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技術從1G發(fā)展到3G的過程,也是移動網絡的安全機制不斷完善的過程。4G似乎已近在咫尺,運營商都加緊了準備。中國移動擴大規(guī)模試驗正在15個城市展開,中國電信針對FDDLTE多天線進行外場試驗,中國聯通也被傳出秘密測試FDDLTE。
人們不免擔心,TD-LTE能否支撐100個城市的大規(guī)模組網?業(yè)內專家普遍認為,目前TD-LTE系統(tǒng)設備已經達到商用要求,組網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但要做到快速大規(guī)模部署,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工程實施能力、網絡優(yōu)化能力、廠商供貨能力仍面臨考驗。
一、緩行派:激進將惡化格局:
緩行派觀點鮮明的有中金公司電信分析師陳昊飛,他認為國內3G用戶普及率尚且不高,甚至不到20%,中國用戶的ARPU值在人民幣60-70元左右,目前3G用戶的人均月數據使用流量也僅僅150MB左右。中國的3G網絡完全不存在容量不夠的問題,首要問題是提高基站密度、增強覆蓋,對已經有3G 網絡的運營商,4G 在高端數據用戶密集的地方做熱點覆蓋就足夠了。中國移動出于扭轉3G的不利技術格局的考慮,可以適當搶跑4G,但通過搶跑實現技術格局再均衡后,全行業(yè)應該放緩4G進度。
4G并非革命性技術,LTE和HSPA+的頻頻效率無顯著差異,如果行業(yè)錯誤理解4G,個別運營商的激進帶動全行業(yè)4G 突進,則會導致低效投資和惡性競爭發(fā)生。目前行業(yè)仍處于非常不均衡的地步,實力弱的運營商更經不起折騰,如果因為4G 的惡性競爭使行業(yè)更不均衡,可能會迎來政府的再次直接干預。而且,在沒有新的收入模式或費用控制的情況下,運營商激進投資4G,爭相比拼容量供應,后果就是對收入的促進微弱。
中國聯通則是緩行派的支持者,在“2013中國IT領袖峰會”上明確表示:“我們有一個覆蓋完善、能力強大、網速不低的3G網絡,4G又算什么?”
世界電信日前夕,聯通在珠三角8城市將3G網絡升級至42Mbps,這個速率已是目前國內最快速率的3G商用網絡,根據媒體公布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全球支持42Mbps網絡的手機已經超過100款,包括廣受歡迎的蘋果iPhone 5和三星GALAXY S4。
二、急進派:LTE演進背負推廣任務
急進派的代表就是中國移動了,作為TD-LTE產業(yè)鏈的主導力量,中國移動的4G發(fā)展之路已經不再純粹是一家電信運營商的演進策略,而更加考慮到整個產業(yè)鏈的發(fā)展壯大。
從自身的競爭策略看,中國移動對4G的積極態(tài)度緣于TD-SCDMA產業(yè)鏈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弱勢,迫切需要向LTE演進,以達成技術上的均衡。有數據顯示,由于3G產業(yè)鏈的相對弱勢,中國移動有超過90%的用戶仍駐留在2G網絡,3G網絡反而閑置。
此外,從產業(yè)鏈推進考量,TD-LTE產業(yè)鏈發(fā)展落后于LTE FDD。而某條產業(yè)鏈相對落后的話,可能造成相關設備制造、測試、支撐等企業(yè)投入積極性不高,無法達成規(guī)模效應,建網及終端成本較高,可選終端產品較少,用戶對終端的體驗較差等。
目前TD-LTE雖然在日本、印度已經啟動商用,但囿于規(guī)模較小,無法形成影響產業(yè)鏈進展的力量。一些TD-LTE發(fā)展倡議組織的成員明確表示,中國或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先行一步”,TD-LTE才能依托市場迅速發(fā)展規(guī)模,才能盡快使商業(yè)化成本降低,才能對產業(yè)鏈上下游起到催化作用。
如此看來,中國移動的LTE考慮已經不是單一市場的成熟度與否問題了,同時還背負著TD-LTE產業(yè)鏈成功推廣、中國通信產業(yè)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一位通信行業(yè)人士甚至將4G能否盡快發(fā)牌,解讀為政府部門推動TD-LTE這項自主創(chuàng)新技術標準的認可程度。
另外,競爭激烈導致運營商盈利能力下降,反之也使他們加大了對成本的關注度,LTE是專為數據業(yè)務而設計的移動通信網,研究稱LTE網絡每比特成本僅為3G網絡的1/4到1/3,在流量消費時代來臨之際,盡快向LTE遷移可有效提升運營商利潤空間。而對于其他兩家運營商而言,如果不跟隨中國移動的4G急進,此前利用3G產業(yè)優(yōu)勢吸引來的高端用戶,可能會在中國移動大張旗鼓的4G推廣下得而復失。
HCR慧聰研究認為:從應用的角度來看,當前中國最為流行的業(yè)務就是微信和微博,每月各需100MB左右的數據流量,而且對速率的要求并不高,除非出現資費收取的變革或者殺手級應用,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很多用戶還沒有形成大量消費數據流量的習慣,流量消費習慣跟不上,匆忙上馬4G運營商必然虧損。另一方面,經歷了這兩年的全球經濟下滑、電信投資收緊的煎熬,作為全球最大的單體市場之一,中國市場盡快向4G演進,將在很大程度上緩和設備商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的困境。(作者:羅玉芳)
來源:HCR(慧聰研究)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