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對于公共云計算的使用,所有的一切都將圍繞著業(yè)務展開。有830位IT主管們參與了本次2013年秋季云計算使用情況調查,接近一半的45%受訪者表示“業(yè)務需求”是他們采用公共云技術的最大原因。
這一結果和兩年前相比有著顯著變化,當時絕大多數(shù)的受訪者選擇了成本控制73%作為他們使用公共云服務的最大原因。而在2013秋季調查中只有29%的人選擇了成本控制。
記者采訪了一些CIO們和分析師,他們認為該調查結果與他們的經驗一致,也符合他們對于2014年的展望。他們認為,這對于許多公司的CIO們意味著更多變的角色轉換,從IT服務的領袖,到企業(yè)的戰(zhàn)略家,以及用戶的技術伙伴。
事實上,他們說,CIO們別無選擇,只能認真考慮云計算作為他們滿足業(yè)務需求的驅動力。IT部門需要利用云計算所能提供的靈活性優(yōu)勢。而且,同樣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控制那些“影子IT”隨意的,具有潛在風險的購買云服務的行為——由于云服務的唾手可得和營銷,最近幾年這一行為在企業(yè)用戶中逐漸增長。
密歇根州大學的CIOLauraPatterson,用實例向我們講述了這種轉變。
在密歇根大學,她親眼看到員工在企業(yè)IT提供的服務之外尋求更好,更快的方案。一個熱門的需求:無需大學數(shù)據(jù)的契約保護,就使用商業(yè)云存儲平臺。
意識到了這樣的需求,但是也考慮了風險,Patterson的團隊使用了Box.com提供的云存儲和文件共享服務。他們迅速使這一服務就位。在企業(yè)內部建立這樣的服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完成建立這一服務的時間將意味著更多的使用消費級服務的潛在危險。
“我們的邏輯是,我們可以在不投資基礎設施的前提下提供云服務,”她說。如果在合同到期時,這項服務不再需要了,那她的IT部門可以很簡單地結束這一切,而且不需要承擔任何基礎設施和部門方面的沉沒成本。不過,她指出,成本并不是驅動力。
“我們決定使用Box.com,從而可以進行個人存儲,相互協(xié)作和文件共享。這是由需要快速提供一個存儲服務的業(yè)務需求所驅動的,而不是因為成本控制,”她說。
成本控制與靈活性?云計算兩者兼有
TimCrawford,現(xiàn)任RollingHillsEstates市的CIO咨詢公司AVOA的CIO顧問表示,自2008年,云計算開始成為新興的主流計算以來,對話總是開始并以成本為中心的。而這一切已經改變了。“最后大家都達成了共識,并非有關技術的所有一切都是直接和成本控制有關的?!?/p>
Crawford認為,CIO和IT主管們不再只是把云看作一個可選項,而更多的是一種日常的技術?!斑@些調查其實都在告訴我們,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不再是簡單地關乎在哪里省下一分錢,而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p>
對于JamesStaten,這位馬薩諸塞州劍橋的ForresterResearchInc.公司的分析員而言,這一轉變也得到了證實。他說,最近所有這家公司的調查都顯示,業(yè)務需求正在加速成為企業(yè)采用云計算的首要理由。而且?guī)缀蹩偸菢I(yè)務在要求使用云計算。如果那些參與云脈沖調查的CIO和IT主管們,因為云計算的潛在商業(yè)價值而重視它,“說明他們終于開始理解它的重要性了?!盨taten說。
不過,從“理解它”到真正從這一技術中收獲商業(yè)價值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位于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的GartnerInc.公司,根據(jù)一項由2000多位CIO參與的全球調查,給出了2013年的預期,其中指出,平均而言,企業(yè)意識到商業(yè)潛力中只有43%來自于包括云計算在內的各項技術。
Gartner公司的分析師及研究總監(jiān),EdAnderson,樂觀的認為這一比例將很快上升。他預測,在未來的一年,公司將在使用云計算上有更高的熱情,更大的自信和更多的使用率?!斑@一年,我們將看到它的應用又上了一個臺階......云計算將融入到更廣泛的技術計劃中去。”
但這并不意味了成本就不需要考慮了?,F(xiàn)在,很多IT主管們都會說,他們是為了企業(yè)的利益考慮,而采用云技術,但“他們仍然享受云技術帶來的潛在成本控制。”
受訪者強調,關鍵詞在于‘潛在’。CIO們也逐漸意識到,云計算也有著其他相關聯(lián)的成本。其中可能包括培訓員工,業(yè)務流程重組或者將云計算與他們傳統(tǒng)的系統(tǒng)相整合,Anderson指出。但即便如此,問題是,這些額外的費用是否可以被商業(yè)利益所抵消?!叭绻鸆IO們從業(yè)務的角度能夠看到足夠的價值,他們就會認為這一切是有物有所值的?!?/p>
來源:企業(yè)網D1net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