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7年,伴隨著石油市場“再平衡”的推進,全球油氣行業(yè)所呈現(xiàn)出的五個方面的“再平衡”,值得我們關注。
年初回眸,2017年全球石油業(yè)的“點睛之筆”當屬“再平衡”(Rebalance)這個詞了。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五方面的“再平衡”。
一是全球石油供需市場“再平衡”。這一輪的全球石油市場失衡已持續(xù)近三年半,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原油供應嚴重過剩。這也是國際油價從2014年6月110美元/桶跌至2016年年初最低不及30美元/桶的根源所在。這一輪的市場失衡,還摻雜了兩個以往未曾出現(xiàn)的因素:一是美國“頁巖革命”的成功使得全美致密油產量呈爆發(fā)式增長,顯著增加了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全球石油市場新的調節(jié)器;二是全球能源轉型在加速,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其背后的技術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成為消費者們日益青睞的對象,這使得全球石油消費的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
2017年上半年,國際油價仍一直在45美元/桶上下。就在業(yè)內大多專家對全球石油市場“再平衡”做出“任重道遠”“長期性與復雜性疊加”等悲觀的預測后,2017年下半年以來,特別是10月下旬以來,歐佩克和俄羅斯合力推動持續(xù)減產的策略起到了效果,國際油價開始顯著回升。布倫特油價在2017年11月底一度達到62美元/桶的高點,并穩(wěn)定在58美元/桶上下。
如果我們認為58美元/桶上下的油價是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相對溫和中性的價格,而且能夠在當前及今后數(shù)年保持這一水平的話,則全球石油市場實際上已經回到了“再平衡”的狀態(tài)。不要忘了,55美元/桶至65美元/桶絕對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價格范圍,也是絕大多數(shù)業(yè)內專家所預測的2018年油價區(qū)間。這一價格區(qū)間里,生產商、供應商、消費者、資源國政府、石油公司、油服公司等利益相關者基本都會喜聞樂見。
二是中美油氣投資與貿易“再平衡”。一直以來,中美均是全球油氣進口大國。中美貿易于美方而言,存在著巨額的貿易逆差(2016年達到3470億美元),這也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上臺后,宣稱對中國發(fā)動貿易戰(zhàn)的重要原因。但2016年以來,美國天然氣實現(xiàn)自給自足后,開始向海外出口。2017年年初,美國第一船LNG出口到了中國。
特別是2017年11月,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訪華之際,在中美兩國元首的見證下,中國能源企業(yè)與美方企業(yè)簽訂了總價值超過1600億美元的能源合作大單,占此次中美2535億美元一攬子經貿合作“大禮包”的65%。此次中美能源合作大單的簽署具有極大的“再平衡”意義。這意味著,中國可以通過進口美國LNG和在美國油氣領域的巨額投資,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有力對沖中美未來可能發(fā)生的貿易摩擦。而這無疑從能源合作的角度為中美關系的穩(wěn)定做出了顯著貢獻。
三是中東油氣格局“再平衡”。中東是全球石油生產與供應的“心臟地帶”。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東的石油生產與供應呈現(xiàn)“一體兩翼”的格局,其中,“一體”指沙特阿拉伯,一直位居全球第一產油國和出口國地位,是歐佩克的核心和領頭羊;“兩翼”分別是伊拉克和伊朗,也一直是世界石油舞臺上的重要玩家。作為其中一翼,伊朗自1979年霍梅尼革命以來,一直遭受西方的制裁和打壓,盡管時緊時松,其石油工業(yè)時好時壞,但總體上一直處于低迷期。而作為另一翼的伊拉克,自1990年海灣戰(zhàn)爭以來因遭受聯(lián)合國制裁和2003年以來的伊拉克戰(zhàn)爭,其石油工業(yè)一直處于千瘡百孔的狀態(tài),2008年以來隨著外國投資者大量進入,伊拉克石油工業(yè)逐漸恢復元氣。可以看出,“一體兩翼”的格局在近20年一直表現(xiàn)為一家獨大。
2015年達成的伊朗六方核協(xié)議,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西方對伊朗的重壓,伊朗開始全面回歸世界石油舞臺的中心,“再平衡”效果開始顯現(xiàn)。最為突出的是2017年7月,法國道達爾集團聯(lián)合中國石油,簽訂了開發(fā)伊朗南帕斯氣田11區(qū)項目的框架協(xié)議。該項目總投資48億美元,其中道達爾持股50.1%、中國石油持股30%、伊朗PETROPARS持股19.9%。11區(qū)項目(SP11)完成后的天然氣日產量將達18億立方英尺,約37萬桶石油當量。2012年歐盟對伊朗出臺制裁后,道達爾退出了伊朗石油市場。本次投資是解除對伊朗制裁以來國際石油巨頭對伊朗最大規(guī)模的投資。伊朗強勢回歸國際油氣市場是2017年中東石油格局“再平衡”的最好詮釋。
四是全球天然氣及LNG格局“再平衡”。長期以來,俄羅斯一直是全球出口管道天然氣最大的國家,從未涉及LNG。而2017年俄羅斯北極亞馬爾天然氣及LNG項目的成功投產,使俄羅斯一躍成為全球LNG出口大國,導致全球天然氣及LNG格局“再平衡”。
2017年12月8日,亞馬爾天然氣及LNG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創(chuàng)造了人類在北極這一極寒和環(huán)境敏感地區(qū)勘探、開發(fā)、加工、外運、銷售天然氣新的紀錄。該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美元,設計建設年產1650萬噸LNG和100萬噸凝析油,在全球LNG建設項目中堪稱最大。12月8日投產的一期工程年生產能力550萬噸LNG。項目作業(yè)者是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其余兩家外國合作伙伴分別是中國石油和法國道達爾。
該項目投產意義重大,改變了長期以來由印尼、澳大利亞、卡塔爾等國把持的全球LNG貿易與供應市場格局。自此,俄羅斯成為全球LNG生產與供應領域里的重要玩家,預計未來還會有美國和加拿大加入,全球天然氣與LNG市場“再平衡”意味明顯。
五是中國天然氣市場“再平衡”。近三年來,中國國內天然氣供應與消費市場一直處于低迷的供過于求狀態(tài)。但2017年以來,國內天然氣消費呈顯著反彈態(tài)勢,“再平衡”開始顯現(xiàn)。
2017年1月至11月,我國累計進口天然氣84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6.9%,其中進口LNG46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49.0%;進口管道氣38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6%;1月至11月,國內累計消費天然氣超過2000億立方米,比上年提高18%左右。進口量與消費量的爆發(fā)式增長,在過去幾年是不曾有過的,也是我們天然氣供需市場“再平衡”的最好例證。
特別是2017年11月下旬以來,國內天然氣市場供需緊張讓政府部門、石油央企以及各消費群體似乎有點措手不及。中國天然氣市場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再平衡”正在醞釀之中,預計中國未來天然氣市場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要顯著高于此前業(yè)界大多專家的悲觀判斷,而且天然氣領域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會加速推進。(作者:陸如泉 系國際能源戰(zhàn)略專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國際部綜合處處長)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