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經銷商林平在杭州開了18家專賣店。以往,每個月的銷售量能達到5000輛左右,一年下來,能銷售電動自行車近6萬輛。
“政策公布以后,電動自行車的銷售直線下滑,現在一個月只能銷售3000多輛,減少了40%?!绷制奖硎?,因為對電動自行車未來的走向摸不準,很多顧客采取觀望態(tài)度,打算等政策明朗之后再購買,這種心態(tài)嚴重影響了銷售。
2009年,電動自行車也因出臺類似標準而影響到市場銷售,但是在廠商的強烈反對中,標準最終被叫停?!吧洗蔚挠绊憶]有這次大,因為這次是來自四部委的聯合通知,規(guī)格高,最終執(zhí)行的可能性更大?!绷制秸J為,如果真正按照這一標準執(zhí)行,那么電動自行車恐怕也沒人購買了。
市場上的電動自行車一般售價1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而自行車價格只是幾百元?!叭绻妱幼孕熊囅匏倜啃r20公里,速度還不如自行車,誰還愿意多花上千元甚至幾千元買電動車?”項青松反問,因為使用電動自行車的以上班族居多,每天使用范圍不過十幾公里,這樣的距離,騎自行車并不會覺得很累。
“40公斤的重量限制也很可笑。”林平辯解,一輛電動自行車,蓄電池的重量加上電機,再加上兩個車輪和剎車系統(tǒng),算下來大概要38公斤左右,那么只剩下2公斤分配給車架?!?公斤的車架,怎么用都會斷裂,這樣的車能安全嗎?一個結實的車架怎么也得10公斤!”
林平的電動車主要銷往杭州市區(qū)和郊區(qū)。市區(qū)還好,銷售之后都會自動得到一張牌照,因此政策對銷量的影響還算小;但是郊區(qū)就不一樣,銷售的車沒有牌照,因為牽扯到日后是否會被允許上牌照,因此業(yè)務受到的打擊更大。
“國家政策對銷售的影響顯而易見?!绷制奖硎荆憬缦葘﹄妱幼孕熊嚨囊?guī)定是,最高速度不超過25公里/小時,車重不超過50公斤。盡管寬松了10公斤,但是要想達標也不容易,一部分消費者因此購買36伏的產品,比一般48伏的電動車少一個蓄電池,重量少了好幾公斤。但是,36伏的電動車續(xù)航能力不足,使用一段時間后,電動車只能走20多公里,沒辦法,有的消費者只好花錢改裝蓄電池,結果反而更危險。
湖州德清呂氏車業(yè)有限公司的銷售對象主要是農村用戶,公司董事長呂建宏表示,以前每月銷售350輛左右,現在下降到300輛,農村客戶對于政策的走向多少有些顧慮。“但是,最終購買的顧客還是青睞速度快一些、貴一些的電動車?!眳谓ê杲忉?,盡管最快時速35公里的電動自行車要賣2500元,而時速25公里的只賣1900元,但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愿意買2500元的那種,因為農村的路遠,上坡下坡的不好走。
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捷也承認,自從四部委公布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的政策以來,綠源的銷售明顯受到影響,而過去幾年中,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yè)的產量和產值都處在快速增長中。倪捷并不認同電動自行車給交通安全帶來巨大隱患的說法,他反駁:“根據統(tǒng)計數據,2009年因電動車死亡人數3600多人,而自行車死亡5000多人,汽車每年死亡人數有好幾萬人,最高時是八九萬人,電動自行車死亡人數在這幾種交通工具中是最低的。”
南方企業(yè)受沖擊最大
四部委政策一出,電動自行車企業(yè)紛紛表示,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認真調研一下消費者的需求和行業(yè)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限速標準和整車質量標準。
