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經濟指標捆住民間藝術


時間:2011-08-09





首屆上海民間藝術成果展近日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閉幕。閉幕日,“創(chuàng)意之都建設中的上海民間藝術”論壇,吸引來自上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上海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等眾多專家學者參與。

  比起產業(yè)化、經濟利益等話題,專家們更關心民間藝術如何傳承發(fā)展,保護創(chuàng)新交流固然離不開錢,但錢并不等于一切。

  像保護熊貓般保護民間藝術

  為期36天的首屆上海民間藝術成果展,匯聚顧繡、竹刻、派面塑等一大批國家、市、區(qū)非遺項目,舉辦18場民間手工藝制作表演,共吸引了1.3萬觀眾參觀,成果喜人。但關注上海民間藝術發(fā)展的人們并沒有滿足止步。

  在論壇上,工藝美術理論家朱孝岳再次強調保護民間藝術不應以實用價值為標準,“只要它還能活著,就是活的歷史書,可以供我們學習參考。在這里應該沒有經濟指標,不要圖它來賺錢。 ”朱孝岳批評了眼下流行的一種錯誤做法,“一提到保護傳統(tǒng),便想到賺錢、產業(yè)化。拿到國家撥款,不是付藝人工資,買材料,添設備,搞研究,而是造房子,搞旅游點,吸引游客,賣高價。”他把民間藝術比作大熊貓,“保護就是保護,有了活的大熊貓,你可以研究生物進化、了解物種特點,這樣才談得上畫熊貓、設計熊貓吉祥物,拍《功夫熊貓》,一旦大熊貓絕種了,一切就完了。 ”

  民間藝術保護力度日漸加強,但還有“漏網之魚”,朱孝岳以嘉定黃草編為例,這項明代就有記載、民國初年產品出口意大利、德國的技術,到2009年已被列入瀕危品種,主要原因是從業(yè)人數急劇下降,從業(yè)人員年齡老化。

  實現綠色工藝推動市民普及

  新時代民間藝術如何獲得新的生命力?專家提出了“創(chuàng)新”和“走回民間”兩條路。上海剪紙協(xié)會秘書長李守白分享了他推廣海派剪紙的經驗,把“紙”延伸到各種可被剪或刻的其他材料上,創(chuàng)意制作成生活用品和禮品,增加附加值。他將剪紙手法用于木板家具,運用剪雕鏤空技巧,將舊報紙和瓦楞紙層層疊加和拼貼為海派旗袍紙雕燈飾,大受歡迎。

  朱孝岳主張,要使民間藝術存活,就要讓它回到民間、回到社會生活中去,繡花、制陶、編織等在普通市民中都有廣泛的參與基礎。臺灣工藝研究所所長林正儀提出 “綠色工藝”概念,認為幫助大眾減少盲目消費的浪費行為,進而實踐簡樸質美的人生哲學。朱孝岳認為,大力提倡民間藝術就是實現綠色工藝的首選,徐匯區(qū)推廣編結、泥人、剪紙、做人形等活動,受到社區(qū)居民歡迎。

  推動民間藝術走向海外

  民間藝術越強調民族性,越容易為國際市場所接受。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副理事長沈國臣介紹了參與圣達菲國際民間藝術市場的體會,在展覽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市場,51個國家、地區(qū)和國際組織的民間藝術家參與,僅志愿者就達到3000位。圣達菲由此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創(chuàng)意城市,用城市自身發(fā)展,證明民間藝術具有很強的擴散性和聯(lián)動性,與許多文化樣式、公共服務可以互動連接,這種經驗可以為上海所用。

  寶山國際民間藝術交流與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劍瑾,分享了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節(jié)成功經驗,以創(chuàng)辦于1995年的藝術節(jié)為載體,月浦鑼鼓年會、羅店龍船節(jié)、顧村詩歌年會、楊行現代繪畫畫鄉(xiāng)年會、大場書畫年會等一大批特色群文項目相繼誕生,遠赴新西蘭、韓國、德國進行文化交流,所到之處都引起轟動,這種榮譽感比經濟收入更有價值。

來源: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