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暴利稅起征點有望上調至50美元/桶


作者:李春蓮    時間:2011-12-13





  兩大油企可抵消300億資源稅稅負

  有專家認為,油企因為多收資源稅,便要求降低暴利稅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我國征收的資源稅比例還處于較低的水平

  爭論已久的石油暴利稅即將上調。

  據(jù)媒體報道,石油暴利稅起征點將上調。上調思路是,將目前40美元/桶的起征點提高至50美元/桶,甚至是提高至55美元/桶。

  分析師認為,暴利稅提高將基本抵消資源稅的影響,對于油企來說是一大好消息。

  暴利稅有望上調

  石油特別收益金是指國家對石油開采企業(yè)銷售國產原油因價格超過一定水平所獲得的超額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也被稱為“暴利稅”這是油企稅負的主要組成部分。

  目前,我國執(zhí)行的還是2006年頒布的《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管理辦法》。根據(jù)此《辦法》,企業(yè)需要為每桶40美元以上的收入部分繳納特別收益金。這意味著,當國際油價在100美元/桶的時候,每桶油中有60美元要被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

  據(jù)統(tǒng)計,2010年,中國三大石油巨頭共上繳石油特別收益金884.26億元。受原油價格上升影響,今年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的特別收益金分別同比增加了252.25億元和88億元;而三大石油公司的特別收益金之和更是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870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自該措施在2006年實施以來,中石油及中石化已多次上書國家部門要求放寬稅收收取標準。而如今,兩大油企可謂終于如愿。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è)研究員宋智晨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不同地理環(huán)境、儲油條件、人力成本的差異,國內原油開采成本并無明確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目前預計約在50美元/桶左右。此時提高暴利稅起征點顯然有利于降低中石油、中石化的稅收支出,抵消資源稅調整帶來的稅收上漲,有利于減少油企的稅收支出,提高油企的經營業(yè)績。

  要求降低暴利稅不合理

  國家發(fā)改委剛剛宣布自今年1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按銷售額的5%-10%征收資源稅。對此,有專家表示,國內大型油企資源稅繳納額將提高300億元左右。

  但是,資源稅尚未對兩大油企的利潤產生擠壓,上調暴利稅的消息卻已傳出。

  資源稅改革提出后不久,兩大油企借此時機再次建議國家調整資源稅費制度,改變“稅”“費”并存的情況。此前媒體報道,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已向國家相關部門提交報告,申請將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提高至70美元/桶,長遠來看,建議取消特別收益金,納入資源稅管理。

  事實上,從去年6月1日新疆資源稅改革試點之后,中石油便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在征收資源稅之后,政府應對油氣特別收益金起征點進行調整。

  有投行分析稱,資源稅改革會使中石油和中石化在2011年到2012年度盈利降低2%~11%,但對中海油影響不大。

  年報數(shù)據(jù)顯示,中石油2010年產油量接近中石化的3倍、中海油的4倍。因此資源稅改革之后,中石油所受影響最大。

  根據(jù)投行工銀國際的最新報告的估算,改革后中石油在2011年及2012年將分別多繳42億元和211億元的資源稅,相應削減年度盈利為2%~8%。

  根據(jù)海通證券的研究,如果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從40美元/桶上調至50美元/桶,將基本抵消資源稅改革對油氣生產企業(yè)帶來的不利影響。

  有分析師認為,油企因為多收資源稅,便要求降低特別收益金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暴利稅是在上游利潤相當豐厚的情況下,防止其獲得暴利。而資源稅則是為了彌補資源輸出地的環(huán)境損失,兩者性質完全不同。

  據(jù)了解,國家之所以征收石油暴利稅,是因為石油資源屬于公共資源,石油公司在壟斷公共資源賺走高額利潤的同時,卻給下游企業(yè)以及公共利益帶來損失,需要特別征收暴利稅用來彌補各種損失。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兩大油企作為壟斷企業(yè),每年的巨額利潤是有目共睹的。此外,與國外相比,我國征收的資源稅比例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不是提高特別收益金的起征點的最好時機。(李春蓮)

來源: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