“如果能確定限速30公里,全國保有的1.2億輛電動車幾乎不用怎么改裝?!蹦呓荼硎荆戊疋釉菏吭鲝垏鴥入妱幼孕熊嚨南匏俣ㄔ?5公里,在政策和國情面前,這個速度看起來“有點高”。在美國,電動自行車的限速是32公里,歐洲有的國家限速25公里。
長期以來,電動自行車按照傳統(tǒng)被分成南北兩大陣營,北方生產的電動自行車輕便、靈巧,而南方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個頭大、速度快、有氣派?!澳戏饺讼矚g購買大一些、漂亮一些的電動車,不喜歡還裝有自行車腳踏板的電動車?!眳谓ê暾J為,這和南方人更愛面子有關系。
“南方企業(yè)生產的車,很多重量達到七八十公斤,北方的也就五十多公斤。”力帆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電動車技術研發(fā)的譚博介紹。而天津明佳車業(yè)董事長車曉明也認為,限速令一旦嚴格執(zhí)行,對南方的企業(yè)打擊更大。他表示,政策的壓力會帶來兩種變化:一種是由于速度降低,原來靠電動自行車謀生的人會不再使用,這必然導致市場下滑;另外一種對產業(yè)的影響是,南方“豪華車”版塊漸漸消失,甚至有可能徹底消失,南北兩大陣營從此不再有“性格”差異。
市場份額將進一步集中
一些行業(yè)人士認為,四部委的政策顯示了對汽車、摩托車行業(yè)的偏袒?!澳ν熊囆袠I(yè)和電動自行車行業(yè)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但摩托車行業(yè)力量強大,游說能力強,相比之下,剛剛發(fā)展起來的電動自行車行業(yè)幾乎沒有話語權?!弊T博解釋。濟南輕騎、錢江摩托、珠江摩托等9家摩托車企業(yè)已經上市,而電動自行車企業(yè)在國內只有十幾年的歷史,快速發(fā)展也是最近六七年的事,最大的企業(yè)尚在排隊等待上市。
自從電動自行車出現以來,整個行業(yè)全是靠民營企業(yè)小打小鬧折騰起來的,但卻一直遭受重重壓力,未來還將繼續(xù)承受各種考驗。譚博表示,由于這幾年政策變化不定,一些電動自行車企業(yè)已經萌生退意。就他所知道的企業(yè)中,有幾家已經關張,還有一些企業(yè)把資金抽離出來投入到利潤更高的行業(yè)。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年產電動自行車200萬輛,在國內處于龍頭地位,但是風險投資在介入時,也曾因為政策不明朗而舉棋不定。
“壓力將使這個產業(yè)加速整合,最終剩下大品牌、大企業(yè)?!眳谓ê暾J為。中國自行車協(xié)會助力車委員會主任陸金龍舉出了一組數據:電動自行車企業(yè)數量在2004年、2005年時達到鼎盛,當時的統(tǒng)計超過2700家,但是最近的調查顯示,數量已經下降到1000多家了。陸金龍認為這是產業(yè)調整的結果。
“2004年,最大的企業(yè)年產不過四五十萬輛,現在產量能達到200萬輛,幾乎是當時前50家產能的總和,可見行業(yè)集中度正在不斷提高,這對行業(yè)是一件好事?!标懡瘕埍硎?,2010年國內年產電動自行車2964.5萬輛,基于這個數字,在他看來,今后電動自行車企業(yè)的規(guī)模年產30萬輛比較合理。
“3000萬輛的產能,如果一家年產30萬輛,只需要100家就夠了,可現在國內還有不少產量在10萬輛以下的企業(yè)。所以,淘汰肯定還得繼續(xù),更多小企業(yè)將被迫退出這一產業(yè)?!被趯Ξa業(yè)的分析,陸金龍亮出了他的觀點。
轉型電摩需謹慎
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電動自行車速度必須限制在每小時20公里之內,超過這一速度,電動車則需按照電動摩托車或者電動輕便摩托車管理。如此看來,由于界定電動自行車標準,也因此劃定出一個巨大的市場——電摩市場。許多陷入困境的電動自行車企業(yè)也寄望轉向電摩市場。那么,電摩市場對于一些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yè)和一些投資者來說,是不是一個存在巨大機會的市場呢?
