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架子”網絡電影走不遠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 萌    時間:2017-09-13





  “網絡大電影”這一概念首次出現(xiàn)在2014年,剛一誕生就備受資本市場和影視媒體的熱捧。與傳統(tǒng)院線電影相區(qū)別,網絡大電影從傳播形態(tài)到運營模式都有所創(chuàng)新,其內容更輕松多樣,善于迎合觀眾興趣。如今的“網大”已是許多年輕人娛樂消費的一種方式,而網絡大電影中也確實出現(xiàn)了一些制作精良的作品。
  然而,由于優(yōu)秀團隊少、市場運作不夠規(guī)范等問題,近年來,出現(xiàn)了許多鏡頭生硬、三毛錢特效、劇情荒誕的網絡電影。這些劣質的網絡電影往往都要搭上一些“花架子”以博人眼球:
  一是用片名唬人。不少網絡大電影依靠諧音、替換個別字來靠近院線電影名。2015年一部《捉妖記》創(chuàng)造了中國影史上的多項票房紀錄,隨即《捉妖者聯(lián)盟》系列網絡大電影橫空出世,不少網友直呼“毀了經典”“內心崩潰”。這樣的“網大”還有許多:《道士出山》、《再見美人魚》、《大話西游之妖怪別跑》、《她才是潘金蓮》,多為粗制濫造的跟風之作。
  二是低俗無節(jié)操。不少網絡大電影的內容靠獵奇、搏出位等方法,吸引辨別能力較差的觀眾。“人鬼殊途三角戀”“首富千金遭綁架”“明星富二代的唯美生活”“退役特種兵救美女鄰居”……這都是某視頻網絡平臺上部分網絡電影的宣傳語。自然,這些所謂的“電影”的評分都極低。
  三是炒作無底線。因為通常情況下不具備院線電影那樣的明星效應,部分網絡大電影常常是將話題元素植入線上熱門話題,無限夸大、反復炒作。由于市場尚不成熟,可能有一些作品會用各種踩線和擦邊球來吸引眼球、占得先機。
  與所有在開拓期“野蠻發(fā)展”的新生事物一樣,上述現(xiàn)象只是網絡電影生長中的“雜草”。雖然網絡電影是快餐文化,年輕人選擇觀看,主要不是為了欣賞藝術精品,而是為了消閑娛樂,但是,對“雜草”不能放任不管,任其擠占“鮮花”的空間。
  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花架子”可能對文化產業(yè)造成的顯性或隱性的傷害。若文化市場開始急功近利,娛樂文化走向低俗,原創(chuàng)熱情必會遭到侵蝕,文化作品的品質必將大打折扣。
  對于電影乃至整個文化產業(yè)而言,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都是不可或缺的藝術,但是,藝術可以通俗但絕不能惡俗。如果沒有價值觀的支撐和文化的引領,“花架子”網絡電影是走不遠的,還可能跌個大跟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