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yè)抱團特賣季是提升還是損耗


時間:2012-12-19





從企業(yè)的內部員工福利到如今成為降低庫存、借力營銷的“利器”,特賣季承載了企業(yè)年終回籠資金的期望和拓展品牌影響力的新戰(zhàn)場。在不少行業(yè),特賣季的收益甚至可以超過日常經營。但特賣季是否真的是“萬金油”和“高效助推器”?這一切,仍有待商榷。

  廠商抱團搞特賣季

  談及特賣季的前世今生,利郎的團體定制部經理李波也有點感慨?!耙婚_始,只是單純作為企業(yè)給員工提供的一個福利而已,在企業(yè)內部運作的小范圍‘內購會'',并不對外開放,員工憑票入場選購性價比高的產品?!?/p>

  而隨著員工呼朋喚友的帶動和宣傳,“內購會”的低折扣、高品質,成為物美價廉的代名詞,逐漸被認可,不少人四處求票,甚至催生了倒票的現(xiàn)象。經過多年的轉變,影響力不斷擴大,最終形成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

  據(jù)業(yè)內人士稱,如今的特賣季,已擺脫“內購會”的局限性,發(fā)展成面向市場的營銷戰(zhàn)場,成為季節(jié)性的營銷熱潮。所展銷的商品并不限于人們認識中的傾銷“庫存貨”,同樣有當季的新品以及部分設計出來的單款樣品。對企業(yè)來說,不僅可以一定程度減輕庫存,更大的收益在于特賣季所帶來的營銷效益和品牌推廣;對消費者來說,能以低折扣的價格購買到高品質的商品,自然是樂在其中,兩者間達到一種雙贏的效果。

  據(jù)了解,相比于往年,今年的特賣季要來得早一些,晉江長興路、陳埭溪邊村等地,扎堆舉辦特賣季的現(xiàn)象并非個例。李波以利郎所在的區(qū)域為例,就已聚集了利郎、鴻星爾克、特步以及幾家戶外品牌企業(yè)。“抱團、集中化,是今年特賣季的一個特點。”他說道。

  低價造成品牌的下放?

  今年以來,幾乎所有行業(yè)都在感嘆“錢不好賺”,出口緊縮、訂單下降、高庫存等詞眼無不伴隨著整個年度的經濟走勢。而年關將近,對于企業(yè)來說,收攏資金成為經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背景下,特賣季成為企業(yè)最直接和有效的選擇,同樣也是無奈之舉。

  從目前已經舉辦或在辦的特賣季等促銷現(xiàn)場反饋的信息可以了解,以超低折扣為賣點的各類促銷活動帶來了大量的人流和商流,可以說是火爆異常。前來的消費者都是奔著大幅度的價格優(yōu)惠而來的,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不少人拎著大包小包,還在不停地尋找中意的商品。一位姓張的女士告訴記者:“最主要的還是實惠,原本在專賣店購買的話,折扣能達到七、八折就算不錯了,這邊的折扣很多才三、四折,而且質量上也沒有大的問題,肯定要趁著這個機會多’掃蕩‘一些了?!?/p>

  從短期效果看,這著實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業(yè)界一直有種異議:扎堆的“特賣季”確實能有效提高企業(yè)“清庫存”的能力以及快速地收攏資金,但這會對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損害。

  對此,一位經營戶外品牌多年的陳總無奈說道:“肯定是有影響,低價促銷帶來商機的同時,也會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損失。但是目前來說,也只能采取促銷的手段來減輕公司的資金和庫存壓力了。對于公司來說,現(xiàn)在活下去才是最關鍵的,品牌還可以后期重新彌補和建立。”而同樣感受到壓力的不乏品牌企業(yè),鴻星爾克在今年11月就開始“大甩賣”,比起往年提前近一個月。

  是擴大宣傳量的平臺

  與此相對的,不少企業(yè)都認為特賣季恰好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平臺。李波正是持這觀點的人之一,他介紹說:“業(yè)內不少人擔心特賣季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企業(yè)的品牌產生損耗和流失。但在我的工作經歷中,看到的反而是其對品牌產生的促進?!?/p>

  大多數(shù)企業(yè)都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范圍下苦功,而成型的品牌企業(yè)其實在多年的運作和營銷中,早已培育了一定量的忠實顧客群體,品牌所蘊含的理念和價值也已都深入這部分群體中。此外,在日常的廣告宣傳和品牌推廣中,也覆蓋了大量的潛在消費群體。特賣季等促銷形式,正好提供了一個吸引、培育和鞏固顧客的平臺:忠實群體能更大地感受到企業(yè)的誠意,從而對品牌產生更多的認同感和依賴感;而被低價吸引而來的潛在消費群體,則可以借著活動的機會對該群體進行培育和引導,將其逐步導向對品牌的認可上。

  此外,促銷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媒介,依托于現(xiàn)場龐大的人流量,并借助其口耳相傳,為企業(yè)擴大宣傳量。

  泉州市紡織服裝商會秘書長施正植也表示,隨著人們生活消費觀念的轉變,優(yōu)質低價的庫存尾貨服裝受到普遍的關注,閑暇時到尾貨市場逛逛,已成為一種新時尚,企業(yè)如果能在質量和服務上有保證,對于品牌來說也有好處。

  總的來說,特賣季等促銷形式終究只是種營銷方式和手段,關鍵還在于企業(yè)如何運作和發(fā)揮這個平臺,而這一切,有待企業(yè)最終交出的答卷進行驗證。


來源:中國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