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yè):匯改未削弱國際市場地位


作者:李溯婉    時間:2010-07-21





  棄單,珠三角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yè)最近不時發(fā)生這樣的情況。

  據海關總署統(tǒng)計,6月傳統(tǒng)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普遍較前5個月有所加快,其中服裝出口532.3億美元,增長16%,較前5個月加快2.9個百分點;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356.5億美元,增長32.3%,加快2.6個百分點。

  隨著訂單不斷回暖,中國紡織服裝企業(yè)議價權相對也在加強。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鐘浩森手中的有些服裝出口訂單已經排到年底,因此他對正紛至沓來的訂單并不急于敲定,一點點地與客戶討價還價,低于5%~8%這個利潤范圍的訂單則舍棄。


  人民幣升值,是鐘浩森不得不考慮的出口成本因素之一。2005年匯改時毫無經驗的應戰(zhàn),造成當時手中一些訂單的利潤瞬間化為烏有甚至出現(xiàn)虧損,這個教訓一直留在他的腦海里。匯改這五年來,他時刻以之為鑒,當之前身邊許多紡織服裝為了獲取訂單而不惜削價競爭時,鐘浩森一直想盡方法守住一定的利潤空間。

  成本壓力如影隨形

  2005年前,國外客戶不時會下十幾萬件甚至幾十萬件的服裝大單。而就在匯率發(fā)生浮動之后,大單、長單的風險日益突出,微薄的利潤動不動就會被人民幣升值蠶食掉,中國紡織服裝企業(yè)更傾向接短單、小單,通過盡快結匯等方式消化人民幣升值壓力,并不斷提高產品的報價。

  不過,僅此未能全部化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尤其是進入2008年上半年,在人民幣升值以及勞動力成本上漲、國家宏觀政策調整以及海外市場低迷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紡織服裝行業(yè)面臨空前壓力。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前,僅珠三角就有幾千家紡織服裝企業(yè)不堪負重而倒下。據中國紡織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在各種因素綜合影響下,當時全行業(yè)2/3企業(yè)的實際利潤率只有0.62%。

  不少服裝出口企業(yè)表示,當時一件衣服的利潤往往只有幾十美分,有些甚至是負數。而鐘浩森所在的企業(yè),因人民幣加速升值平均每件出口服裝的利潤縮水了50美分,幾乎少賺了一半。除了艱難提價外,鐘浩森的企業(yè)還借助銀行金融工具鎖定一年匯率以及擴大進口等來對沖人民幣升值壓力,該企業(yè)進口業(yè)務占到總營業(yè)額20%,多少緩解部分匯率壓力。

  2009年,勞動力和原材料等成本下降,以及人民幣匯率基本穩(wěn)定,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yè)的成本壓力。但是,這只是暫時的。今年以來,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揚,棉花資訊,行情、棉紗等原材料漲價兇猛,面料價格也隨之大幅上揚,例如彈性牛仔布的價格由今年1月份每碼12.3元迅速升到現(xiàn)在的13.8元,一條牛仔褲用料以1.5碼計算,僅面料成本就蠶食掉2元左右的利潤。

  今年匯改重啟后,紡織服裝行業(yè)再次面對重重的壓力。就在此時,鐘浩森比較鎮(zhèn)定,他有信心打贏這場成本戰(zhàn)。

  “提價非常艱難,歐美不少專賣店里的服裝多年價位都未曾改變過,例如定為19.9美元、29.9美元之類,一旦中國服裝000902,股吧出口商提價,等于將從歐美采購商腰包里掏錢,而這些國外買家處于強勢,不可能那么輕易就范?!辩姾粕f,“議價要講究策略,對于多年合作的老客戶,假如需要上萬件以上的基本款,可按原先的價格或適度上調一點點,而假如只是需要一兩千件,則提價5%左右。提價更關鍵一點是要不斷推出新產品,例如牛仔褲最講究的是吸水功能,我們針對此新推出水跡扎花技術的牛仔褲,每條比普通的大約高出2美元,客戶還是能接受。不斷推出新研發(fā)的產品是順利提價的秘密武器?!?/p>

  此外,鐘浩森的企業(yè)在前不久又與銀行簽署了一年遠期鎖匯率合同。

  就在這幾年里,擴大內銷也幫助不少服裝企業(yè)緩解出口的壓力。旭日集團今年服裝出口繼續(xù)下滑,但在中國內地零售卻保持快速增長。

  旭日企業(yè)附屬機構大進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仲安在近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目前旭日旗下的真維斯等服裝品牌在中國內地零售業(yè)績增長超過15%,增長幅度快于成本增加,很大程度上抵消成本壓力,內銷規(guī)模擴大令企業(yè)保持不錯的利潤增長。

  國際市場份額不降反升

  在加拿大的一家服裝商場里,款式有些類似的牛仔褲,加拿大制造的一條賣到250加元,孟加拉制造的只賣50加元,而中國制造的是80加元。價格比加拿大本土制造的低一大截,質量、手工水平又比孟加拉制造高一大截,中國服裝依然有明顯的優(yōu)勢。

  近年,中國成本上漲,促使部分買家重整采購策略,開始在勞工成本較低廉的亞洲國家采購一些較基本、勞力密集的產品。以越南為例,它對美國出口的產品集中在服裝、家具及鞋履,2009年,這些產品占了該國對美國出口的63%。而柬埔寨及孟加拉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當中,超過90%為服裝。不過,雖然這些國家的出口增長近年加快,但其市場占有率依然遠遠落后于中國。例如,越南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于2006~2009年間分別增長了18.8%及9.3%,但僅占美國和歐盟市場的0.9%。

  中國紡織服裝整體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盡管面對諸多壓力,但通過不斷轉型升級,中國紡織服裝這幾年間在國際市場上所占的市場份額反而是上升的,在歐美的市場占有率都提升了幾個百分點,例如在第一大出口市場歐盟的市場占有率由30%多已逼近40%。

  匯改助推紡織業(yè)優(yōu)勝劣汰

  第一紡織網總裁、紡織業(yè)資深分析師汪前進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匯改五年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yè)純利潤基本保持在3%~5%,這背后是許多企業(yè)努力的結果。匯改沒有削弱中國紡織服裝在國際市場的地位,而是逼迫著行業(yè)轉型升級加速,整體發(fā)展態(tài)勢是良好的。

  與電子等產品相比,紡織服裝行業(yè)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對偏低些,受人民幣匯率等影響更明顯。汪前進認為,在匯率等因素推動下,經過一輪輪慘烈的優(yōu)勝劣汰,紡織服裝行業(yè)正出現(xiàn)兩極分化,發(fā)展機會是不均等的,自主創(chuàng)新和自創(chuàng)品牌的紡織服裝企業(yè)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而集中在中低端的紡織服裝企業(yè)壓力越來越大,一部分將要往勞動力更低廉的國家或地區(qū)轉移。

作者:李溯婉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