有關方面關于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的技術標準,早已公布。從表面上看起來,電動自行車有電動自行車的標準,電動摩托車有電動摩托車的標準,電動車的兩個子行業(yè)可謂涇渭分明,都將獲得健康發(fā)展。
但其實,電動自行車在國內已經有了1.2億輛,屬于龐大的產業(yè),可是電摩卻沒有幾輛。對于電摩,綠源集團的倪捷認為,電摩的界定應該是規(guī)定最低時速的下限,比如最低時速不得低于60公里,這和電動自行車只是規(guī)定最高時速的上限不同。
盡管電摩有自己的標準,但實際上,在一些行業(yè)人士看來,做電動摩托車很難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市場。為什么電動自行車能夠“火”起來,原因在于三點,一是方便,二是省錢,三是不用考駕照。
但是作為機動車,電摩必須要考駕照,這點就足已讓絕大多數消費者打退堂鼓。考一個機動車駕照,成本先不說,還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去培訓。其次,電摩沒有價格上的優(yōu)勢,和燃油摩托車比起來,并不便宜。買一輛電摩,一般得4000元~6000元,而這個價格,完全可以買到一輛燒燃油的摩托車,后者動力強,續(xù)航能力強,表現也穩(wěn)定。這些電摩都不具備,怎么能和燃油摩托車競爭?
電動摩托車企業(yè)很難生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注冊門檻高。按照規(guī)定,電動摩托車企業(yè)注冊資金應該在8000萬元以上,而國內的電動自行車企業(yè)都是中小型民營企業(yè),拿出8000萬元資金做電摩產業(yè)化試驗很難。而且,眼看著電摩沒有市場,誰愿意去投?
真正有實力研發(fā)、生產電動摩托車的,應該是原來生產摩托車的企業(yè),他們擁有充足的資金,熟悉高速機動車的性能,熟悉摩托車的制造流程,也熟悉使用摩托車的客戶。但是,正如一位電動自行車從業(yè)人士說的那樣,盡管他們有實力做電動摩托車,但是他們對電動車是門外漢,不懂而且不重視電動車。他們沒有在電動車上摸爬滾打的經驗,看不起電動自行車企業(yè),也沒有興趣陪著電動自行車企業(yè)玩。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來自技術。根據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yè)的實踐,時速50公里的電動自行車,如果想保持最高時速,其蓄電池最多只能堅持1個小時。想要超過這個時間,尚有技術壁壘難以逾越。
鋰電池投資誘惑
此次四部委出臺的《關于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的通知》震動了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yè),業(yè)內人士認為,標準執(zhí)行將給電動自行車產業(yè)鏈的上游——蓄電池行業(yè)帶來新的機會。
政策補貼有望助力
“全國1.2億輛電動車,超標的在90%以上?!绷Ψ萍加邢薰倦妱榆囇邪l(fā)部門負責人譚博談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今后嚴格要求速度不超過20公里,那對電動車行業(yè)來說,是降低技術標準而不是升高,這很容易辦到,而未來在技術上真正難辦到、最糾結的地方是對重量的限制?!?/p>
根據1999年公布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電動自行車整車質量應該在40公斤以下?!半妱幼孕熊嚨闹亓縼碜杂趦刹糠郑徊糠质擒嚿碇亓?,另外一部分是電池重量,減輕哪個都不容易,新標準必然會刺激企業(yè)研究和開發(fā)更輕的新材料?!弊T博介紹,傳統(tǒng)的電動自行車都使用鋼材,如果為減輕重量,將鋼材變薄、變細,雖然重量會減輕,但是質量也很難合格,電動自行車的部件會出現斷裂現象?!澳菢幼鍪呛?,真正的解決方法是使用新的合金,行業(yè)標準會促使企業(yè)加大新材料的開發(fā)?!彼硎?,鋼材可以用鋁鎂合金代替,一塊兩三公斤的鋁鎂合金足可以替代9公斤重的鋼材。碳纖維更輕更堅固,但是費用更高。
“關鍵是使用新材料和新電池后,價格將大幅攀升。”譚博舉例,一輛普通的電動自行車價格如果是2000元,使用合金減輕重量后,價格將上升1/5~1/3,也就是成本上漲300元~500元,而進一步采用鋰電池后,價格還要再上漲500元,整體上,為減輕重量而設計的新電動車,價格將貴1000元。
這個價格市場并不容易接受。由于電動自行車市場競爭激烈,各種部件、成本都已經透明,同種型號的車,多賣50元都會失去市場,因此,使用新材料的電動自行車銷量很難保證。
不過,也并不都是悲觀的消息,未來一個可能的機會將幫助鋰電池進入市場。
“目前,中國自行車協(xié)會助力車委員會正在爭取國家對銷售鋰電池電動車的企業(yè)給予補貼,以幫助鋰電池更快地進入市場,減少傳統(tǒng)鉛酸電池生產造成的環(huán)境鉛污染?!敝袊孕熊噮f(xié)會助力車委員會主任陸金龍表示。他的理由是,因為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國家對電動汽車有補貼政策,那么為什么不能對鋰電池電動自行車給予補貼?
