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分析:關于國微技術的“融合電視解決方案”


時間:2014-03-27





  日前,中廣互聯(lián)就國微技術即將在CCBN2014推出的“融合電視解決方案”,專訪了該公司總裁帥紅宇和研發(fā)副總裁于松亮;在CCBN展覽期間,又到國微展臺親身體驗了支撐該方案的終端產品“融合電視伴侶”。本文對此方案及相應的“融合電視伴侶”產品,做六點分析。



  第一,此方案實質是有線高清雙向方案的演進和升級。



  此方案冠“融合”之名,是因為確實是DVB與OTT的深度融合,而非簡單的疊加;所有的設計都是基于廣電DVB內容之上做OTT的延展和關聯(lián)。使用國微的"融合電視伴侶"的智能終端可以同時接入有線的DVB信號和OTT信號,并基于DVB直播信號做交互和推薦。在實際運作中,DVB是此方案的“必選項”,而OTT是“可選項”。



  智能終端在沒有接入互聯(lián)網時,這個方案就是一個比較經濟的DVB高清雙向終端方案。



  智能終端在接入互聯(lián)網時,則相當于增強版的高清雙向終端方案,“增強”之處在于對OTT信號的引入和直播互動機制的建立。



  第二,直播互動的設計,體現(xiàn)了以DVB為主的思想。此方案最主要的應用方為有線網絡。



  相比于在DVB信號中引入OTT內容,將OTT作為CP來豐富有線VOD點播平臺的方案,此方案的特色之一是,基于直播內容的智能EPG、智能推薦和互動。比如直播頻道正在放某一部劇集,OTT上如果有這部劇集的全部資源,觀眾則可以點擊進入這部分OTT資源,一口氣追完全部劇集。第二,針對正在直播的某場體育比賽,可設計競猜和投票。作為網絡運營商,可選用此方式加強基于內容的互動并增強用戶黏性。



  第三,OTT方的利益目前體現(xiàn)在用戶增量和廣告覆蓋方面。



  OTT方的內容引入有線網絡,他們的利益何在?



  在為有線網絡提升用戶服務和體驗同時,OTT方實質上增加了基于大屏的用戶基數(shù)。因為有線網絡的固有用戶基數(shù)相對是比較扎實的,借由這種方式,OTT方覆蓋了更多的大屏收視人群,比如老人和小孩。



  DVB和OTT的合作,這兩年大體有廣電內網和外網兩種方式。這個方案對于內外網方案沒有嚴格的限定,對DVB和OTT雙方而言,根據(jù)發(fā)展階段靈活掌握即可。



  第四,操控相對比較簡單。



  降低用戶學習轉換成本的重要性,已不必多言。



  第五,模式靈活。



  靠賣產品賺錢,還是靠介入運營和提供服務賺錢?這是每一個廣電技術方案商都會思考的問題。由于低成本,在高清轉換中無論運營商集采還是合作運營,對運營商來說都不是一個難以決策的問題,運營商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靈活選擇。



  第六,目前該方案適用于基于Android系統(tǒng)的智能終端,未來或許需要考慮向總局的TVOS過渡。



  新版總局廣科院鄒峰院長在CCBN的系列論壇上,明確表示,總局的TVOS系統(tǒng)完全兼容Android。這一消息對支持Android系統(tǒng)的技術方案商算是一個利好。在廣電體系做事情,對于廣電總局標準的跟進和追隨是比較重要的。如果TVOS在廣電體系有較大力度的推進,也許這個國微的融合電視方案需要考慮向TVOS平臺的過渡。



  最后,我想談一點。DVB+OTT的方案現(xiàn)在確實比較多,但認真了解之下,會發(fā)現(xiàn)每個方案總有些不同的出發(fā)點和商業(yè)邏輯。比如方案方過去所擅長的領域以及現(xiàn)階段市場的不同認識。國微技術這家公司成立以來的核心產品是CAM卡,其客戶主要是廣電運營商。內容必須受到保護才有商業(yè)模式可言這一點,國微與廣電運營商已有共識。



  我的看法是,不必捧殺,不必棒喝——客觀冷靜地思考每一股熱潮背后的真意,認真分析每一種產品的商業(yè)邏輯和使用差別,或許是比簡單肯定和否定更有價值的事情。


來源:中廣互聯(lián)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