購戰(zhàn)”陷入僵局之時,背后的潛在投資者或將成為局勢轉變的關鍵。
相關新聞
遭遇三方反對 中石化新奧收購中燃或難成功
在遭遇中國燃氣管理層反對,以及中國燃氣股東富地石油、韓國SK集團以高于收購報價,多次增持中國燃氣股份的阻撓后,中國燃氣董事會及股東又收到近4000名員工反對收購的兩份簽名函件。這表明中石化和新奧能源收購中國燃氣的前景越來越不明朗。
分析師則認為,員工的聯(lián)合反對意味著中石化和新奧能源對中國燃氣的收購遭到來自股東、管理層、員工的全方位反對,收購失敗幾乎成為必然。就算中石化和新奧能源提出更高報價,收購成本將會隨之大幅上升,成功可能性也更小?,F(xiàn)在,無論采用何種手段,目前已經錯過了最佳收購時機。
中國燃氣稱,公司接到員工發(fā)出的反對收購要約的兩份函件。一份函件寄給董事會,一份函件寄給董事會及中國燃氣股東。兩份函件日期均為2012年1月29日,并由近4000名員工簽署,其中部分員工是股東及(或)股權持有人。
該函件表達了員工對收購要約對本公司業(yè)務及中國天然氣行業(yè)競爭及發(fā)展之潛在不利影響的憂慮。函件表明員工相信現(xiàn)任管理層是日后有效管理公司的最佳選擇。
“員工聯(lián)合反對收購顯然給這樁收購帶來了更多阻力。我們并不看好中石化、新奧能源對中國燃氣的收購,目前來看這樁收購成功概率微乎其微?!敝型额檰柲茉葱袠I(yè)研究員周修杰表示。
根據(jù)港交所資料顯示,英國富地石油日前增持中國燃氣,每股作價3.7~3.72港元;而SK集團買入中國燃氣的股份的成本價每股也高于4港元,每股收購價格高于中石化、新奧能源每股3.5港元的收購報價。
周修杰說,中國燃氣管理層反對此次收購,大股東增持進一步增加了收購難度,如今員工的聯(lián)合反對則意味著收購遭到了來自股東、管理層、員工的全方位反對,收購失敗幾乎成為必然。
據(jù)了解,新奧能源和中石化對中國燃氣進行突然收購前并未通知對方,敵意收購先于友好收購反映出新奧能源與中石化在收購經驗方面的欠缺。在敵意收購幾乎宣告流產的情況下,接下來唯一的措施是積極推進與公司管理層以及主要股東的友好談判,通過合理協(xié)商,確定收購價格和收購方式。
在中石化和新奧能源打出收購的第一張牌后便杳無音訊,而中國燃氣則是頻頻出牌阻擊,目前市場都在觀望中石化和新奧能源下一步行動。周修杰認為,“從收購被拒到現(xiàn)在,新奧和中石化遲遲沒有后續(xù)動作,反映出這兩家企業(yè)要么是欠缺收購經驗,要么缺乏收購誠意。無論采用何種手段,目前已經錯過了最佳收購時機?!?/p>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