“現在國內的電動自行車,使用鉛酸電池的占97%,使用鋰電池的只有3%,雖然鋰電池不能完全替代鉛酸電池,但是對于企業(yè)來說,鋰電池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電動車企業(yè)和電池研發(fā)企業(yè)都應該抓住機會?!标懡瘕堈J為,如果能對鋰電池電動車每輛補貼400元~500元,基本就可以彌補鋰電池電動車在市場上的差價,可以為鋰電池大規(guī)模走向市場打開大門,而生產規(guī)模一旦迅速擴大,必將進一步降低鋰電池的成本。
技術問題引發(fā)投資風險
據一份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鉛酸動力電池在2009年的銷售收入即已達到122億元,2009年至2011年的年復合增長有望保持在24%。受益于電動自行車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蓄電池行業(yè)一片欣欣向榮。
電動自行車電池的生產企業(yè)中,已經有多家實現上市。在上市招股說明書中,這些企業(yè)都著力渲染自己在國內電動自行車市場的份額和成長潛力,以顯示自己可以從這個高速增長的市場分得一杯羹。
2007年6月11日,天能集團以中國動力電池第一股的身份在香港主板上市,其業(yè)務主要以生產電動車環(huán)保動力電池為主。另一家電池巨頭——超威動力控股有限公司00951.HK也于2010年7月7日順利登上香港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總額為5.5億港元。在招股說明書中,該公司宣稱在2009年的國內電動自行車用鉛酸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約為18.3%,位居前列。
相比之下,國內的鋰電池企業(yè)才剛剛走向發(fā)展的快車道。蘇州星恒電源有限公司是國內生產鋰電池規(guī)模最大的企業(yè)之一,是由聯想投資、中科院物理所、成都地奧集團等共同投資設立。在其網站上,該公司也宣稱是國內動力鋰電池產品線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企業(yè)。不過,該公司現有員工500 余人,注冊資金1.9 億元人民幣,與鉛酸電池的龍頭企業(yè)對比相去甚遠。有行業(yè)人士指出,正因為規(guī)模還比較小,鋰電池產業(yè)存在著很大的投資機會。
“目前鋰電池電動自行車的銷售還比較少,用戶之所以購買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居住在高層樓房,鉛酸電池太沉,充電攜帶起來不方便;另一個則是時尚的需要?!焙莸虑鍏问宪嚇I(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建宏分析認為,未來3到5年,鋰電池將大規(guī)模進入電動自行車市場。
“不過,使用鋰電池的電動車除了價格貴以外,目前還存在著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點?!弊T博表示,鋰電池電動自行車起步不能太快,負載不能超過70公斤,也就是說,不能帶人。相比之下,鉛酸電動自行車負載100公斤以上沒有問題,完全可以帶人。
浙江001集團董事長項青松指出了鋰電池另外兩大明顯缺點,一是成本高,另外一點是容量大了容易爆炸?!澳敲创蟮哪芰吭谝幻腌娽尫懦鰜?,能不爆炸嗎?”作為多項電動車技術的發(fā)明人,項青松熟悉這個行業(yè)的很多領域,“鉛酸電池作為化學電池,已經發(fā)展了100多年,鋰電池才發(fā)展幾十年,還不穩(wěn)定?!彼J為,投資鋰電池存在高風險,他的一位親戚就曾在鋰電池上投資了幾千萬元,但企業(yè)最終因為技術問題難以攻克而關張。
來源:央視網電動車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